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塘溪鎮中心小學
核心素養是社會發展中對中國學生的發展提出的核心基本素養,目的是培養有社會感、有責任感的優秀人才,為學生未來更好地進入社會做好銜接。核心素養包括讓學生認識自我、健全人格,學會發展自身身心健康成長,這一點與小學體育教學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相吻合。因此,要注重小學體育中對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
核心素養下小學體育教學需要通過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在日常活動和面對挑戰時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在處理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方面的情感態度。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父母很少能夠注意到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狀態。小學生因為在成長過程中缺少父母的正確引導,且家庭通常以學生為中心,再加上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缺少與同齡人的互動交流,所以很容易被過度溺愛,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和處世習慣。然而在學生未來的學習階段和日常生活中,需要與他人進行交流和合作,構建良好的社會和集體關系。因此,核心素養下的小學體育教學需要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團隊精神是通過協同合作,以實現個人和團隊的共同發展的目標。團隊精神能夠促進人與人共同協調、配合,讓每個人在團隊合作和個人活動中,都能更好地發揮各自的能力,揮灑各自的個性。通過培養團隊精神,還可以培養個人大局意識、協作意識和服務精神。而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協作和競爭意識,懂得如何在團體中,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特長以實現集體和個人的共同發展。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優良品格,促進學生具有健康體魄,形成更為完整的思維邏輯的重要基礎階段。小學體育教學活動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活動,核心素養下小學體育要注意開展體育教學活動,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在小學階段的教育中,體育教育能夠填補學生在文化課課堂上缺少體育鍛煉的問題。同時,小學體育的一系列教學活動的開展,符合小學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的經濟收入增加,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現在的孩子,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除了接受一周五天的在校教育,還要在休息日參加各種文化課輔導班和藝術類培訓班。學生的日常生活完全被學習擠占,體育課就成為學生為數不多可以釋放天性的課程。
因此,核心素養下的小學體育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能夠讓學生在科學合理的體育教學中,調動全身狀態參與到課堂互動中。通過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帶動學生的身心發展,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長處,喚醒內在潛能。
社會工作環境競爭激烈,學生的競爭也同樣激烈,使現在的教育更加注重對學生個人素質和個人能力的培養。然而,人的成長中對社會性的發展有一定需求,且在未來發展中,會出現越來越多的需要多人合作、共同完成的事情。因此,需要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核心素養下小學體育通過開展一系列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教師會根據課程需求和學生的發展需求,結合核心素養培養需求,開展培養學生團隊精神的教學活動。這些教學活動通常都會設定一定目標,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小型團隊。因此,在團隊共同達成目標的同時,學生與學生之間就能逐漸形成合作,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優勢,學會協調合作使團隊力量最大化。
此外,教師在開展培養學生團隊精神的教學活動前,會對學生的情況進行綜合評定,設置最符合學生當下情況的活動。同時,活動都會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寓教于樂,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意識到協調合作的重要性,并學以致用。
體育精神的是追求更高、更快、更強,而團隊精神的培養也是為了追求個人和團隊更好地發展,實現個體和集體的利益。核心素養下小學體育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的過程中,會不斷地通過協調合作、共同爭取等方式,激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促進學生追求更好的團隊合作的方式,實現最終的目標。
團隊精神的培養,帶來的不僅是學生的團隊意識的提升,協調合作能力的培養還有學生的責任擔當和大局意識。這些素質恰恰是中國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的內容,更是未來學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質。因此,核心素養下小學體育培養團隊精神能夠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能力和素質的基礎,為學生的不同學習階段做好過渡。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個人思維能力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而且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經開始形成自我意識,因此在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上存在著一定的主觀意識的判斷和興趣的主導。如果體育教學中,教師的知識傳授過于枯燥或者教學手段過于單調,不僅會引起學生的反感,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會降低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參與度,使體育教學的效果適得其反。
因此,體育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人興趣,從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創設學生能夠容易接受和更加感興趣的教學情境,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教學質量,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團隊精神的目標。
在體育的教學情境的創設中,教師可以在扮演一定角色的同時,為學生留出參與空間,甚至是可以為學生指定角色,在教學環節中設置不同角色的不同分工。通過這樣的活動,明確學生在教學情境中的角色和角色任務,從而讓學生在主動承擔角色任務的過程中,完成與他人的合作,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比如,在體育課堂上教學排球項目時,由于排球項目是需要六人及以上共同參與的活動,因此在教學剛開始時,教師可以通過簡單的情境進行教學導入。老師可以先讓學生排成四行,然后按四人一組分組。然后,教師再讓每一組學生再進行兩兩分組,兩名學生面對面、手臂向前平伸、手拉手形成球網,另外兩名學生分別站在“球網兩端”。教師可以設定規則,比如兩人完成兩個來回的傳接球后,要與另外兩人交換位置再完成兩個來回的傳接球,完成的時間最短的一組獲勝。此外,教師可以先為學生留出十分鐘的練習時間。
以小學階段孩子的身體素質,進行專業的排球傳接球和兩組對抗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在這樣的排球教學過程中,每一組學生之間為了縮短最后正式比賽的用時,就會在練習過程中進行反復的協調和訓練。這樣一來,教師在為小組成員指定不同的任務,再進行任務的互換,增加了教學樂趣的同時,也實現了學生學習排球傳接球的動作的學習。同時,還增加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計時比賽也利用了學生的好勝心理,能夠激發學生在練習時的進取心,也促進了學生之間互相協調配合。啟發了學生的運動意識,也促進了團隊精神的培養。
核心素養下,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除了引起學生的學習樂趣之外,還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勝心強的心理特點,開發設計適合學生在課堂上集體參與的體育游戲。在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形式的競爭比賽的同時,還能通過游戲增加小學體育課堂的趣味性,營造活潑、緊張的游戲競爭氛圍,激發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提升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喜愛。
競技元素加入體育游戲中,能夠讓學生在參與體育游戲的過程中,感受體育競賽的氛圍,促進學生在游戲過程中踴躍參與,發現自己的潛能,挑戰自己不擅長的活動,激發學生不斷對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從而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和喚醒學生的潛能。當體育游戲的作用從個人開始輻射到集體時,體育游戲能夠促使每一個學生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團隊合作中,更加努力地完善自己的能力,從而提升體育課堂的時效性,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進而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核心素養下,小學體育培養團隊精神的策略,除了充分利用學生的心理,提升體育課堂的實效性之外,還可以利用課余體育活動對體育課堂進行補充。通過課余體育活動,能夠充分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和體育技能,幫助學生完善體育學習。因此,小學體育要充分利用課余體育活動,加強對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
第一,教師可以依據學生在課堂上的體育訓練成果,通過課余體育活動,將體育訓練進行延伸。這時,教師要注意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一系列的課余體育活動。比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將掌握較差的學生和掌握程度較好的學生分到一組,小組為單位實現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實現學生體育技能的共同提高。
第二,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校園競賽活動。比如,可以在校園運動會之余,開展校園趣味運動會。讓學生以小組、班級、年級為單位組成團隊進行競賽。使學生在競賽中,完成團隊配合,從而意識到團隊的重要性,深化學生對于團隊精神的認識。
綜上所述,隨著教育要求的提升和社會發展,對于小學生核心素質培養是小學教學活動中的重點。在這樣的條件下,小學體育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尤為重要。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能夠意識到小學體育培養團隊精神的重要性和作用,積極發現和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成長特點,開展多種以小組形式進行的教學活動和課余活動,以促進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