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瑞 張勝久 李艷秋 宋欣然/大連圣亞旅游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116023
王企鵝的學名是Aptenodytes patagonicus,來自南美洲南部的巴塔哥尼亞,不過王企鵝并不產于巴塔哥尼亞而只是出現在附近的馬爾維納斯群島等地,其名稱可能來自早期的學者將這些地方統稱為巴塔哥尼亞。王企鵝是米勒于1778年命名的,這也是第二種被命名的企鵝,而王企鵝屬也就是繼環企鵝屬之后第二個被命名的屬,早期有些別的企鵝也被放到這個屬中,后來才分出去。王企鵝的體型比帝企鵝小一些,體重大約12~14kg 左右,不到帝企鵝的一半,但是王企鵝看上去比帝企鵝更漂亮。王企鵝在南大洋的海島上繁殖,總數超過一百萬對。
巴布亞企鵝(Pygoscelispapua),又稱為金圖企鵝、紳士企鵝、白眉企鵝,屬于鳥綱、楔翼總目、企鵝目、企鵝科、阿德利企鵝屬,主要分布在南極地區和亞南極圈眾多海島中,其數量眾多,在南極的海洋生態系統中扮演重要角色。由于巴布亞企鵝外形憨態可掬,在動物園中深受廣大游客的喜好,而且作為極地生物種類的代表種也受到越來越多的水族館、海洋公園和動物園的關注。
經過對企鵝群體足部情況的大致臨床分析,2002年由庫珀提出了腫腳病分級的概念,依照病情程度分為腫腳病I 型,II 型和III 型。經臨床檢查發現足底皮膚完整,無感染跡象,足底溫度升高,由輕微的足底損傷為I 型。臨床檢查發現足底有微生物感染跡象,但無關節型損傷,腳量增加,有明顯的疼痛感,走路跛行,足底溫度升高,但腳部仍然可保持行走功能為II 型,任何一只足部發生感染性足量增加,導致足部關節內部或外部發生損傷,從而使踝關節功能異常。表現為站立時需要將靠尾椎支撐或者直接臥俯來分擔身體重量,減輕患部承重為III 型引起腫腳病(禽掌炎)的誘因有外傷之后的細菌感染,維生素A 缺乏,造成表皮不正常病灶,下肢負擔過重。
1.1 研究動物飼養與管理所研究動物為大連圣亞旅游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所豢養達到性成熟(4 齡以上)的王企鵝,編號K982。K982 為雌性企鵝,自2014年起發現有腫腳病的情況,體重平均值在14.4kg。繁殖與飼養場地均在企鵝展廳之內。每天飼喂2 次,其餌魚種類主要為太平洋鯡魚(Clupea pallasii),其攝食量占體重的2%,每日添加維生素。室內空氣經過濾與紫外線消毒并保證干燥,展廳內環境安靜、無過多外界干擾。
患病巴布亞企鵝編號GT161。GT161 位雄性企鵝,在2019年6 月30日發現有腫腳病跡象,體重平均值在5.4kg,光強波動較大每天飼喂2 次,其餌魚種類主要為太平洋鯡魚(Clupea pallasii),其攝食量占體重的10%,每日添加維生素。室內空氣經過濾與紫外線消毒,展廳內環境相對安靜、有一定外界干擾。
1.2 治療對象對比見表1。1.3 治療方案對比見表2。1.4 治療藥物K982 與GT161 用藥相同。

表1 K982 與GT161 生理情況對比

表2 K982 與GT161 治療方法對比
碘伏:碘伏是單質碘與聚乙烯吡咯烷酮(Povidone)的不定型結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可溶解分散9%~12%的碘,此時呈現紫黑色液體。
酒精:醫用酒精的成份主要是乙醇。醫用酒精是用淀粉類植物經糖化再發酵經蒸餾制成相當于制酒的過程,但蒸餾溫度比酒低,蒸餾次數比酒多,酒精度高。
黃藥粉(呋喃西林):本品能干擾細菌的糖代謝過程和氧化酶系統而發揮抑菌或殺菌作用,主要干擾細菌糖代謝的早期階段,導致細菌代謝紊亂而死亡。
二甲基亞砜:DMSO 對許多藥物具有溶液性、滲透性、本身具有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和傷口愈合,并有利尿、銷靜作用。
紗布,彈力繃帶,醫用膠帶。
1.5 治療過程進展
1.5.1 K982 治療過程在每次換藥時對病腳進行觀察,對比,調整給藥。
2014年K982 左腳底有腫腳病跡象,情況較輕,無明顯的病灶,對行走日常行為無影響。(圖1)。

圖1 2014年K982 左腳底
2016年3 月6 日星期日發現K982走路異常,次日對其進行足底檢查,發現其左腳腳底有糜爛孔洞,同期上報,通知獸醫檢查。
2016年3 月7 日星期一獸醫檢查K982 腳底確認為腫腳病II 型(圖2)。

圖2 2016年3 月7 日K982 左腳底
2016年3 月12 日病情加重,有明顯病灶,行走時步幅小,不喜走動。
2016年3 月19 日經過為期12d 的治前討論,給出治療方案并開始治療,清理病處后發現其腳步有明顯腫脹情況,病灶處開裂,觸之有疼痛反應。首次治療。(圖3)

圖3 2016年3 月19 日K982 左腳底
2016年3 月26 日星期日至2016年4 月11 日星期一持續口服阿莫西林1×2 每日,并于26 日換藥。(圖4)

圖4 2016年3 月26 日K982 左腳底
2016年4 月12 日星期二結束治療。(圖5)
1.5.2 GT161 治療過程在每次換藥時對病腳進行觀察,對比,調整給藥。
2017年6 月30 日發現GT161 經常獨自趴伏在角落,當日對其進行足底檢查,發現其雙腳均有腫腳病癥狀,其中右腳較為嚴重(圖6)

圖6 2017年6 月30 日GT161 左右腳
2017年7 月3 日GT141 回 連,7月4 日獸醫對其進行檢查診斷,確診為腫腳病I 型2017年7 月4 日星期一至2017年7 月23 日星期五,持續治療,每2d 一換藥(圖7,8)

圖7 2017年7 月9 日GT161 左右腳
2017年7 月24 日星期一結束治療。

圖8 2017年7 月24 日GT161 左右腳
K982:在經過長達31d 的治療下,K982 的病情有所好轉,成功的被控制住了發展趨勢,恢復至腫腳病I 型,并穩定病情,但無法做到根治。
GT161:治 療21d 后,GT141 腫腳病康復,成功治愈了腫腳病 I 型。
企鵝腫腳病的發病機制目前尚未十分明確,但有很多因素引起發病,如外傷之后的繼發細菌感染、維生素A等缺乏、造成的表皮的不正常病灶、下肢負擔過重、系統疾病、跖骨部位受力結構發生變化,地面狀況不佳,徑直站立時間過長等等。在K982 的發病過程中,有發現一段時間內其體重有上升趨勢,但是上升幅度不大,對腳部的壓力有限,所以排除由于超重引起的腫腳病。日常飼養中對企鵝館的消毒程序十分嚴格,監控真菌數量一直在可控范圍內,故也排除真菌超標的原因。王企鵝的下水頻率每日只有2~3 次,每次時間無法保障,而且由于2014年起發現K982 有腫腳病跡象,所以根據多方因素排查懷疑K982 是由于長期站立外加多年病情加重引發的腫腳病。GT141由于長期出租巡演,場地地面較為堅硬鋪冰后凍結過快,展廳內濕度較大,溫度幅度較大,GT141 體重在巴布亞企鵝中屬于偏重,下水次數較多,根據多方因素排查懷疑GT141 是由于場地過硬,濕度過大導致真菌超標引起的腫腳病。
在本次探究中腫腳病長期影響著K982 和GT141 的身體健康,平日觀察中可明顯看出K982 因腳部不適而減少走動,驅趕行走時有小碎步表現,由于運動量減少,食欲不變,體重開始上升,腫腳病病情由于體重的上升而加重,形成惡性循環。另外由于體重的上升造成心臟壓力開始增大,容易引起其他心腦血管疾病。GT141 雖然活動量達標,但是由于腫腳病的影響也可能會應發體重進一步上升,繼而誘發其他疾病。

由于腫腳病的影響,企鵝長時間出現趴伏行為,不喜走動,毛色暗淡雜亂,對游客的觀賞造成一定影響,在科普教育中無法做到很好的展示示范。
K982 與GT161 腫腳病治療區別的對比見表3。

表3 治療區別的對比
對比K982 與GT161 的治療結果發現GT161 的治療效果要好于K982,總結分析王企鵝的與巴布亞企鵝病情,王企鵝年齡偏大自愈能力下降,病程較長,在用藥相同維生素A 重組的條件下,由于王企鵝體重過大,足部承受壓力遠高于巴布亞企鵝,即使在良好的環境下由于病情較重無法痊愈,在用藥方面懷疑由于足底對外用藥吸收較慢,王企鵝換藥頻率過快,沒能讓藥物充足吸收,無法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本次研究分析K982 發生腫腳病的原因可能為長時間站立,體重過大導致,雖然病情受到控制有所好轉但是無法做到企鵝腫腳病痊愈,仍需要進一步治療。巴布亞企鵝GT161 發病原因可能由于地面過硬,溫度濕度波動較大,雖然腫腳病治愈效果較好,但是仍然要觀察預防。本次研究法現引發腫腳病的主要因素有自身體重、地面環境,影響治愈情況的因素有足部壓力、藥物吸收情況,自身病情。本文目的不僅在于治愈腫腳病,更是進一步提高動物日常的醫療檢查和動物福利,做到防大于治的效果,針對這兩例病例分析可以發現地面環境和體重超標是誘發腫腳病的主要原因,所以有在日常馴養中應注意實時監控生物體重,保證生物體重在安全范圍內,地面要保持干燥柔軟,除了主要誘因預防,其他方法也可積極預防腫腳病,例如可以加強定期為企鵝進行足底檢查,足底消毒,增加水中餌料,豐富食譜。所以在平日的飼養中應在非換羽及繁育時節多引入水中豐容設備使其經常下水,加入下水訓練,增加水中投喂次數,每日堅持足底消毒,可用碘伏或醫用高錳酸鉀,提高動物日常福利和醫療福利,做到預防為主,治療為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