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立峰/內蒙古赤峰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024000
小尾寒羊是我國羊的優勢養殖品種之一,在我國內蒙古、河南、河北以及江浙一帶等地區是羊的主要養殖品種。小尾寒羊的經濟價值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用作屠宰食用羊肉,另一部分是用作羊毛或羊皮進行銷售。羊痘病是由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屬病毒感染引起的羊的重要傳染病之一,屬于我國一類動物疫病,對我國乃至全世界羊養殖造成了嚴重的經濟影響,制約著養羊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小尾寒羊羊痘病也是臨床常見疾病之一,主要由羊痘病毒屬的綿羊痘病毒感染引起,山羊痘病毒也可感染小尾寒羊,有時可出現兩種病毒混合感染的病例出現。
患羊痘病的小尾寒羊可出現發燒癥狀,臨床可見病羊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眼結膜潮紅。在皮膚、口腔甚至下呼吸道部分器官出現明顯的水泡、膿皰或丘疹是該病的主要臨床癥狀特征。患病羊的皮膚水泡破裂可形成結痂,一般可自愈,但有時也可繼發其他細菌或病毒造成更嚴重的潰瘍。小尾寒羊的羊痘病的病死率一般較高,最高可達50%以上,因此給羊養殖戶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此外,小尾寒羊羊痘病還常與其他細菌和病毒病并發感染,加劇了病羊的臨床癥狀,并給臨床診斷造成困難。在小尾寒羊羊痘病的診斷時應注意與其他可出現相似癥狀的疾病如口蹄疫、傳染性口瘡炎等進行診斷,最終確診應與實驗室的血清學和病理學檢測結果一起判定方可確診。
小尾寒羊羊痘病主要由綿羊痘病毒感染引起,也有山羊痘造成的單一或兩種病毒混合感染的情況。該病的潛伏期通常為5~6d,但也可因患病羊的免疫水平、感染的羊痘病毒的毒株毒力以及養殖場羊痘疫苗接種情況等因素的不同而影響潛伏期時間和臨床表現。通常羊群中患羊痘病的羊為該病的主要傳播源,直接接觸病羊是易感羊的主要病毒獲取方式,此外,蚊蟲等可機械性傳播綿羊痘病毒,但是否如牛結節性皮膚病病毒傳播一樣具有其他傳播作用尚不明確。各日齡的小尾寒羊均可感染羊痘病毒,但通常新生羊羔等低日齡羊更易感染發病,且病死率相比于成年動物更高。此外,人也可感染羊痘病毒,因此,長期與羊群中的病羊接觸的飼養員、獸醫以及相關工作人員是羊痘病感染的高風險人群。
一般情況下,發現羊群中出現羊痘病的疑似羊應及時聯系畜牧局等相關單位進行報告,在官方獸醫等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處理。目前,小尾寒羊羊痘病無特效治療藥物,現有的治療方法均為根據患羊痘病的小尾寒羊的臨床癥狀進行的針對性的緩解臨床癥狀的治療方法。在小尾寒羊的治療中,中藥和西藥的聯合應用是應用較多的方法。病毒靈是羊痘病防治中應用較多的西藥,可在亞疾病的預防、羊痘病的臨床期使用。此外,高免血清也可作為輔助治療或預防應用。金藍散是臨床上應用較多的中藥組方,根據患羊痘的小尾寒羊的臨床表現以及當地用藥習慣也有多種中藥組方可選擇。在羊痘的前驅期,可使用柴葛解肌湯水煎服1~2劑,出痘期用銀翹散加減水煎服2~3劑,恢復期可用黃芪多糖、維生素C 等增強病羊免疫力的藥物拌料拌水增強病羊的免疫水平。在羊皮膚出現的病變部位可使用高錳酸鉀、龍膽紫、生理鹽水、胡油、碘酊等消毒藥物進行清洗后用冰硼散促進患病愈合結痂。上述中藥和西藥治療方法可單獨使用也可結合使用,對病羊外部病變治療的同時內服上述藥物組合治療。此外,應根據病羊的臨床表現以及羊痘病的發病階段等方面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若治療效果不佳,可嘗試換用其他治療藥物。由于患羊痘病的小尾寒羊免疫力低下,易感染其他細菌出現繼發或并發感染,因此可適當添加如磺胺類藥物拌料飲水,對無法進食的羊也可注射青鏈霉素等抗生素預防細菌繼發感染。在治療患羊痘病的同時,也要觀察羊群的整體情況,也可應用中藥或西藥,也可中西藥結合進行預防性治療,降低羊群中羊痘病的傳播風險。
小尾寒羊羊痘病的防控以定期接種羊痘疫苗為主要手段,并輔以羊群生物安全管理手段。目前,國內市售的羊痘疫苗主要分為兩種,一種為滅活疫苗,另一種為減毒活疫苗,應根據疫苗說明書進行羊痘疫苗接種工作。此外,應根據當地綿羊和山羊群體中羊痘疫病的流行情況制定合理的羊痘疫苗接種方案,一般情況下小尾寒羊群每年均需接種羊痘疫苗,疫苗接種頻率與選擇的疫苗、羊痘病的流行情況而定,對于出現羊痘病疫情的小尾寒羊群中未患病羊可進行緊急免疫接種,懷孕母羊在產前應制定合理的羊痘疫苗接種計劃。在生物安全管理方面,分為對外和對內兩部分,推薦全進全出和自繁自養的管理方式,可在一定程度減少羊群患羊痘的風險,但這兩種管理方式應根據養殖場和當地羊痘病的流行情況而定。在小尾寒羊群中防控羊痘病,對外的生物安全管理有不從羊痘流行地區引進羊羔、新引進的羊羔需檢疫和隔離、外來車輛和人員應進行消毒后方可進場,對內的生物安全管理有定期觀察羊群狀態且檢測羊痘病原或抗體、發現病羊及時隔離并對病羊使用的圈舍和器具進行消毒,注意定期進行羊圈舍的驅蟲工作等。
小尾寒羊作為我國羊養殖產業中的重要經濟組成部分,應對小尾寒羊的健康養殖制定合理的疫病管理辦法。羊痘病在我國小尾寒羊群體中有流行情況,是制約小尾寒羊規模化和集約化養殖的重要疫病因素。目前,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尾寒羊羊痘病的所有治療方法均為對癥治療和預防性治療,并表現出一定的防治效果,但目前小尾寒羊羊痘病仍無特效治療藥物,近年的研究中中藥對綿羊痘病毒具有較好的抑制效果,展現出一定的治療預期,并有可能成為羊痘病的新型治療藥物。中藥和西藥聯合應用是小尾寒羊羊痘病的常用方法,不論是外用和內用藥物,中西藥聯合的治療效果有時比單獨使用藥物的效果更佳。但在羊痘病的治療中,不能不根據患病羊的臨床表現盲目用藥,減少由于盲目用藥造成的延誤病情和增加治療成本。此外,疫苗接種和生物安全管理相結合是目前應用最多、效果較好的防控手段。隨著對羊痘病毒的了解以及藥物研制技能的提升相信未來會出現更多更有效的小尾寒羊羊痘病治療和防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