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華山/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八眉豬養殖技術服務中心 810500
牛惡性卡他熱是由惡性卡他熱病毒感染牛引起的臨床表現有進行性消瘦、角膜潰瘍、潰瘍性牙齦炎、支氣管肺炎、淋巴結腫大、纖維蛋白性和/或壞死性氣管炎和喉炎以及化膿性鼻竇炎相關疾病。牛惡性卡他熱病毒也可感染羊,但并不能引起羊出現臨床癥狀,并且帶毒羊常成為牛感染牛惡性卡他熱的感染源。牛熱性卡熱是一種高度致死性疾病,牛感染后的結果通常為死亡,對牛養殖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由牛惡性卡他熱造成相關的經濟損失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差異,經濟損失受動物死亡、屠宰、淘汰以及治療等因素有直接性的關系。
惡性卡他熱病毒可感染多種偶蹄動物,包括牛科、長頸鹿科、鹿科和豬科的成員,奇蹄目哺乳動物馬科中也描述了該病毒感染,但總體上來說,惡性卡他熱病毒對牛的致病性最強。牛惡性卡他熱的傳染源一般為患病動物,牛患病與感染惡性卡他熱的牛羊直接接觸有密切關系。
牛惡性卡他熱有多種臨床形式,包括頭部和眼睛形式,急性和慢性表現形式。牛最常見的形式是頭眼急性型,這種形式特點是患病牛持續發熱,體溫升高為40.5~42.2℃,淋巴結腫大,眼部病變,精神抑郁,嚴重呼吸困難和大量膿性粘液從鼻和口流出。其他類型可觀察到角膜混濁、大量流涎、口腔潰瘍、失明、冷漠、鼻腔潰瘍和呼吸窘迫。不太常見的臨床表現包括趾間潰瘍、潰瘍性舌炎、牙齦潰瘍、抑郁和里急后重。
牛口腔、牙齦和趾間潰瘍很容易與在幾種傳染病中觀察到的類似臨床表現相混淆,包括口蹄疫、牛病毒性腹瀉病、牛傳染性鼻氣管炎。
牛角膜水腫通常發在感染后2~5d,在角膜緣最初開始,然后移到角膜內,結膜和鞏膜外層出現充血發生。牛惡性卡特熱角膜水腫的向心擴散應與傳染性角結膜炎、牛病毒性腹瀉、牛傳染性鼻氣管炎和血栓性腦膜腦炎這些疾病中出現的結膜炎水腫區分開來,而牛惡性卡他熱的組織病理學特征是區分這些病的基礎。
在牛惡性卡他熱的頭眼型中經常觀察到神經病理學表現包括嚴重抑郁和運動不協調。牛惡性卡他熱造成的抑郁可能與嚴重的廣泛腦血管炎有關,這也可能發生在牛的其他神經系統疾病中。此外牛惡性卡他熱抑郁的漏診和/或誤診可能與神經系統表現有關,這些表現很容易與牛的其他傳染病(如口蹄疫、牛病毒性腹瀉、牛傳染性鼻氣管炎和血栓性腦膜腦炎)混淆。
牛惡性卡他熱的急性表現通常持續2~3d,伴有發熱、呼吸困難和腹瀉,沒有牛熱性卡他熱的頭眼型中觀察到的典型臨床表現。顯著的組織病理學發現包括上皮表面的系統性潰瘍、眼炎、廣泛的淋巴血管炎,伴有腎臟、肝臟和腦膜中的淋巴細胞聚集。
此外還有牛惡性卡他熱的慢性型,這中類型的牛在初次感染后可存活至少3 個月或3年,后顯示出牛惡性卡他熱的臨床和病理改變。患病牛伴有逐漸消瘦、雙側角膜混濁和大量流涎。也存在另一種情況,患病牛在40d 內觀察到典型的臨床表現,動物在維持治療后康復,逐漸消瘦。在慢性牛惡性卡他熱中觀察到的臨床表現可出現包括角膜潰瘍、發展為角膜穿孔和虹膜脫垂的全眼炎、流鼻涕、眼瞼痙攣和溢淚等疾病。牛惡性卡他熱的慢性表現組織病理學病變有廣泛血管病變,中淋巴細胞性動脈炎,纖維蛋白變化,動脈粥樣硬化是主要的血管病變。此外,角膜水腫和潰瘍,角膜炎,門脈淋巴肝炎,角膜內皮變性,淋巴細胞性間質性腎炎和非化膿性腦膜腦炎均可在慢性病例中出現。
目前,牛惡性卡他熱尚無特效的治療藥物和疫苗。對于患病的動物可接種干擾素或白細胞介素進行治療,并配合使用抗生素防止細菌繼發感染。此外,也可應用中草藥對患病牛進行非特異性治療,提高患病動物的免疫力。但鑒于牛惡性卡他熱的低發病率,高致死率以及治療成本和難以程度,建議對患病牛及早隔離淘汰,以免傳染牛群造成更為嚴重的經濟損失和減少高額的治療成本。
由于目前無惡性卡熱病毒的疫苗,因此牛惡性卡他熱的防控主要通過生物安全管理和合理的飼養管理辦法進行。首先,不從患牛惡性卡他熱的養殖場引進病牛,引入的新牛也應先隔離至少2 周后無明顯的臨床癥狀后方可合群。此外,對于患牛惡性卡他熱的病牛應及時隔離,根據臨床癥狀及早治療或淘汰,病牛尸體分泌物等應進行消毒處理。此外,還要注意養殖場應設置有圍欄等防止攜帶有惡性卡他熱病毒的羊、野生動物等接觸牛群,尤其是要注意牛群接觸羊,因為羊感染惡性卡他熱病毒后無任何臨床表現,因此不建議牛羊混養或牛群長期接觸羊。最后,應科學養殖牛群,喂養飼料配方合理、牛舍干凈定期消毒清潔,制定并執行合理的動物疫病疫苗接種計劃,提高牛群的整體免疫力,從而降低患牛惡性卡他熱的風險。
牛惡性卡他熱的發病率相比于其他常見傳染病較低,但受影響牛群的死亡率和致死率升高,對養殖戶可能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綿羊是惡性卡他熱病毒的無癥狀宿主,而牛和其他偶蹄動物是具有廣泛臨床表現的宿主。在患病牛的組織病理學診斷需要在死后收集特定組織,特別是腸系膜淋巴結、小腸、肺、眼、頸動脈、腎和膀胱。必須注意在多個組織中作為牛惡性卡他熱特征的血管的廣泛變化,并且在這些病變中可以通過可用的免疫組織化學檢測進行病灶內識別來實現。在現代診斷病理學中,建議結合使用與組織病理學發現相關的 PCR 檢測以有效確認惡性卡他熱病毒的存在,并且必須對該病毒進行長時間的檢測為分子流行病學研究積累數據。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牛惡性卡他熱可能有助于牛呼吸道綜合征的發展。確認這一點將顯著增加牛惡性卡特熱的全球流行率,進而考慮與飼養場牛的呼吸道綜合征相關的已知經濟影響。未來研究牛惡性卡特熱病毒在腸道中的發病機制對于了解惡性卡他熱病毒在易感宿主中的發病機制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