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025150
1.1 飼養管理不當主要是由于飼料加工調制不細、飼料中混有尖銳金屬異物所致。常見的異物有鐵絲、鐵釘、縫針、獸醫注射針頭、其他非鐵物質如銅絲、鋁絲、玻璃及硬質木條或竹針等。而造成異物混入飼料的原因有:飼料堆放于鐵物旁;豆類飼料、糖糟及加工副產品如水果渣(橘子渣、梨渣)?;煊需F絲、鋼絲;隨意拋丟尖銳異物等。
1.2 促使發病的因素牛具有采食快、咀嚼不細、采食量大的特點。當飼料中混有各種尖銳異物時,造成了食入的可能性;舌頭上有向內方的舌乳頭,加之網胃位于腹腔底部,呈蜂窩狀,所以常常使尖銳異物不能從口內吐出而被潴留于網胃中。
1.3 飼料經對牛場發病調查,飼喂稻草、麥秸時比飼喂秋百草發病少,喂長的、未經鍘短的秋百草比喂鍘短的秋百草發病少;鍘短秋百草經磁鐵處理過后比未經磁鐵處理的發病少。因此,可以認為,本病的發生與飼草本身的品種、質量無關,而與飼料加工過程中的處理有關。奶牛的生理構造特點是長期適應的特性,生理狀況是正常的規律,不能機械的把生理特性視為發病原因。只要飼養管理細致,精心,飼料中不混入尖銳異物,其發病也隨即降低。
2.1 異物的性狀與發病的關系異物的硬度、直徑、長度和銳性的不同導致引起的刺傷范圍、刺傷深度不同,而局部反應有很大差異,當異物硬度小、銳性不大、過粗及過短,通常不引起發病。異物刺傷部位淺,范圍小,經一段時間后,異物從刺傷部脫離呈游離狀,或被腐蝕,疾病可逐漸消失。異物越細而尖、銳利、長度為3~7cm,則極易刺傷網胃壁而發病。
2.2 刺傷類型與發病的關系刺傷類型不同,發病的病程各異。穿刺可有3種類型,即皺槽型、壁間型和穿孔型。壁間型是指異物已穿傷胃壁,常引起局部炎灶、潰瘍和膿腫,有時因局部發炎,炎性滲出,引起組織增生和粘連,并伴有腹膜炎的出現。穿孔型是指異物穿過網胃壁,引起腹膜炎,由此而引起其他疾病的發生。
主要特征是食欲紊亂、疼痛和姿勢異常。
急性病例瘤胃蠕動音微弱后停止:糞初正常,后干而少,呈褐色,上附黏液或血液,排糞時不敢努責。臨床上發病牛除食欲廢絕外,從口內流出大量清亮液體,開始量少,后持續不斷流液。因網胃和腹膜發炎而產生疼痛,病牛站立拱背而不愿行走,或運步時步態緩慢,小心謹慎,下坡時常發出呻吟,臥下時極腹部肌肉拘緊:排便、排尿次數減少,呻吟,疼痛或空嚼磨牙或反芻無力,吞咽或逆嘔食團返回口腔緩慢而極不自然。
當異物退回網胃時,癥狀隨之減輕;當異物繼續前移、刺傷其他組織時,癥狀加劇。
由急性轉為慢性時,食欲時好時壞,或吃草而不吃料,或吃精料面不吃草:瘤胃蠕動微弱,次數減少,反芻口數多少不定;常常會出現瘤胃臌氣,臌氣時,食欲廢絕,臌氣消除后,又有食欲。病牛消瘦產奶量持續下降。
白細胞總數增加,達10000~14000個/mm3,其中中性粒細胞由正常的30%~35%增高至50%~70%,病情嚴重者,中性粒細胞核左移,核變性,表現核不規則,細胞質有空泡,核著色不均及核脫出。急性彌漫性腹膜炎時細胞變性,核左移,表明預后不良。
胃壁穿孔部可見炎性浸潤或硬結肥厚,胃壁與膈呈纖維素性粘連(局限性腹膜炎),粘連部位硬結肥厚,內有膿灶或瘺管。急性彌漫性腹膜炎時,腹腔內貯有大量茶色液體,腐臭似絨毛狀。有時可見肝、脾化膿性粘連性炎病變;心包被侵害時,可見有化膿性心包炎病變。
根據對本病的臨床診治經驗,可從癥狀診斷和藥物診斷兩方面進行。
6.1 癥狀診斷特征表現是食欲廢絕,前胃弛緩或瘤胃臌氣反復發生糞便干小呈黑色;獨特姿勢,肘頭外展、心跳、體溫正常;產奶量明顯下降。
6.2 藥物診斷健胃藥、瀉劑治療食欲廢絕,排糞干涸或停止的病例,使用硫酸鎂500~1000g,麻油50mL,一次灌服,無下泄作用和無食欲者,多與本病有關,即所謂“上下不通網胃查”。6.3 糖鈣診斷法日產奶量在20kg 以上牛只,凡食欲下降或廢絕,產奶量降低或停止,主要表現為前胃弛緩、瘤胃臌氣,而體溫、心率正常者,使用此法治療2~3d 后,全身癥狀及食欲仍無好轉,可懷疑為本病。分娩前后牛只,食欲降低或廢絕,臨床檢查心率、體溫正常,主要表現為前胃弛緩,而無其他癥狀,用此療法治療多次未收效者,多與本病有關。本法曾于臨床診斷數例,確診率達90%以上。依據奶牛個體不同,臨床癥狀可出現不同。
分藥物療法和手術療法兩種。
7.1 藥物療法抗生素的選用。青霉素300 萬IU、鏈霉素4~5g,一次肌肉注射,每日3 次,連續注射3~5d使用健胃劑。硫酸鎂500g、碳酸氫鈉100g,加水適量,一次灌服。
葡萄糖生理鹽水1000mL、25%葡萄糖液500mL、10% 磺胺嘧啶液100mL,一次靜脈注射,每日一次或兩次,連續注射3~5d。為了發揮藥物的療效,在治療中可以配合使用:使病牛站立在前高后低的牛床上,持續數日;向網胃內投放一種由鉛、鈷、鎳合金制成的長5.71~6.27cm,寬1.27~2.54cm 的永久性磁棒,以使異物吸在磁棒上,并在其上固定。
7.2 手術療法從生產實踐中觀察得知,往往由于藥物治療而使病程延長,加上外界各種條件的變化及影響,致使異物所處的狀態發生改變,加劇病情。因此,盡早確診,盡早手術取出異物,才是根治療法。常用的方法是瘤胃切開,網胃中探摸異物術,生產中使用本法,療效確實可靠。只要早確診,手術及時,異物尚未刺傷其他組織(如心、肺、肝、脾),實施瘤胃切開,將異物從網胃取出,療效可達80%以上。
我國目前已生產有水久性磁鐵、磁籠,投入網胃中預防本病。即將吸鐵磁棒投入網胃內,經一段時間,網胃中的鐵器被磁棒吸附,再將磁棒從胃中取出臨床上可收到較好的預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