洛陽市體育運動學校
自從我國開始實施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行業都開始接受全球化浪潮的沖擊,我國不僅在經濟、教育、建筑領域取得了驚人的進步,而且國民身體素質與運動理念也得到了增強。籃球運動逐漸在我國推廣開來,隨著籃球運動興起,各式籃球體能訓練方法也漸漸被人們開發出來,而在眾多籃球體能訓練方法中功能性訓練效果最為拔群。它原本是醫療健康學一種病患運動損傷恢復療法,但由于它的治療效果優異,并能夠為每個病患制定具有針對性療法,所以逐漸被應用于籃球體能訓練過程中。
伴隨著籃球運動文化興起,我國國民參與籃球運動人數逐漸增多,很多地區開始設立單獨的籃球訓練基地,并舉辦籃球地區競賽,大力推行全民運動步伐。在這個階段功能性訓練逐漸得到開發與應用,經過數年對功能性運動研究,人們逐漸認識到功能性訓練方法的優勢點與重要性,通過與訓練目標的融合,現階段功能訓練內容已經十分豐富。在歐美國家,功能性訓練方法已經成為一種較為主流籃球體能訓練方法之一,NBA著名籃球運動員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Raymone James)曾經在一次訪談節目中談起他年輕時教練所采用的體能訓練方法,讓他進步最快的就是功能性訓練方法,他說“Functional training methods are my most important improvement methods”,由此可見國外對功能性訓練方法的重視程度。此外,功能性訓練法是保障籃球運動員軟組織不受損傷的重要方法之一。籃球運動屬于一種高強度競技運動,雙方在比賽過程中身體會承受較大負擔,若運動員在平時訓練過程中沒有專業指導與鍛煉,運動員很可能會留下健康隱患或關節軟組織損傷問題[1]。而功能性訓練方法是依照運動員身體狀況量身定制的特效訓練,在籃球運動員完成階段性進步后,教練可以繼續提示訓練難度,促使運動員在健康狀態下快速成長。
而國內功能性訓練方法起步較晚,發展形勢較為緩慢,直至2008年我國開展國際奧運會比賽活動,我國體育界與國外體育界進行了一次深入交流,吸取了大量體訓經驗和知識,國內籃球運動專家也趁此機會也重新認識到了功能性訓練方法應用形式。隨后2010年亞運會的開展,我國對籃球運動對于功能性訓練方法應用得更加嫻熟,也更加廣泛。功能性訓練方法不僅在球類運動中有著積極推動作用,其他運動項目也逐漸開始承認它對運動員的幫助[2]。上述內容足以證明功能性訓練方法的獨特價值與發展潛力,籃球教練人員要才采用科學、合理、正確的形式發揮功能性訓練優勢,幫助運動員提升身體素質和籃球技巧。
眾所周知,籃球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腹直肌、雙臂肌肉組、腹部橫肌、大腿內側肌組等都是發力重點,教練人員必須引導運動員對這些肌肉進行重點訓練,但是針對這些肌肉組訓練都具有強度高、難度大等特點,極易對運動員身體其他機能或軟組織產生損傷。而功能性訓練的出現平衡了運動員運動強度,促使單一訓練項目逐漸豐富,保障了運動員身體機能恢復效率與身體健康[3]。功能性訓練方法可以從運動學、解剖學、醫學、生物學等方面對運動進行分析,從宏觀與微觀層面上分析運動員狀態,并提供相應優化方法。宏觀層面上,教練人員需要對運動人員身高、體重、體脂率、年齡進行綜合分析,籃球運動員需要有一副健康體魄,若沒有基礎體能指標,任何科學訓練方法都無法達到理想體能提升目的;微觀層面上,教練人員需要對籃球運動員醫學檢驗報告進行分析,從運動員身體肌肉結構開展訓練項目,制定具有針對性地訓練活動[4]。若教練人員貫徹落實宏觀、微觀兩個層面上的工作內容,可以有效避免訓練資源浪費,避免籃球運動員身體機能與軟組織損傷,更能糾正籃球運動員的基本姿勢、跑步狀態、起跳姿勢以及投籃運力技巧,逐步提升籃球運動員技術水平。
籃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要高于其他項目體育運動人員,而且籃球員在比賽時身體需要承受巨大運動壓力,尤其是在一些大型比賽前夕,由于心理狀態原因運動員身體心臟跳動頻率會加快,血液流動速度會增加,運動人員身體會處于“繃緊”狀態,身體機能可能會發生過老問題或肌肉損傷,大大降低運動員運動效果。而教練人員則可以通過功能性訓練引導籃球運動員調整心理狀態,提升運動員心理素養,促使籃球運動員發揮出更為高超的籃球技術水平[5]。簡而言之,筆者相信所有專業運動員都經受過大量運動集訓,他們所經歷的痛苦造就了賽場上的輝煌,但是有些運動員可能在比賽之前對預期目標過大,造成心理壓力較大,為了避免這種問題發生,教練人員可以在功能性訓練中增加心理培訓,并增設心理健康講課,讓專業的心理講師幫助籃球運動員建設良好心理基礎,在面對困難與挑戰時不驕不躁、不氣不妥,只有這樣籃球運動員到了比賽現場才會將自己信仰與目標相結合,集中精力對抗比賽,調節身體機能,發揮出高超的運動水平[6]。
功能性訓練最大的優勢在于提升運動人員體能基礎的同時恢復運動人員康體,這使功能性訓練有了更為廣泛地發揮空間,而熱身運動作為籃球訓練第一步,其運動效果會影響到后續訓練活動。為此,教練人員需要在熱身環節就開展功能性訓練。傳統熱身較為簡單,一般以泡沫軸熱身為主,將肩部位置、腰臀位置、雙臂關節、大腿肌肉活動開來。而教練人員在增設功能性訓練后,泡沫軸熱身就會變得更加豐富有趣[7]。例如,對于肩背位置的運動,教練人員采用反復翻滾式運動,每次完成7~8 動作,5 次動作一組,在完成翻滾運動后,運動人員需要二人一組,相互幫助完成90°髖關節內外旋拉伸。在完成拉伸后教練人員要詢問運動人員拉伸感受,若運動人員感受到肌肉疼痛,教練人員需要讓其進行左右橫跳,調整髖關節受損狀態,在運動人員感受到輕松后,需要重新進行髖關節內外旋拉伸熱身運動。良好的熱身運動可以防止籃球運動人員出現過勞損傷或軟組織損傷問題,幫助運動員調整身體狀態,避免身體肌肉組發生沖突。此外,教練人員在熱身運動過程中可以添加其他運動熱身形式,像足球熱身運動的側位體前屈拉伸,小節奏漫步跑;羽毛球熱身運動的彈跳跑、反復沖刺訓跑,并可以添加一些運動節目,增進團隊之間趣味性,如將運動口號換成歌曲口令。多種運動元素結合才能展示出功能性訓練自身價值。
懸吊訓練可以提升籃球運動人員雙臂和下肢力量[8]。懸吊訓練是一種較為靈活的訓練方法,在懸吊過程中不管是運動或者是靜止狀態,運動人員核心力量都會得到增強。在靜止狀態運動人員身體機理處于相對穩定狀態,通過穩定發力控制鍛煉運動人員手與肘關節配合能力,增加運動人員平衡感知性與穩定能力;在運動狀態運動人員身體理解處于活躍狀態,腿部力量和肱二頭肌、胸大肌力量會得到增強,籃球運動人員瞬間爆發力與忍耐力會得到極大提升。同時,教練人員需要給予訓練人員充分自主權力,在運動人員感覺到疲勞或者疼痛時,可以進行休息式運動,例如寬臂俯臥撐、踮腳起跳、慢跑、起跳接球等等。只有運動員自己能夠充分了解運動員身體狀態,教練人員只是起到幫助或輔助作用,引導籃球運動人員逐步掌握運球技巧,以正確方法提升運動體能。
總而言之,功能性訓練方法對于籃球運動員體能增長來說是極為重要的,籃球教練人員要對此加以重視。現階段,功能性訓練方法逐漸向科學化、系統化、集中化進步,籃球訓練要緊抓時代進步特點,通過功能性訓練方法提升籃球運動人員運動素養和籃球技巧,幫助籃球運動人員提升心理素質,最終取得良好的比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