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加永/江蘇省徐州市新沂市窯灣畜牧獸醫站 221400
李榮林/江蘇省徐州市新沂市時集畜牧獸醫站 221400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感染后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的傳染性疾病,臨床癥狀為高熱和高死亡率,具有世界流行性的特點,我國將非洲豬瘟列為一類動物疫病。發病后的致死率可達100%,經濟損失大,影響生豬市場的穩定。為此,應該準確的判斷非洲豬瘟疫病,做好防控對策。
一般情況下,非洲豬瘟的潛伏期為4~19d,臨床癥狀為患病豬突然死亡。主要分為最急性型、急性型、亞急性型和慢性型幾種。
沒有任何臨床癥狀就死亡為最急性型。
急性型豬瘟病例體溫升高,食欲不振,采食量下降,患病豬耳部、四肢和腹部會有出血點,眼睛和鼻部有黏性分泌物,便秘或者腹瀉,糞便有血液或漿液覆蓋,呼吸困難,病程時間長會出現神經癥狀。患病母豬流產,或者產死胎,死亡率可達90%~100%。
亞急性型病例子和急性型相似,體溫升高到40.5℃,關節疼痛和腫脹,病程時間為7~10d。
慢性型的病死率較小,30%左右,病豬呼吸困難,身體消瘦和發育遲緩,病程可持續2~15 月。
2.1 易感動物任何年齡和品種的豬只都會感染,家豬感染之后可呈現不同的發病類型,野豬也可感染非洲豬瘟。臨床研究顯示,軟蜱是非洲豬瘟病毒的傳播媒介,帶毒豬可長時間攜帶病毒,也是非洲豬瘟的主要傳播源。
2.2 傳播途徑非洲豬瘟病毒的傳播途徑廣泛,如果健康豬接觸到被感染的飼料或者飲水之后會感染該病毒。軟蜱在非洲豬瘟病毒傳播的過程中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軟蜱在叮咬感染非洲豬瘟病毒的豬之后會攜帶該病毒,然后再次叮咬健康豬只導致健康豬染病。另外,因為非洲豬瘟病毒的適應能力較強,還可能長期存在于豬肉制品中,通過商品遠距離傳播。
對病死豬剖檢之后可發現明顯的臨床癥狀,如脾臟充血和腫大,可比正常的脾臟大2~10 倍,是非洲豬瘟的主要臨床癥狀。此外,淋巴結腫大和出血,其他的部位如肝臟、心臟和肺臟等也會出現明顯的腫大和出血癥狀?;疾∝i腸道出現不同程度的出血癥狀。
如果患病豬出現以下情形首先懷疑非洲豬瘟:發病率和死亡率高,有一定的發病規律,豬場中母豬和大豬首先發病和死亡,之后小豬發??;注射藥液的部位長時間流血,血液凝固不良。
4.1 臨床診斷從臨床來看,非洲豬瘟和豬瘟、豬丹毒等傳染性疾病有很大的相似性,可以通過流行病學、病理變化和臨床癥狀進行鑒別診斷分析。豬只大批量死亡,使用抗生素治療沒有效果,經過解剖可發現脾臟腫大,并且淋巴結充血嚴重,可懷疑為非洲豬瘟,確診還需要進行實驗室檢查。
4.2 實驗室診斷
4.2.1 紅細胞吸附試驗采集健康豬血漿白細胞,加入疑似非洲豬瘟病豬的血液或者組織提取物,放置在37℃的環境中,如果發現白細胞上有紅細胞,呈玫瑰花狀,紅細胞吸附試驗呈陽性。
4.2.2 間接免疫熒光試驗將疑似非洲豬瘟病的血液或者提取物接種在Vero 細胞的載玻片上,沒有接種的Vero 細胞進行對照,接毒組細胞出現病變而對照組正常,則為陽性。
4.2.3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可采用商品化試劑盒進行檢測
4.2.4 病毒分離采集健康豬的血液,或者病死豬的脾臟和肝臟部位進行實驗室的病毒分離試驗,也能確診是否患有非洲豬瘟疫病。
5.1 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體系非洲豬瘟的防控是核心,構建完善的生物安全體系至關重要,包括外部生物安全和內部生物安全。在養殖中,豬場周邊的養殖環境和養殖密度很重要,養殖密度過大和環境惡劣會增加患非洲豬瘟的可能性,增加了防控的壓力。
5.1.1 禁止車流物流進入養殖場第一,飼料車應在豬場圍墻外面供料,通過氣泵直接將飼料輸入到養殖場內,禁止飼料車進入養豬場,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
第二,將出豬臺遷至圍墻外。在防控非洲豬瘟的過程中,拉豬車是重點監測對象,不允許拉豬車進入豬場,可以減少傳播的風險。
第三,工作人員的車輛禁止入場,養豬場內養殖人員的車輛應該擺放在豬場外的停車場,養殖人員經過消毒之后才能夠進入豬舍,減少病毒傳播的風險。
第四,建立車輛烘干中心。對飼料車和拉豬車進行烘干處理,滅殺車輛上的病毒,減少交叉感染。
第五,做好豬場外的防鼠工作,杜絕場外的老鼠進入豬舍。
5.1.2 建立圍墻外的人員隔離區在豬場大門口處設置隔離區,緩沖區有隔離房和辦公室等場所,同時配備消毒間,對進入豬場的人和物資進行消毒,經過檢驗合格之后才能進入圈舍。此外,在隔離區還要配置高溫、臭氧和紫外線等消毒設備和洗衣機。
5.1.3 做好豬欄的消毒工作定期對豬舍進行徹底的消毒,可以使用消毒液、石灰,要輪換使用消毒藥品,提高消毒的效果。
5.1.4 做好豬舍外面的消毒工作徹底清除豬舍外的雜草,保證豬舍外的干凈衛生,然后使用石灰燒堿水徹底消毒。
5.1.5 做好生活區的消毒工作對辦公樓和宿舍等場所進行徹底的消毒。
5.1.6 建立生產區的淋浴間建立淋浴間,將母豬區和肉豬區的淋浴間分離開來。
5.2 全面排查疫病非洲豬瘟的感染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并且傳播途徑廣,做好日常的排查工作很關鍵。非洲豬瘟的潛伏期為5~21d,而非洲豬瘟的檢測有兩個窗口,第一個窗口期能夠在感染的第3d 的鼻腔口腔中檢測出病毒,第二個窗口期是在感染的第5d 在血液中檢測出病毒,利用兩個窗口即可提高非洲豬瘟的檢測時效性,增強非洲豬瘟的防控效果。隨著科技水平的進步,非洲豬瘟病毒的檢測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如果發現疑似非洲豬瘟的情況,要進行全面的排查,采集唾液拭子或者口腔液體進行檢測,能夠有效的排查出有問題的,發現之后及時隔離,保護好健康豬只。
5.3 抗體檢測技術非洲豬瘟病毒有一定的潛伏周期,甚至在沒有任何癥狀的條件下就突然死亡。此外,非洲豬瘟病毒可能藏在神經系統和淋巴結中,帶毒豬只持續的向外排毒,環境中的病毒數量逐漸增加,在陰雨潮濕的環境下很快增加,導致豬只患病。調查研究顯示,非洲豬瘟感染豬21d 后會產生抗體,但是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豬只的免疫力下降,同時會重新排毒,再次成為傳染源,要及時的清除。通過抗體檢測技術能夠將無癥狀的感染病毒的豬檢測出來,減少養殖風險。
在非洲豬瘟防控的過程中堅持預防為主和綜合防控的原則,將非洲豬瘟病毒阻擋在養豬場外,不能接觸到健康豬只。通過疫病排查的方式確定養豬場是否患有非洲豬瘟疫病,排查出有問題的豬只,及時的處理,保護其他的健康豬。此外,隨著科技水平的進步,非洲豬瘟的抗體檢測技術不斷完善,可以排查出無癥狀感染的病種,減少養殖風險,保證豬只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