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正松/湖南省漣源市石馬山鎮動物防疫站 417100
混合感染可導致病菌發生變異,傳統的治療方法極有可能會失去效果,就豬丹毒病來說,其與其他疾病的混合感染也會表現出異常的臨床癥狀,因此有必要加強對其混合感染的分析,以便掌握其臨床表現,從而及時采取爭取的治療方式,降低養殖場的損失。
豬丹毒是由紅斑丹毒絲菌感染而造成的豬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紅斑丹毒絲菌的在環境中的抵抗力比較強,但是對石灰酸抵抗力比較弱,對熱也比較敏感。該病常發于豬,3~6 月齡的豬更易發病,同時牛、羊、馬、犬等其他家畜以及雞、火雞、鴨、鵝、麻雀、鴿、孔雀等禽類也有發病,甚至人也會通過傷口感染該病。該病的主要傳染源是病豬和帶菌豬,其活動的場地,包括土壤、器具等也會長期帶菌,消化道是其主要的傳播方式,也會可經由皮膚損傷、吸血昆蟲傳播。
感染豬丹毒的病豬會經過幾個階段,少數病豬會在并沒有任何癥狀表現的情況下突然發病并死亡;然后豬群會陸續發病,其可視黏膜、全身皮膚以及耳、鼻、唇、四肢內側等處的皮膚都呈現程度不同的紫紅色,然后發生死亡;還有一些頑固性的病豬會在其集體表現出現疹塊,干燥結痂后呈皮革狀,外觀如同披上一層盔甲,然后死亡;大多數病豬雖然精神狀況良好,但是體溫升高可達41℃,并且活動減少,經常臥地,有些病豬會經常性的嘔吐。
2.1 臨床癥狀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種接觸性、急性纖維素胸膜肺炎或慢性局灶壞死性肺炎的呼吸道疾病,死亡率高。當豬丹毒與該病混合感染后,病豬會表現出精神不振、采食廢絕、耳朵、頸部、背腹部皮膚發紫潮紅。如果是亞急性型(疹塊型)會在胸側、背部、頸部至全身出現圓形、四邊形等圖形有熱感的疹塊;如果是慢性型則會發現病豬的四肢關節出現明顯的腫脹。大多數病豬會出現跛行的情況,隨著病情的發展會出現呼吸困難、貧血等癥狀,然后死亡。
2.2 病理變化對病死豬進行剖檢可以發現胃底部出血,幽門部位彌漫出血,脾臟有微微腫大的情況、腎臟有淤血腫脹的問題,肺臟也會淤血腫脹,一些急性死亡的病豬還會從鼻腔中流出血性泡沫液體。
2.3 診斷通過實驗室檢查進行確診,區病死豬的小塊心、肝、脾做作為樣本進行涂片,美蘭染色,鏡檢發現兩極染色較濃的小桿菌;或者是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可以發現革蘭氏陽性桿菌與桿狀或球桿狀陰性菌。
2.4 治療豬丹毒與傳染性胸膜肺炎的混合感染可以采取以下治療方式。一是使用阿莫西林、氟苯尼考拌料飼喂病豬,按照病豬的飼喂習慣,連用五天即可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二是每天早上用青霉素拌料,下午用頭孢噻呋鈉飲水,連用五天即可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三是使用氟苯尼考拌料,磺胺間甲氧嘧啶、阿莫西林與強力霉素拌料,連用六天即可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四是采用中藥治療,具體的配方為240g百部、甘草、天冬,130g 黃連、梔子,120g 瓜萎子,110g 紫苑、杏仁,90g桑白皮,70g 當歸、黃柏、桔梗、沙參、黃芪、山芝麻、葶藶子,60g 知母、旋覆花,將上述藥物研磨成粉與800g 飼料拌勻,按照病豬的飼喂習慣,連用七天即可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3.1 臨床癥狀豬肺疫是由多種殺傷性巴氏桿菌引起的一種生豬疾病,當豬丹毒與該病混合感染后,病豬會表現出精神萎靡、倒地不起、弓背彎腰、體溫升高(可達41℃~42℃)、嘔吐等癥狀。在病豬的機體表現上還會存在皮膚發紅的問題,一般集中在病豬的背部位置,甚至會有方形或菱形的暗紫色出血斑塊。隨著病情的發展,病豬會出現呼吸困難的癥狀。
3.2 病理變化對病死豬進行剖檢后可以發現,病豬的腹股溝淋巴結出現充血腫脹的問題,肝臟會有白色壞死灶,腎臟有淤血重大的問題,脾臟會有明顯的腫脹,病豬的肺部會有嚴重的發炎現象,壞死灶與肝變區較多,切開肺小葉會呈現大理石紋理狀。
3.3 診斷在豬丹毒與豬肺疫混合感染診斷中,一是根據其臨床癥狀進行判斷;二是需要通過實驗室檢查,需要取病豬的心臟、血液、肝臟及腎臟等樣本進行染色鏡檢,發現兩極染色卵圓形桿菌就代表樣本中含有巴氏桿菌,或者是將樣本放置在血瓊脂中培養24h 會長出小菌落。
3.4 治療豬丹毒與豬肺疫的混合感染可以采取以下治療方式,一是使用20%0.1ml/kg 氟苯尼考對病豬進行注射,每天一次,連用三天,同時還可以注射用量為每20kg 體重0.1g 頭孢噻呋鈉以及每10kg 體重1ml 加氟尼辛葡甲胺,連續注射三天即可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二是在每500kg 飼料中加入1kg 替米考星進行飼喂,同時可以加入板青顆粒1kg 來提高治療效果,在飲水中也需要按照每400kg 加入電解多維1kg、黃芪多糖1kg;三是在育肥豬、后備豬及妊娠母豬中經常出現亞急性疹塊型疾病的治療中可以混合注射混感高效制劑+400萬青霉素鉀/頭孢經典,連續注射三天,同時還需要使用口足皮疹康水粉劑殺滅病原菌來穩定病豬的心臟功能,并在病豬的飼料中按照每噸飼料加入阿莫仙1.5kg,氟沙星可溶性粉1kg,滅菌威5kg或清混敗毒散5kg 進行飼喂。
豬丹毒以及豬丹毒混合感染的發生都是基于傳染這一主要因素,因此傳染原、傳播途徑和易感動物都是引發該病的主要原因,這就需要養殖戶為豬群營造良好的飼養環境。
一是要在養殖場的建設上應該遠離其他養豬場、居民區,防止附近豬場的疾病傳人,并且要做好養殖場的衛生消毒等工作,減少病原菌的滋生,降低傳染源;二是要保證消毒工作到位,用市售不同類型的消毒液交替交叉使用,用氫氧化鈉(火堿水)配制成3%一4%的溶液對污染的用具、豬舍等進行消毒,3%—氧化氯帶豬消毒10d,1 次/d;三是要堅持全進全出的生產制度,如果必須要引種,應該避免從疫區引種,并且要將引種后的豬群進行隔離飼養,確保健康后再混入原有的豬群;四是要按時免疫接種,確保豬群有足夠的抗體,選用本地或本豬場流行豬丹毒、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血清型制作的疫苗,給豬群免疫(即所謂的自家菌苗),一般使用的滅活菌苗有水滅活苗、蜂膠滅活苗、滅活油佐劑苗;五是要加強養殖場的巡視工作,以便提早發現,及時治療,減少養殖場的損失,病死豬還需要進行無害化處理。
綜上所述,通過分析豬丹毒分別與傳染性胸膜肺炎、豬肺炎混合感染可以發現,其感染概率較高,表現出的臨床癥狀也各有不同,因此獸醫人員可以結合其癥狀表現進行診斷,并結合實驗室檢查進行確診,以便可以采取針對性的藥物治療。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也要提高重視,做好預防措施,減少豬疫病流行對養殖場造成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