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永太鎮畜牧獸醫站 618100
1.1 犢牛自身免疫能力不足由于犢牛剛出生不久,機體的免疫器官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因此自身的免疫能力相對較差。若犢牛在飼養過程中,母牛的機體素質以及牛初乳品質較差,部分養殖場對犢牛初乳喂養不夠重視,甚至不給犢牛喂食初乳,則會造成犢牛未能從初乳中獲得部分抗體,免疫能力明顯下滑。若飼養舍內出現病原體或者飼養環境較差,則極易引起犢牛發病。
1.2 飼養環境問題犢牛在出生后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不足,應該及時做好清潔、消毒工作,否則容易造成環境衛生不良引起病原體滋生,尤其是當犢牛與糞污接觸后,極易造成致病病原體的感染,從而引發犢牛肺炎。
犢牛出生后從產房轉移至保育舍,保育舍內若溫度過高、過低或者驟升驟降,犢牛的自身溫度調節能力較弱則會因為冷熱刺激,致使犢牛的體溫出現較大變化而造成患病。
因為犢牛肺部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因此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相對較差,在保育舍飼養的過程中應該提高保育舍的飼養環境,尤其注意避免沙塵。若保育舍犢牛在沙地飼養,則會出現犢牛在采食過程中誤使沙土等異物,造成肺炎。犢牛在保育舍飼養過程中,雖然飼養密度相對成年牛只較低,但是依舊有大量氨氣產出,若不能合理調節通風,會使保育舍內的有害氣體濃度增高,而犢牛的肺部對環境適應能力相對不足,容易引起肺部敏感。
1.3 病原微生物感染誘發犢牛肺炎的病原體繁多,可以根據病原體種類分為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以及支原體肺炎,其中細菌性肺炎的病原體常見的有多殺性巴氏桿菌、溶血性巴氏桿菌、肺炎鏈球菌、結核桿菌;病毒性肺炎病原體常見的有牛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牛呼吸道合胞體病毒以及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病毒等;支原體病原主要為絲狀支原體。
犢牛肺炎的臨床癥狀可以根據犢牛患病時間的長短大致分為急性型犢牛肺炎與慢性型犢牛肺炎兩種,急性型犢牛肺炎發病迅速,若治療不及時會出現犢牛死亡現象。慢性型犢牛肺炎部分是由于急性型犢牛肺炎轉換成的,雖然不會造成犢牛死亡,但是也會給犢牛的健康帶來危害。
2.1 急性型犢牛肺炎急性型犢牛肺炎的患病犢牛會出現明顯的整體性癥狀,初期犢牛會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采食量降低甚至食欲廢絕、呼吸急促、心跳頻率增快,隨后出現體溫升高至39℃~42℃。隨著病情的發展,犢牛會出現干咳、鼻孔有膿性粘液流出,使用聽診器可以發現胸部病灶,肺泡音較弱、伴有啰音,叩診可以聽到濁音或者半濁音。
2.2 慢性型犢牛肺炎慢性型犢牛肺炎的犢牛沒有明顯的整體性癥狀,精神狀態與采食狀態都較為正常,僅在晨起和夜晚運動與站起時有輕微干咳,使用聽診器進行肺部聽診可以聽到啰音,叩診時患病犢牛會出現咳嗽,僅少數慢性型犢牛肺炎的患病犢牛會因為繼發性感染出現體溫升高現象。
犢牛肺炎在規模化飼養場生產的過程中較為常見,不僅會影響犢牛的健康安全,而且根據其患病誘因還可能引起大范圍傳染,甚至造成犢牛死亡。治愈的犢牛也會影響飼養場的正常飼養,增加治療費用的同時還降低了飼料利用率,致使養殖場的經濟效益受到影響。因此針對犢牛肺炎的防治措施,應該做到“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防治方針。
3.1 犢牛肺炎的預防措施根據犢牛肺炎的患病誘因:犢牛的自身免疫能力不足、飼養環境不足以及病原微生物感染,犢牛肺炎的預防應該提高犢牛自身免疫力、加強飼養管理以及疾病預防工作。
3.1.1 提高犢牛自身免疫力犢牛出生后機體內的部分器官生長發育不完全,因此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相對較弱,提高犢牛的自身免疫力,可以有效的預防部分病原體,降低患病率。首先,應該保證母牛的營養供給充足、均衡,從而確保母牛可以順利生產。其次,為犢牛提供充足的初乳,初乳不僅可以為犢牛提供充分的營養,犢牛還可以由初乳的免疫球蛋白中獲得部分母源抗體,從而針對部分病原體具有一定的抵抗力,降低患病率。因此犢牛在出生后不僅要盡早喝到初乳,還要保障初乳的質量。
3.1.2 強化飼養管理工作首先,牛只在規模化飼養場進行生產的過程中,為了避免疾病的交叉感染,在犢牛選購的過程中,應該選擇同一廠家、日齡相近的進行購買,并且在購買時索要防疫證明,從而確保犢牛的健康,犢牛在購買回后,應該進行隔離飼養,確保無疾病后進入牛舍飼養。
其次,堅持做到“分群飼養”制度,避免不同批次的犢牛發生交叉感染或者犢牛與成年牛只混群飼養。若飼養場規模充足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堅持自繁自養,不僅可以避免牛只購買后交叉感染的風險,還可以避免犢牛在運輸過程中發生的不良應激反應。
最后,犢牛在進入保育舍后,應該充分保證犢牛的飼養環境適宜,避免犢牛吸入、食用過量異物,保育舍地面不可以使用沙土;在飼養的過程中要保證飼養舍的溫度、濕度、通風、光照強度與時間等飼養條件良好。尤其要注意的是保育舍內的溫度與通風,因為犢牛的體溫調節能力不足、肺部發育不成熟,若把控不好溫度與通風極易造成犢牛出現呼吸道疾病,繼而引發犢牛肺炎。

3.1.3 疾病預防工作犢牛在出生后應該立即進行清潔、消毒工作,避免犢牛出生后長時間與糞污接觸,避免患病。犢牛在進入保育舍后應該定期對養殖舍進行清潔、消毒工作,避免保育舍內病原體的滋生,影響犢牛的健康。根據飼養場的免疫接種計劃進行適當的免疫接種,可以有效的提高犢牛對部分病原體的免疫能力,從而降低患病率,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免疫接種的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標準執行,同時避免犢牛出現免疫接種后的不良應激反應,影響犢牛的基礎免疫力。
3.2 犢牛肺炎的治療方法犢牛肺炎的治療方法應該根據犢牛的患病情況決定,針對患病癥狀較輕的犢牛,可以使用0.5~1mg/kg 的氨芐青霉素進行肌肉注射,注射劑量應該根據犢牛的體重進行適量增減,每日3 次,若飼養場的治療人員不足,也可以使用10~15mg/kg 的慶大霉素進行口服,根據犢牛體重適量增減藥物,每日2 次。病情較重的犢牛可以使用氣霧治療的方法,將30g 硫酸卡那霉素、120g 磺胺嘧啶以及150g 土霉素加入氣霧發生器中,每日1 次,直至犢牛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