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衍茹/甘肅省臨夏州康樂縣農業農村局 731500
牛呼吸道疾病是牛養殖中一種常見的傳染性疾病,有多種病原,包括牛支原體病、牛肺炎、牛巴氏桿菌病和牛呼吸道合胞體病毒病等。為了提高牛呼吸道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效果,應該讓養殖戶認識到牛呼吸道疾病的危害,分析該病出現的原因,找出科學的預防和治療對策,保證牛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引發牛呼吸道疾病的原因有多種,為了從根源上徹底根除牛呼吸道疾病,就應該找到發病的原因。臨床研究顯示,引發牛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體是牛巴氏桿菌和支原體,牛的上呼吸道受到感染之后會導致身體狀況下降,免疫能力降低,容易引發各類疾病。引進外地牛只的過程中,需要長途運輸,牛只在運輸過程中容易出現應激反應,造成免疫力下降,增加了患病的概率。牛巴氏桿菌病是牛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主要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是一種較強的傳染性疾病,會導致病牛敗血癥和器官出血性炎癥,可通過直接接觸傳播,或者接觸病牛的呼吸道分泌物傳染。牛呼吸道疾病的發病概率高,對我國牛養殖業的危害較大。
呼吸道疾病主要危害6~10 周左右的保育牛和育肥牛,該階段的牛感染概率較高,并且有很高的死亡率。患病后病牛會出現結膜炎,眼角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難,食欲不振,咳嗽等。急性病例出現體溫突然升高和突然死亡的現象。病牛的生長速度緩慢,犢牛患病時呼吸困難,或者精神錯亂等。此外,養殖場飼養環境惡劣和養殖密度大可能出現混合感染,造成牛只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升高,增加了診斷和治療的難度。為此,應該明確牛呼吸道疾病的發病原因和類型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療和預防對策,減少牛呼吸道疾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保證牛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3.1 牛支原體病牛支原體病是常見的呼吸道疾病,是影響牛養殖業發展的常見疾病,包括急性和慢性病例,具有很強的感染性和傳染性,沒有明顯的季節分布特點,任何品種和牛只都能染病。
3.2 巴氏桿菌病牛巴氏桿菌病是由巴氏桿菌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疾病,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是高發期,該病會導致牛出現出血性炎癥和敗血癥,或者出現呼吸系統方面的癥狀。
3.3 牛呼吸道合胞體病毒病該疾病是養殖過程中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在每年的秋冬季節是高發期,牛群中帶毒病牛是主要的隱患,如果不能提出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會給養殖戶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
一般情況下,任何品種和任何年齡的牛只都會發病,如果養殖戶發現牛只出現疑似呼吸道疾病癥狀,應及時就醫。治療前應分析牛病發生的原因和具體類型,選擇所需要的藥物。此外,幾種藥物同時治療會影響治療的效果,讓病牛承受很大的身體負擔,影響治愈效果。如果養殖戶發現牛只有患病癥狀,要快速有效的治療,通過注射抗生素能夠控制住病情。在患病的初期階段,獸醫需要保留采樣結果和數據,幫助后期的治療。確診病毒感染之后,通過注射抗生素可以抑制病情的發展,提高牛呼吸道疾病的治療效果。牛只在運輸的過程中可能因為外界環境因素而患上呼吸道疾病,增加了患病的可能性。為了防止疫情的發生,減少養殖戶的經濟損失,在從外地引進牛犢的過程中要全面的檢測,做好疫苗免疫接種工作,禁止購買帶病牛。如果選擇藥物治療,要依據獸醫的意見以及實驗室診斷結果,選擇適合的藥物治療。在進行牛呼吸道疾病治療過程中要注意牛呼吸道疾病存在潛伏期,做好該時期的診斷工作,可使用頭孢噻呋進行肌肉注射,效果顯著。也可以按照患病牛的體重注射泰樂菌素和土霉素,或者注射螺旋每素和放線菌壯觀素,一個療程的用藥時間為10~15d。針對急性病牛,頭孢類抗生素和喹諾酮類藥物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輔助使用氟氧沙星和恩諾沙星配合治療,可提高牛呼吸道疾病的治療效果。在治療后期階段,要觀察患病牛治的痊愈效果,是否會出現其他的不良反應,養殖戶要做好耐心的看護和精心的陪護工作,為病牛提供營養均衡的飼料,防止疫情的擴散和蔓延。通過后期的觀察治療工作可以減少呼吸道系統疾病的感染數量。
5.1 保證牛犢質量,堅持自繁自養在牛養殖業發展的過程中,有些養殖戶為了提高養殖效果引進大量的犢牛,該種方法增加了牛患呼吸道感染的風險。為此,盡量減少從外地引進牛犢,如果必須引進牛犢的話,需要了解引進地區的疫病流行情況,減少牛群患牛呼吸道疾病的概率。引進的犢牛需要觀察一段時間,經過檢查檢疫合格后才能混合飼養。此外,在有條件的養殖場,采取自繁自養的飼養方式。
5.2 科學治療疾病,有效控制病情當發現牛群出現呼吸道疾病之后,要第一時間隔離病牛,防止病原的傳播和蔓延,之后聯系當地的獸醫對病牛進行整治,確診之后采取針對性的治療對策。為提高治療的效果,可以適當的使用抗生素藥物來控制病情,通過注射藥物的方式可以防止病情的加重,減少感染其他疾病的可能性。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抗生素治療的過程中,要明確抗生素的計量標準,避免藥物用量不足而影響治療的效果。
5.3 對病死牛的無害化處理牛群的呼吸道疾病是傳染性疾病,如果不及時隔離和治療病牛會很快傳染給健康牛,或者治療不及時造成患病牛死亡。針對死亡病牛,養殖戶需要采取無害化的尸體處理方式,向當地的獸醫部門上報病死牛的情況,在部門的正確指導下做好病死牛的清理和消毒工作,最大程度的控制傳染性疾病的二次傳播。養殖戶不能自行的處理病死牛尸體,可采取深埋或者焚燒的方式,防止對周圍生態環境的破壞。
5.4 綜合防治對策
5.4.1 健全牛場生物安全防護體系堅持預防為主和綜合防控的原則,有條件的牛場可以構建完善的牛場生物防護體系,有效的切斷病原菌的傳播,減少牛患病的風險。
5.4.2 減少不良應激反應牛只出現應激反應會影響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在運輸的過程中受到外界環境因素影響很容易出現應激,養殖戶需要做好運輸中的管理工作。此外,在牛養殖中,要加強日常的飼養管理,采取分群飼養的原則,減少外界環境對牛的干擾,為牛提供舒適安全的生活環境。
5.4.3 科學的飼養管理牛呼吸道疾病的病因有多種,同時種類較多,做好各類傳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也能預防呼吸道疾病。
5.4.4 加強疫苗免疫接種養殖戶應該結合地區的疫病流行情況和牛呼吸道疾病的發生特點制定免疫程序,定期進行疫苗的免疫接種,該種手段是預防有呼吸道疾病的主要手段,能有效的降低牛感染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