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 王犇 孫濤 蒙曉雷 張雙喜/天津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300000
郝東升/天津嘉立荷牧業集團有限公司 300000
馮治永/天津市武清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301700
隱孢子蟲(Cryptosporidium)是頂復合體門,孢子蟲綱,球蟲亞綱,真球蟲目,艾美爾亞目,隱孢子蟲科的寄生蟲。隱孢子蟲寄生于奶牛胃腸道和膽囊,可引起奶牛以腹瀉、嘔吐、脫水為特征的漸進性消耗性疾病,嚴重危害奶牛健康和生產能力,造成奶牛成本增加,產奶量和奶品質下降,嚴重影響牛奶產業的經濟效益。隱孢子蟲還是一種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性原蟲。自20世紀80年代人們發現隱孢子蟲是引起人類腹瀉的重要病因以來,隱孢子蟲在公共衛生方面越來越受重視。
本文在對規模化奶牛場隱孢子蟲感染情況調查的基礎上,根據奶牛場隱孢子蟲生活史及感染風險因素,提出綜合防控措施,對提高奶牛場隱孢子蟲病防控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1 隱孢子蟲的生活史隱孢子蟲可形成兩種感染性卵囊,20%的卵囊是薄壁的,并停留在宿主體內,通過自身感染引起再次感染。其余的80%是厚壁的,間歇排泄感染新宿主造成傳播。隱孢子蟲是專性細胞內寄生性原蟲,在一個宿主體內完成全部生活史。生活史分為無性生殖、有性生殖和孢子生殖三個階段,內生階段隱孢子蟲生活史的所有階段在腸道上皮細胞內完成,也可能在膽管和呼吸道上皮細胞完成。隱孢子蟲躲藏在細胞內形成納蟲空泡,一個卵囊含有四個香蕉狀的子孢子和一個殘體,在溫度、胰酶、膽汁的共同做用下子孢子釋放并侵染其他腸上皮細胞。微小隱孢子蟲主要侵襲奶牛空腸和回腸黏膜的上皮細胞,引起黏膜炎癥,造成絨毛損傷、萎縮和減少。隨糞便排出的隱孢子蟲卵囊具有感染性。
1.2 隱孢子蟲的感染途徑奶牛感染隱孢子蟲主要經糞口途徑傳播。隱孢子蟲病人的糞便和嘔吐物中含大量卵囊,多數患者在癥狀消退后仍有卵囊排出,可持續數天至5 周,這是主要的傳染源,而健康帶蟲者和恢復期帶蟲者也是重要的傳染源。隱孢子蟲能夠在水中長期存活,對水環境有較好的耐受力,在水中以卵囊的形式存在并傳播,污染的飲水成為重要的傳播媒介。被蟲體污染的飼料也是造成疫情擴散的重要原因。隱孢子蟲卵囊隨糞便排出體外并具有感染性,易感個體食入隱孢子蟲卵囊后患病甚至死亡。在很多國家隱孢子蟲病的暴發具有季節性。據報道在春季和秋冬季暴發的可能性較大,查出的感染個體數量較多。
1.3 重要的人畜共患病隱孢子蟲病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已被列為世界最常見的6 種腹瀉疾病之一,且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列為新發傳染病。2003年,我國把該病列為需重點防范的2 個重要新發寄生蟲病之一。1976年美國首次報道了人隱孢子蟲病,對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及動物來說,隱孢子蟲多引起自限性的腹瀉;而對于幼齡動物或是免疫缺陷患者,尤其是艾滋病(AIDS)患者,一旦感染了此種原蟲,常常危及生命。隱孢子蟲的建立感染所需的蟲子數量較低,10 個囊合子即可使幼猴感染,成人易感者的最小感染劑量約為30 個囊合子。人和動物飲用被隱孢子蟲污染的水而感染。由于飲水而引起的大規模的人畜隱孢子蟲病被廣泛報道。隱孢子蟲感染傳染人的途徑多,如飲水,游泳,食物,人際接觸,人和動物接觸,生物載體傳播,其中動物感染人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徑。
2.1 堅持引種隔離觀察引種檢疫是奶牛場生物安全管理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奶牛場減少頻繁引種,尤其是遠距離運輸的奶牛,降低隱孢子蟲病感染的風險,應盡量做到自繁自養。如需引種應嚴格檢疫,做好隱孢子蟲病原的檢測,并嚴格執行引種隔離。如發現引進奶牛有腹瀉癥狀,應立即隔離進行緊急監測。新引進群應加大檢測凈化的力度,保證在奶牛混群前進行隱孢子蟲凈化。
2.2 堅持檢測隔離計劃檢測隔離凈化是奶牛場隱孢子蟲病生物安全防控的重要方式。奶牛場科學合理制定隱孢子蟲病檢測方案,基于風險采樣,建立牛群隱孢子蟲監測檔案。一旦發現不明原因腹瀉及隱孢子檢測陽性奶牛立即隔離,并擴大周邊奶牛的檢測范圍。同時進行維生素、電解質補液,增加營養性飼料投放。通過多次檢測-隔離-凈化的方式,建立牛群隱孢子蟲無疫群體。
2.3 堅持良好衛生管理保持牛舍清潔、通風、干燥。控制牛群密度,為奶牛營造舒適的生活環境,降低奶牛隱孢子蟲感染及群內傳播的風險。首先,科學清理并及時處理糞便。牛場加大牛糞清潔力度,收集的牛糞及時清運,并進行堆肥發酵等無害化處理。避免糞便與飼料接觸,注意糞水不要污染飲用水。
其次,加強圈舍清洗消毒力度,清掃是消毒的前提,是奶牛場消滅傳染性生物因子的重要環節。圈舍的全面消毒按照牛舍排空、清掃、清洗、干燥、再消毒的程序進行。出現奶牛腹瀉及隱孢子蟲檢測陽性后進行緊急清潔消毒。消毒的對象包括病畜污染或可能污染的一切環境、用具、飲水等。具體做法包括清理牛舍內外的污物、糞便、墊料、雜質等并進行堆肥、焚燒等無害化處理,牛舍墻壁、地面、籠具、屋頂等需要全面噴霧消毒。參與疫病防控工作人員的工作服、工作鞋帽、器具器械等全部進行消毒。
2.4 規范人員行為人員流動是隱孢子蟲病傳播擴散的載體。首先,任何進場人員必須經過嚴格消毒。進門時,腳踏消毒池(墊)、消毒液洗手、更換衣服、生產區門口消毒池消毒后才可進入。分區管理,盡量避免互用工具。其次,管理人員嚴格管理奶牛場日常工作,定期開展隱孢子蟲病原檢測。發現不明原因腹瀉奶牛應及時隔離,發現奶牛場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上報,及時診斷并做好疫病預防控制工作。牛場專業技術人員應負責養殖場衛生防疫工作,制定監督飼養場衛生防疫等管理制度的實施,建立衛生防疫檔案,制定各項技術規范并組織實施。
近幾年奶牛業發展迅速,已成為帶動畜牧經濟快速發展、改善居民營養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的優勢產業。隱孢子蟲病的防控能夠降低奶業發展的隱性損失,促進奶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對社會和經濟都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