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日嘎/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前旗農牧種業工作站 012200
隨著我國羊產業發展,羊產業朝著集約化、標準化、融合化的方向發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改變飲食結構,選擇鮮美的羊肉作為肉類的消費品。這就要求我國羊產業要進行不斷的發展與升級,種業作為國家的“芯片”技術,要想打好種業翻身仗,就必須加強我國各類畜禽的選種、選配、雜交技術改良等技術。為此,加強羊的選種、選配、雜交改良等技術對促進我國羊產業、畜牧業經濟發展有著基礎性的作用。
在羊的品種改良和繁育中,選種是從原有的畜群中選擇出符合生產實際要求的優良個體留作種用,將不良個體進行淘汰。按照能夠預定完成的生產和育種目標,通過一系列方法進行育種。
現階段,我國的養羊業中選種的主要對象是種公羊。選種的一般原則為選優去劣,優中選優。選擇的主要性狀主要包括數量性狀和質量性狀兩方面。如在生產實際中,選用肉用山羊的時候,體重、產肉量、屠宰率、胴體重、生長速度、繁殖力等就是主要考慮的因素;選用毛用羊時,羊的體重、剪毛量、毛長度、細度、產絨量、絨纖維的長度及絨的顏色等是主要的因素。
1.1 根據個體本身的表型選擇羊只個體表型值的高低則是通過個體品質鑒定和生產性能測定的結果來進行衡量的。因此,首先要掌握個體品質鑒定的方法和生產性能測定的方法。此法標準明確,簡便易行,尤其在育種工作的初期,當缺少育種記載和后代品質資料時,此法是選擇羊只的基本依據。個體表型選擇是我國山羊、綿羊育種工作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選擇方法。
1.2 根據系譜進行選擇系譜是系統地記錄個體及反映個體祖先各種祖先的一種文件。通過系譜審查來掌握被選個體的育種價值是在養羊業生產實際過程當中常用的一種方法。當被選個體本身好,就可證明其遺傳性性穩定,可以考慮作為種用。如果某一羊只個體本身沒有表型值資料,就可以通過查找系譜,找到祖先資料來估計被選個體的育種值進行早期選擇。
1.3 根據同胞、半同胞表型值進行選擇同胞測定是根據個體的兄弟姐妹的表型值來評定種用價值。在羊群育種中,由于人工授精技術的推廣,公羊的與配母羊的數量很大,所以多采用是同父異母的半同胞的表型值來評定該種羊的生產性能。
1.4 根據后裔測驗成績選擇一頭種畜經個體和同胞選擇后被確定為優秀個體,但是該個體的優良性狀基因是否能遺傳給下一代,就必須通過對其各自后代的平均成績進行評定才能確定它的種用價值,這也是最可靠的一種方法。當被選種羊的后代好,就說明該種羊的種用價值高,選種是正確的。但該法的缺點就是需要時間較長。
選種和選配都是羊只品種改良和育種的重要環節,選種是選配的基礎和先決條件,選配又可以為選種提供資源,二者只有不斷的結合才可以不斷產生理想的羊只個體。
2.1 表型選配
2.1.1 同質選配同質選配的定義為:有同樣優良性狀和特點的公、母羊之間交配后,使相同特性能夠在后代身上得以體現。在實際育種繁育中,特級羊和一級羊往往屬于品種理想型,它們之間的交配就算是同質交配的性質。或者,當羊群中出現優秀公羊時,為了使其優良性狀能夠在后代中得以鞏固和發展,則可選用同品種具有同樣生產特性的母羊與之交配。
2.1.2 異質選配選擇在主要性狀上不同品種的公、母羊進行交配,目的是使公、母羊所具備的不同的優良性狀在后代身上得以結合提高生產性能。在異質選配中,母羊最重要的有益品質可借助公羊的優勢在下一代中得以補充和強化。
2.2 親緣選配
2.2.1 近交的作用
2.2.1.1 固定優良性狀 近交可以純合優良性狀的基因型,且比較穩定遺傳給后代。因此,在培育新品種過程中,當羊群出現符合理想的優良性狀以及優秀的個體后,必須要采用同質選配加近交的辦法,用以純合和固定這些優良性狀。
2.2.1.2 暴露劣勢基因 近交可以使有害隱性基因純合配對的機會增加,一般情況下,有害的隱性基因常為有益的顯性等位基因所掩蓋而很少暴露,多呈雜合體狀態而存在,單從個體表型特征上是很難發現的。
2.3 選配原則一是確定培育目標,在了解現有羊群生產水平的基礎上,制定出合理的選配計劃;二是要遵循公羊的綜合素質和性能等級要由于母羊,不允許等級高的母羊與等級差的公羊進行配種;三是合理運用近交,過度的近交雖然可以使優良的基因得以純合,但也會大大增加劣勢基因的純合,在選配過程中一定要控制好近交代數,加強飼養管理,以防止近交衰退;四是相同或相反缺點的公、母羊不能進行配種。
雜交可使群體中雜合體頻率增加,非加性效應增大,從而提高了群體平均值,產生雜種優勢。雜交的作用可以概括為幾個方面:一是能綜合雙親的優良性狀,育成新品種;二是改良畜禽的生產方向;三是產生雜種優勢,提高生產力。
3.1 級進雜交級進雜交是以引用的某一優良品種公羊同被改良品種母羊及其各代雜種母羊進行雜交,徹底改變原有品種的經濟性狀。一般情況下,級進雜交進行到4~5 代時,雜種羊才接近或達到改良品種的特性指標。在進行級進雜交時,需要創造性地應用,被改良品種的一些特性應當在雜種后代中得以保留。因此,級進雜交并不是級進代數越高越好。這里要根據雜交后代的具體表現和雜交效果。
3.2 育成雜交
3.2.1 雜交改良階段主要以培育新品種為目標,選擇參與育種的品種和個體,大規模地開展雜交工作,以便獲得大量的雜種個體,在雜交起始階段,選擇較好的基礎母羊,可以縮短雜交過程。
3.2.2 橫交固定階段此階段關鍵在于發現和培育優秀的理想型雜種公羊,往往個別杰出的公羊在品種的形成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橫交初期,后代性狀分離比較大,需嚴格選擇。凡不符合育種要求的個體,則應淘汰出育種群。
3.2.3 發展提高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建立品種內結構、增加新品種羊數量、提高新品種羊品質和擴大新品種分布區。
我國養羊歷史悠久,綿羊、山羊品種資源豐富,養羊產業生產與我國各種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著十分關系的密切。綜上所述,羊群的選種、選配以及雜交技術在合理應用的基礎上再進行創新,加上當前較為前沿的分子生物學技術開展分子育種技術,可以大大提高我國羊群的整體性狀,解決農業種業“卡脖子”問題,提高羊產業的經濟效益,促進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順利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