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海燕/河南省駐馬店市遂平縣動物衛生監督所 463100
生豬養殖業中的腹瀉病是常見病,發病率高,呈現明顯的季節性和地方流行性特點。引發豬腹瀉的原因有多種,如豬舍保溫不當,春季冷熱交替加劇,生豬受到冷風刺激等。腹瀉疾病不僅影響生豬的生長,同時也會影響養殖戶的經濟收入,為此,必須做好生豬腹瀉疾病的診斷工作,為防治奠定基礎。
引發生豬腹瀉的原因有多種,生豬腹瀉病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如腹瀉不止、嘔吐和脫水等。該疾病的傳播速度快,染病率高,如果染病之后不能及時的診斷和治療,會造成疫病的大范圍傳播,影響整個豬群的健康,給養殖戶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一般情況下,生豬腹瀉主要發生在每年的冬季和春季,對仔豬的危害最大,是導致生豬死亡率高和疫病防控的難題之一。引起生豬腹瀉的病因主要有兩種,傳染性因素和非傳染性因素。傳染性因素又被分為病毒性傳染和細菌性傳染,二者都具有很廣泛的傳播范圍,對生豬的危害較大,可在很短的時間內造成生豬腹瀉脫水死亡,增加了治療和防控的難度。傳染性因素導致的生豬腹瀉的誘因比較多,如生豬在生長的過程中缺乏營養、飼料管理不當等因素都會誘發生豬腹瀉。仔豬的胃腸道發育沒有完全成熟,很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癥狀,會造成仔豬出現應激反應,從而造成仔豬的腹瀉。生豬缺乏營養元素,仔豬在生長的過程中對養分的需求量較大,如果體內缺乏某些營養元素的話會影響仔豬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從而引發腹瀉。此外,在日常管理的過程中,飼養管理不善或者對飼料缺乏嚴格的管理會影響豬只對飼料的吸收,在管理的過程中沒有注意對仔豬身體溫度的調節,沒有采取相應的保溫措施,導致仔豬很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襲,從而引發腹瀉。有些飼養管理人員不重視飼料的管理,導致飼料發霉變質,喂食生豬之后可能出現嚴重的腹瀉。
腹瀉疫病具有明顯的傳染性特點,尤其在每年的冬春季節很容易擴散和流行,從發病類型上來看,包括細菌性腹瀉和病毒性腹瀉。細菌性腹瀉主要是由細菌引起的一種腹瀉,包括大腸桿菌等,可引發仔豬黃痢和仔豬白痢。病毒性腹瀉是指由病毒引起的生豬腹瀉,主要包括豬流行性腹瀉和豬傳染性胃腸炎等。
2.1 大腸桿菌引起的生豬腹瀉由大腸桿菌引起的生豬腹瀉對仔豬的影響較大,會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在仔豬7 日齡左右可能發生仔豬黃痢,在仔豬出生的7~30d 可能發生仔豬白痢。仔豬白痢和仔豬黃痢的明顯癥狀為排出黃白色的粥狀糞便,胃部出血,腸道部位出血腫脹,影響仔豬的健康生長。需要注意的是,仔豬黃痢的死亡率較高,發病之后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出現急性腹瀉的癥狀,腹瀉時間長會造成仔豬的脫水,死亡率較高。仔豬白痢的死亡率較低,但是發病時間長,造成仔豬食欲減退和精神不振。
2.2 豬痢疾豬痢疾也是生豬常見的腹瀉疾病,主要的臨床癥狀是患病豬出現粘液出血性腹瀉。豬痢疾通過消化道傳播,對7~12 周齡的幼豬的影響較大。一般情況下,該病潛伏期為七天到八天,有時候可能超過兩個月。患病豬呈現明顯的精神不振和排便失禁等癥狀,經過調查研究顯示,有些患病豬在發病后的12~24h 抽搐狀態下可能死亡。患病豬食欲下降,并且排出帶黏液糞便,體溫升高到40~41℃,發病后的豬只生長緩慢、消瘦,影響我國豬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2.3 仔豬副傷寒仔豬副傷寒又被稱為豬沙門菌病,是由沙門菌感染引起的一種疾病,對6 月齡的仔豬危害較大。通過接觸染病豬、消化道感染和人工授精等方式都能染病。
3.1 改善豬舍條件調查研究發現,有些養殖戶在養殖的過程中不重視管理養殖環境,導致生豬養殖環境惡劣,在圈舍外部大量的堆放垃圾,滋生許多的病毒和細菌,增加了患腹瀉疾病的概率。為此,養殖戶應該加強對圈舍的管理,重視圈舍的清潔和通風工作,為生豬營造健康和干燥的生長環境,減少患腹瀉疫病的可能性。此外,因為生豬腹瀉病主要發生在每年的冬季和春季,因此要做好季節交替的防寒保暖工作,加強對圈舍的保溫和通風管理,為生豬營造適合的生長環境。
3.2 疫苗的接種通過疫苗接種能夠有效的預防生豬腹瀉。生豬在生長的過程中所出現的腹瀉病類型存在差異,要結合不同階段生豬的生長情況接種疫苗,減少腹瀉的發生概率。在疫苗接種的過程中,養殖戶應該保證疫苗的質量,從正規的廠家購買疫苗,做好接種工作。不同類型的腹瀉疫病所采取的疫苗接種方式也存在差異性,應該嚴格按照接種程序進行,才能提高疫苗的接種效果。豬輪狀病毒可以通過提高豬只的免疫力來預防腹瀉病,比如使用滅活菌苗或者弱毒凍干苗。針對牲豬流行性腹瀉,可以注射流行性腹瀉病毒滅活疫苗。
3.3 監控生豬的生長情況養殖戶應該加強對生豬日常的觀察和監督管理,一旦發現生豬出現疑似腹瀉癥狀要及時的隔離,然后對圈舍進行徹底的滅菌和消毒工作,以免感染其他的生豬。在隔離之后要及時的聘請獸醫診斷,確診之后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療對策,避免傳染給其他的豬。
3.4 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防治為了預防仔豬出現腹瀉疫病,在仔豬出生之后要做好圈舍的保溫工作,嚴格的消毒和通風,提高仔豬的免疫力。在仔豬斷奶后要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和蛋白質。加強對養殖場的清潔和管理,定期清理生豬的排泄物,做好圈舍的消毒和衛生管理工作,避免腹瀉疫病的擴散。
3.5 豬痢疾的防治豬痢疾會影響生豬的生長效率,并且該病有一定的潛伏周期,防控難度比較大,為了加強對該種腹瀉疾病的防治,應該注意對種豬的引進,堅持全進全出和自繁自養的飼養管理模式,對引進的豬種進行及時的隔離,沒有任何問題之后才能混合飼養。在發現病豬之后,對有治療價值的病豬隔離之后才采取治療作措施,如果病情嚴重的病株豬要及時的淘汰,防止疫病的擴散。
3.6 藥物治療措施在生豬發生腹瀉疫病之后,許多養殖戶都選擇藥物治療,而如果使用抗生素的次數增加會導致藥物產生耐藥性,影響治療的效果。大量的使用抗生素會導致豬肉制品中的藥物殘留,影響豬肉的品質。為此,應該選擇低毒和低殘留的藥物,并且相關的科研機構要研究副作用小的藥物,減少生豬體內的藥物殘留,為消費者提供健康優質的豬肉質。
生豬腹瀉是豬養殖業中的常見疫病之一,具有傳染性。引發生豬腹瀉的病有多種,要正確的分析引發腹瀉的具體原因,然后科學的診斷,對該病的治療工作提供數據支持,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