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偉
摘要大學課程的考核評價體系構建是本科教學研究與改革的重點。基于GIS專業項目驅動教學模式,本文構建了多維的課程考核體系,強調在探究式項目學習過程中,將知識、能力、態度、情感、素質、成果等作為主要評價內容,實施效果表明該體系既解決了傳統教學評價方式難以對學習成果進行客觀、動態評價等問題,又能顯著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實現了對學生個性化的高質量培養。本文研究成果可對其他專業課程考核評價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 項目驅動教學 教學模式 考核評價 學習動力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2.021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Project Driven Teaching Mode
——Takingthecourseof"GISDesignandImplementation"inShaanxiNormalUniversityasanexample
LIANG Wei
(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19)
AbstractTheconstruction ofuniversity curriculumevaluation systemisthefocusofundergraduateteachingresearch and reform. Based on the project driven teaching mode of GIS specialty,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multi-dimensional curriculum assessment system, which emphasizes that knowledge, ability, attitude, emotion, quality and achievements are the main evaluation contents in the process of inquiry project learning.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shows that the system not only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raditional teaching evaluation method is difficult to evaluate the learning results objectively and dynamically, but also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raditional teaching evaluation method is difficult to evaluate the learning results objectively and dynamically, It can also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realize the high-quality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ersonality.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f other professional courses.
Keywordsproject-driven teaching; teaching mod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learning motivation
項目驅動教學的考核評價將能力、素質和知識的考核融合于項目完成的整個學習過程中,注重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評價考核,[1]它對教學活動具有反饋、評定和導向等多種功能。考核內容具有多元化,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將學生在項目過程中的知識、能力、態度、情感、素質、成果等都列入考核之中,建立起符合探究式教學理念的教學評估運行機制,進一步推動教學質量提高。[2]
在實施“項目驅動”課程考核評價體系之前,陜西師范大學考評規則是平時成績30%+考試成績70%,其中平時成績包括上課出勤率和作業等,考試成績即為學期末筆試成績。自2013年在“GIS設計與實現”課程實施項目驅動教學模式以來,已經逐步形成了完善的評價體系并進行了應用。
1評價目的
考核評定應具有反饋、激勵和引導的功能,促進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方式健康發展的成績評定才是合理有意義的。考核評價的目的不是給學生一個分數,將學生的知識能力用“成績好”或“學困生”等定性描述,而是為了讓學生通過考核評價來明確自身的學習特點,調節目前的學習方法,改變以后的學習態度,從而讓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的學習者和教學過程的積極參與者,讓其由追求學習成績到注重培養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能力,真正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要不僅學會而且會學。[3]
2評價方式
2.1過程和結果相結合
考核類別中既包括對過程的考核,還具備對結果的考核。建構主義認為自主是學習的本質屬性。[4]學生的學習態度體現在整個項目過程中,學生和老師的溝通交流同樣貫穿整個項目,可將其作為一項考核標準,用來量度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求知欲望。技術(過程)文檔是學生在項目過程中自行整理的資料、方法和階段性成果,均參與對過程的評定。項目驅動模式下“GIS設計與實現”課程學生無須考試或考試不作為重點環節,根據學生的項目選題不同,建立有針對性的評價指標,根據項目成果分別是模型、程序代碼、三維全景和數據處理等不同類別建立優秀、良好、及格和不合格的標準。例如做程序代碼的同學,其優秀的標準就是完成具備查詢、瀏覽和縮放等基本功能的系統,并且操作界面美觀。對學生的考核不僅要重視其項目結果的科學性、正確性,更要以其在完成項目過程中的學習態度、知識掌握程度、流程是否完整等作為考核依據。
2.2態度和能力相結合
學生的個人能力、項目性質和難易程度存在差異化,教師在考核時要善于進行學生間的橫比,尊重學生差異,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其學習積極性。要重視學生個體過去和現在的學習情況,對課前、課中和課后的學習情況進行縱比,注重過程性和學生的發展性評價。[5]在項目驅動下的考核評價模式中,要結合其項目選題的性質和難度,對項目過程中的學習態度、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團結協作溝通的能力進行考核。教師需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以學生的身心閱歷為基礎,綜合分析學生過去和現在的能力水平、學習態度,對學生進行客觀評價。
2.3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
學生的課程成績不是單一的由任課教師決定,而是由學生自我評價、項目組成員評價、答辯時專家組評價和任課教師評價四部分按不同的權重比組成。
自我評價由教學主體學生自主完成,通過深度剖析自己,學生可以明確自己的定位,在完成整個項目的過程中,分析自己應該重點加強學習的內容和技能,還有哪些方面可以繼續改進和提升,同時自我評價是一個反思自我的過程,可以幫助其發揚長處并繼續保持,發現不足及時彌補。項目組成員評價,項目組成員是完成同一個項目課題的同學,也是學生在項目過程中接觸最頻繁的對象,更是在項目過程中最容易發現學生個體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進展問題的群體。當他人評價自己時,學生可以得到他人的認可,也會收到問題的糾正;在學生自己評價他人時,學生可以學習他人的長處,也可以避免重蹈錯誤吸取經驗。由此,項目組成員評價,不僅僅是獲取學生成績的途徑,還是一個讓學生透徹認識自我和學習他人的手段,在激發學生思考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客觀準確評價事物的人格立場,提升了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答辯專家組評價,答辯時“項目驅動”負責教師會邀請本學院甚至其他學院不同研究方向的老師、專家構成答辯專家組,專家組依據學生準備的個人項目檔案、成果展示、答辯效果,給出成績評定。任課教師評價,項目驅動下的考核評價模式不僅評價標準多元化,而且評價主體多元化,任課教師不再直接決定學生的成績,在一定程度下可以杜絕教師因偏愛甚至偏見而導致的學生成績過高或者過低現象的出現。
2.4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相結合
評價標準要體現學生對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還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教師在項目過程中要經常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肯定,指正的同時還要激勵表揚,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在進行成績評價時,不僅關注成果,還要將學生在項目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列入其中,有助于激勵和肯定那些一直踏實勤奮,表現出超常毅力但成果不一定明顯的同學,幫助他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樹立積極向上的態度。
2.5才能、智慧和勇氣相結合
項目結束時學生要進行課程答辯,在答辯前需積極準備,答辯時要沉著冷靜地闡述觀點、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展示課題成果。對于大三的同學而言,他們首次接觸這樣的場景,不少人會膽怯、緊張、缺乏信心,這將是對他們勇氣、表達和才能的挑戰,同時可以通過這次實踐積累經驗,為大四的畢業答辯、考研以及工作面試做準備。陜西師范大學年級GIS專業基本在25人左右,學期末每個學生有十分鐘時間進行答辯,約用時四個課時。學生的答辯考核成績依據其答辯當天表現給出。
3評價類別
項目驅動教學模式,突出對過程態度的考核。學生的最終成績由“平時+成果+答辯”三部分考核結合起來。(1)平時考核。學生平時考核,包括學習態度、文獻資料的閱讀、與教師的溝通交流次數、課堂出勤率和作業完成狀況。評定時以教師的統計數據為依據,文獻資料的閱讀需要學生提供閱讀過的相關文獻,程序代碼等,并將所有文件整理存檔。(2)成果評閱。成果評閱是結合學生的項目選題性質以及難度,根據項目完成情況,評價學生在項目過程中知識技能、學習態度、個人情感的提升。評閱需要學生提交一份過程文檔,在文檔中將在項目過程中的研究方法、階段性成果等細則進行說明。學生的成果不僅體現在其知識和技能的優異,同時還體現在其情感認知的提升,包括面對學習中遇到困難的態度,與組員協調溝通的能力以及整合資源的能力等,情感認知部分的評價沒有一個定量的標準,就需要學生和老師客觀的給出分數。(3)答辯展示。即學生將自己在項目過程中的所學所思所感以及成果進行多媒體答辯。評價的項目有答辯整體效果、語言表達能力、儀表儀態和PPT等,答辯組教師根據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現場表現情況給出評價。
陜西師范大學“GIS設計與實現”課程在使用此評價體系時,學生課程最終成績由自我評價(10%)、課題(方向)負責人評價(10%)、答辯時專家評價(40%)、授課教師評價(40%)四部分組成,其中學生自評/課題(方向)負責人評價/答辯時專家評價/授課教師評價=平時成績(滿分20分)+成果成績(滿分60分)+答辯成績(滿分20分),“GIS設計與實現”課程總成績=學生自評成績10%+課題(方向)負責人評價10%+答辯時專家評價40%+授課教師評價40%。
4評價考核評價體系應用
項目驅動下學生的評價體系較傳統的評價體系更加多元化、復雜化、靈活化,學生和教師在新的評價體系中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在應用階段,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綜合水平,客觀、公正、透明地進行成績評定,對于學生而言,期末的試卷成績不再是考核的唯一標準,而對學習的態度、個人感情以及學習過程的體現將作為最終考核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于項目驅動的考核評價體系在應用時須向學生做出聲明。對于學生而言,一個創新的教學模式,如果沒有給出明確的指令會使得學生對于學習重點和考核重點感到疑惑,從而影響學習效率和質量。在課程開課初,學生剛接觸項目任務時,教師就明確地給出了評價考核體系,以確保學生明確考核的方式和具體細節,有計劃、針對性的完成項目并且準備材料,這使得考核透明化、公正化。
靈活使用基于項目驅動的考核評價體系。學生項目成員互評部分的成績,需要教師靈活使用。每個學生的團隊成員數量不等,給其的人數不同,但這并不影響數據的科學性,只需要取總成績的算術平均數。若某同學的項目組成員(除自己)為5人,該同學的項目組成員評價成績=5人的成績和5。
評價體系只是對學生學習檢測的參考手段。項目驅動教學模式,是關注學生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綜合發展的教學模式。評價考核學生不是最終目的,而是通過檢測的手段,讓學生更加清晰的認識自己,查漏補缺,用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生活,塑造學生勤學、樂觀、堅毅的品格。教師不應該只關注學生目前的狀況,而應該重視他們將來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并進行積極科學的引導。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成績評價后應該更加關注他們的情感與態度的變化,對其優良之處給予肯定鼓勵,不足之處提出建議,使他們得到能力和態度上的提升,在今后的學習生活能發揚個性、善于與他人合作、獨立思考、積極創新、科學嚴謹治學。
5結論
實際數據顯示,考核標準的多元化,評價主體的多樣化對使得那些平時最刻苦最有耐心的學生最終成績排在班級前列,“付出就有收獲”這是對他們學習態度的肯定,有助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堅定學習的信心。相反對于部分頭腦聰慧但在課程考核時“臨陣磨槍”的學生而言,就不一定能拿到較高的分數,有助于幫助其進行反思重整,端正心態,腳踏實地的進行課程學習。同時,學生要對自身進行自我評價,對同學進行組員評價,就要求他們學會克制私心、端正立場、客觀公正,這有助于他們成為能堅持真理、剛正不阿的人。數據顯示,大部分學生在“平時考核”中的自我評價分數都較高,其一說明學生在項目過程中確實端正了態度、提升了毅力;其二也是學生對自己在完成一個長時間的項目過程中努力和付出的肯定。
項目驅動教學模式下的考核評價體系,能抓住項目驅動教學的特點,從學生的平時表現、項目成果和答辯展示等環節進行綜合評價,結合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應用能力以及對教學過程的情感態度,全方位、多主體、多層次進行考核,有助于學生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和建立正確的自我認知。但是在實踐中本文所構建的考核評價體系過于細致,學生成績的計算工作量過大,后期將進一步優化和改進該評價體系。
基金項目:2017年度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黃土高原典型流域生態水文過程演變規律及其驅動機制研究”(2017JM4011)
參考文獻
[1]胡玉紅,李盛.基于項目驅動教學的《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考核評價探索[J].新課程學習(下),2010(9):60-61.
[2]陸長平,姜銳,鄧慶山.構建探究式教學課程評價指標體系[J].中國大學教學,2013(6):78-80+90.
[3]張德江.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定位問題及模式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2011(18):24-26.
[4]劉小強,何齊宗.跨越師生教學的觀念鴻溝:走向微觀深層的高校教學質量建設[J].高等教育研究,2012(9):63-68.
[5]周劉莉.淺議以項目驅動為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的課堂評價方式[J].科技創新導報,2011(26):167-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