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榮平/甘肅省臨夏州康樂縣鳴鹿鄉畜牧獸醫站 731500
1.1 新生犢牛支氣管肺炎新生犢牛支氣管肺炎在日常養殖中十分常見。犢牛出生之后沒有做好防風和保溫措施,導致犢牛受到涼很容易引發該疾病。為此,應該做好圈舍的保溫工作,減少該病的發生。
1.2 犢牛異物性肺炎在生產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難產,或者因為其他因素導致犢牛吸入羊水,造成犢牛異物性肺炎,一般情況下,該疾病的出現概率比較少,需要做好預防工作。
1.3 母牛慢性霉菌毒素中毒慢性霉菌毒素中毒是現階段比較公認的新生犢牛氣喘的主要原因之一。造成該病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母牛妊娠和哺乳期間采食發霉變質的食物,從而出現慢性霉菌毒素中毒,母牛生出犢牛之后,可能將毒素直接傳給新生犢牛身上,從而引發該病的發生。
1.4 其他因素牛妊娠期間營養不良和微量元素的缺乏也會導致一些疾病的出現,或者母牛在生長的過程中會患有傳染性胸膜肺炎,也會導致犢牛出現氣喘。
犢牛出生之后,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采食正常,但是在吃到母乳之后的2~7d 內可能發病。患病之后,犢牛會出現明顯的精神不振和食欲減退等癥狀,犢牛尿少,顏色偏黃,同時大便粘稠,會出現全身發熱等癥狀,體溫會升高到40℃到42℃之間。患病之后的犢牛出現明顯的喘氣促等癥狀,呈現腹式呼吸,如果不能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對策,會造成犢牛的衰竭死亡。
3.1 禁止喂食母乳調查研究顯示,許多新生犢牛患有氣喘病主要是母牛造成,因為母牛患有慢性霉菌毒素中毒,為此,新生犢牛最好禁止食入母乳,采取人工哺乳的方式,或者用其他同期生產的健康母牛進行代乳,能夠有效的減少該疾病的發生。
3.2 輸母牛全血為了很好的治愈該疾病,可以采取輸血療法,該種方法和其他的藥物治療方法不同,主要的原理是刺激機體的免疫系統,增多血液中的免疫細胞,能夠提高犢牛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從而減少疾病的發生。
一般情況下,對供血牛只的年齡要求不嚴,但最好選擇母親為供血對象,如果16 月齡以上的母牛沒懷孕的話,也可以作為供血對象。在采集血液之后,要立即的給犢牛,同時能夠有效的控制輸血的速度,嚴格按照規定操作,避免出現不良反應。
使用一定濃度的氯化鈣為抗凝劑,氯化鈣的濃度也可以根據劑量來選擇,抗凝劑應該占全血比例的10%。但是需要控制氯化鈣的總量,犢牛不能超過100ml,也可以選擇市面上銷售的抗凝血袋,效果也比較好。
科學的控制輸血量能夠提高治療的效果,在輸血之前,需要考慮犢牛的日齡和體重,結合犢牛的臨床癥狀選擇具體的輸血量,一般情況下犢牛的輸血量控制在200ml 到500ml 之間。
3.3 抗菌消炎采取抗菌消炎的措施治療該疾病,使用一定量的磺胺間甲氧嘧啶鈉注射液,配合使用一定濃度的氯化鈉注射液,采取靜脈注射的方式,效果顯著。
使用一定濃度的葡萄糖注射液、一定量的烏洛托品注射液、氯化鈣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和一定濃度的水楊酸鈉注射液,靜脈注射的方式,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
3.4 輔助治療在治療犢牛氣喘的過程中,采取輔助治療的方式,保證圈舍的溫度和濕度適合犢牛的生長,同時保證圈舍的空氣新鮮,可以給犢牛注射一定量的免疫球蛋白,能夠更有效的提高犢牛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或者每天口服或注射一定量的維C,能夠促進病情的好轉。此外,在犢牛飼料中加入一定量的黃芪多糖,也能夠提高犢牛的免疫力。
為減少新生犢牛患氣喘的可能性,應該加強對母牛的管理,在母牛配種之后,必須加強飼養管理,結合母牛的生長需要為其他配合理的飼料,保證飼料的營養均衡性,做到粗細搭配和干草、青草搭配,保證飼料的營養全面,能夠很好的滿足母親和胎兒生長的實際需求。
做好飼料的衛生管理工作,禁止喂養發霉變質的飼料,喂養結束之后需要將剩余的飼料及時的清除干凈,避免出現腐敗變質的現象。
做好牛舍的衛生環境管理工作,定期清理圈舍的糞便,定期消毒,可采取通風換氣的措施來釋放室內的有毒氣體,減少有毒氣體的含量。
此外,還應該適當的增加妊娠期母牛的運動量,保證鈣的吸收,同時提高母牛的體質,保證犢牛的健康。
母牛在生產的過程中必須做好護理工作,如果出現難產,要采取輔助措施避免犢牛窒息或者吸入羊水,犢牛在出生之后要及時的清理口鼻中的黏液,可以讓母牛舔食犢牛身上的黏液,保證犢牛身體干凈。做好犢牛的臍帶消毒工作,避免細菌感染。犢牛出生之后的一個星期內要做好密切的觀察工作,一旦發現問題,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減少犢牛患氣喘病的可能性。應該為犢牛提供適宜的溫度,保證圈舍的溫度不超過27℃,否則犢牛很容易出現應激反應。犢牛的個體較小,身體各個器官發育不完全,對外界體溫變化的調節能力差,很容易出現應激反應,影響犢牛的免疫力,進而出現喘癥。在夏季要做好產房的降溫降暑工作,為犢牛營造健康的生長空間,保證犢牛健康生長。可以適當的調節牛的配種計劃,避開高溫季節產犢牛,可以減少該病的發生概率。做好母牛認識后期的管理工作,在母牛妊娠后期以優質粗飼料為主,適當的增加精飼料和蛋白質,避免造成母牛過重,影響犢牛的健康。
病例1:某地區的養殖戶在母牛產犢后的第3d 發現犢牛出現氣喘現象,并且臥地不起,養殖戶服用了安乃近和頭孢,采取肌肉注射,但是效果不顯著。當地的獸醫前去診療之后發現體溫升高,持張熱型,胃腸活動減弱,口腔發紅和發熱,嘴角有白色泡沫,并且呼吸困難,排便干燥,尿液黃色,吮乳能力下降。獸醫診斷之后給予了中藥治療配方,分別使用石膏、杏仁、金銀花、黃芪和貝母等若干,水煎之后灌服,每天服用兩次,連續服用三天,犢牛的食欲明顯增加,之后慢慢康復痊愈。
病例2:某地區的養殖戶發現母牛在產犢牛的第4d 之后犢牛食欲減退,使用生理鹽水和阿莫西林肌肉注射,連續兩天之后沒有好轉。當地獸醫前去檢查之后發現體溫早晨為39.5℃,中午為41.1℃,為持張熱型。并且犢牛的精神不振,嘴角有白色泡沫,張口喘氣,腹式呼吸,并且排便干燥,尿液黃色。在使用獸醫開出的中藥之后每天連續服用兩次,連續服用三天。在用藥的第1d 注射葡萄糖、生理鹽水和鹽酸可霉素,靜脈注射一次。如果犢牛的喘氣嚴重,可以口服氨茶堿。在用藥第3d 后,癥狀明顯的好轉,并且采食量提高,逐漸痊愈。
在牛養殖業發展的過程中,犢牛的飼養能夠促進牛養殖業的規模化發展,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收入。然而在犢牛飼養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一些疾病,其中就包括犢牛氣喘病,如果治療不及時,會增加死亡率,影響養牛業的健康發展。為此,應該做好犢牛的氣喘病的防控工作,重視日常的環境管理,加強對飼料的管理,做好母牛的管理工作,提高犢牛的免疫力和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