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焱 劉佳/江蘇省泰興市虹橋鎮畜牧獸醫站 225453
營養物質對豬只的生長和性能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豬腸道微生物有助于營養物質在腸道內的消化和吸收,許多學者重視對腸道微生物的研究。可以發現,如果在豬的飼料中添加蛋白質、抗生素、益生菌等物質可以影響腸道的菌群結構,促進豬只的新陳代謝,保證豬的腸道健康。為此,可以通過營養技術手段來改善腸道內的微生物平衡,提高豬只生長性能的同時保證養殖戶的經濟收入。
1.1 多樣性調查研究顯示,動物腸道內有著很多細菌類微生物,并且微生物的種類豐富,可多達500 多種。有的學者研究表明,豬腸道內菌群可達25個門,主要涉及螺旋菌門、變形菌門、藍菌門等。隨著豬只日齡的增加,腸道道內主要的菌群還是以擬桿菌門、厚壁菌門和螺旋菌門為主。
1.2 差異性
1.2.1 不同腸道分布的差異性調查研究顯示,豬只不同消化道解剖部位的微生物的數量也存在差異性,有研究表明,從十二指腸到結腸部位的細菌總數呈現遞減的趨勢,而大腸段的細菌數量高于小腸段,盲腸部位的細菌數量要高于十二指腸和空腸部。此外,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中細菌的數量相似度較高。從菌群結構上看,小腸中主要以變形菌等門為主,大腸主要以普氏菌屬、羅氏菌屬為主,出現這種差異主要與各腸部位的生理功能有著密切的關系。
1.2.2 不同品種分布差異性調查研究表明,不同品種的豬只腸道微生物的分布存在差異性,以榮昌豬、藏豬和大白豬為例,在這些豬只能夠檢查出15個門類的細菌,其中藏族和榮昌豬的厚壁菌和螺旋菌高,而擬桿菌的比例更低,其中藏族螺旋菌的比例高于榮昌豬;和藏豬相比,白豬和榮昌豬腸道內無壁菌的比例更高,而纖維桿菌的比例低,但是藏豬糞便中的乳酸菌和纖維桿菌高于其他的兩種豬,出現該種差異主要和豬只的免疫功能和采食特征有著直接的關系。
1.3 關聯性有研究發現,將以上三種類型豬只的糞便懸液接種到無菌小白鼠的消化道內,腸道內能夠復制出腸道菌群。此外,將藏族的糞便移植給哺乳仔豬,仔豬的腸道健康不會受到影響,可能會提高腸道內丙酸和丁酸的含量。可以移植榮昌豬的糞菌,觀察小白鼠后會發現肌肉有脂肪沉淀,并且數量明顯增加。調查研究也表明,豬只的骨骼肌表型與優勢菌有著直接的關系。
2.1 日糧碳水化合物的影響
2.1.1 日糧纖維對豬腸道菌群影響增加豬只的日料纖維,促進豬只更好的消化吸收營養,更有飽腹感,并且調節腸道的微生物結構,改善微生態環境,促進豬只的健康生長。在仔豬的日糧中添加小麥麩豌豆纖維,可以減少仔豬發生腹瀉的概率,同時能夠提高腸道內乳酸菌的含量。豬腸道內含有不同類型纖維的特定菌群,而腸道微生物群落結構的變化也會改變原有的發酵方式。
2.1.2 寡糖對腸道特定菌群的影響蘋果果膠寡糖能夠改善育肥豬酮體以及肉質的性質,增加腸道細菌數量。在7~35 日齡仔豬的飼料中添加甘露寡糖可以促進仔豬的生長。可以在豬的飼料中添加殼寡糖,目的是降低盲腸中有害菌的數量。寡糖的使用和動物的生理階段有著直接的關系,但是利用寡糖對微生物代謝產物進行調控,進而使豬腸道產生免疫屏障功能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2.2 日糧蛋白質對腸道菌群的影響隨著我國養豬業的規模化和集約化發展,出現了低蛋白平衡氨基酸日糧,解決了我國優質蛋白質飼料短缺和抗生素耐藥性的問題。在飼料中添加低蛋白平衡氨基酸能夠提高對氮的利用效率,減少尿液中氮的排放量,影響原有的豬腸道微生物菌群結構和多樣性,提高腸道內有益菌的數量和降低有害菌的數量。通過研究對比發現,和正常的蛋白質治療相比,低蛋白日糧能夠提高空腸絨毛高度,在促進豬只健康生長的同時能夠改善組織的腸道消化能力。
2.3 益生菌對豬腸道菌群的影響許多研究表明,在日糧中添加益生菌可以讓腸道微生態更加平衡,通過益生菌來調控豬腸道內的菌群結構,降低腸道內的pH 值,為改善腸道內微生態環境和增強組織的免疫力奠定基礎,促進組織消化和吸收營養物質,提高豬只的生產性能。例如在飼料中添加乳酸桿菌和芽孢桿菌能夠提高育肥豬結腸菌群的豐度;對16 周育肥豬在飼料中添加芽孢桿菌能夠增加豬只糞便中乳酸桿菌和大腸桿菌的含量,對6 周的育肥豬,在飼料中添加芽孢桿菌會促進豬只對干物質消化率的提升;在飼料中添加糞腸球菌可以增加仔豬糞便中乳酸菌的數量,而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的數量明顯降低;可以在飼料中添加復合菌劑,目的是降低仔豬的腹瀉概率。在飼料中添加酸乳桿菌可以增加母豬糞便中的乳酸菌含量。
2.4 脂肪會影響豬腸道內菌群的數量為在飼料中添加椰子油,能夠提高腸道有益菌群的數量,減少有害菌的數量,并通過脂肪來調節腸道微生態環境能夠促進豬只的生長,減少豬只出現應激的可能。
2.5 抗生素和其他添加劑對腸道菌群的影響
2.5.1 抗生素的影響日糧中添加恩拉霉素可以促進組織生產性能的提高,但是也會影響豬腸道的菌群結構。停止添加抗生素一周之后,豬只的腸道菌群不能恢復正常,如果添加過量的抗生素對仔豬腸道內微生態平衡非常不利。
2.5.2 其它添加劑的影響在豬飼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植物源性益生素,可提高豬只的生產性能,改變傳統的抗生素使用方式。但是有些植物源性益生素的效果可能不顯著。在飼料中添加凝結芽孢桿菌可以增強仔豬的腸道屏障能力,減少仔豬腹瀉的發生。給仔豬灌服屎腸球菌能夠改善由大腸桿菌導致的新生仔豬腹瀉,緩解腸道免疫屏障功能受損。此外,在斷奶仔豬的飼料中添加苯甲酸有助于仔豬腸道的健康,并且降低腸道食糜pH 值。重組菌絲霉素能夠降低仔豬的腹瀉發病概率,改善腸道的功能,和抗生素與益生菌相比,重組菌絲霉素可以促進小腸黏膜緊密連接蛋白的表達,加強對糖的吸收,能夠替代抗生素。在斷奶仔豬的日糧中添加木聚糖酶,可提高仔豬的生產性能,加強對養分的吸收和消化,保證腸內菌群的平衡。但是有的研究也發現,添加木聚糖酶對斷奶仔豬的菌群數量沒有明顯的影響。
綜合上面的闡述可以知道,腸道微生物和豬只的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腸道微生物不僅會影響組織對營養的消化和吸收,同時和豬只的發病也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在未來生豬養殖業發展的過程中,應該采取多種新技術來研究腸道微生物菌群的結構,通過有益菌群來調控營養,讓腸道能夠更好的吸收和消化營養,提高豬只的生長性能,促進豬只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