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梅,段亞亭(指導),夏 敏
(重慶市中醫院婦科,重慶 400021)
多囊卵巢綜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生殖功能障礙與糖代謝異常并存的內分泌紊亂綜合征,持續性無排卵、高雄激素、胰島素抵抗是其重要特征,患者多因月經紊亂、不孕就診[1]。研究表明胰島素抵抗可能是多囊卵巢綜合征發病的重要病理機制[2]。本病屬中醫“月經后期”“閉經”“不孕”等范疇。近年來,段亞亭國醫大師從脾論治多囊卵巢綜合征效果較好,現介紹如下。
段老在臨床中特別重視調理脾胃,強調無論脾胃自身之病或其他臟腑之病影響脾胃之證都較常見。特別對于多囊卵巢綜合征病機的認識,提出基本核心病機為脾虛。《女科經論》曰:“婦人經水與乳,俱由脾胃所生。”武叔卿曰:“脾氣化液而生血,即水入于經,其血乃生之意。此榮出中焦也,故曰生化之源。心統血者,脾氣化液入心而變為血,故雖心之所主,亦賴脾氣化生。此婦人經血不調,必審脾氣化生之源,而健脾為調經之要也。”提示婦人經血由于飲食五味水谷之精氣所化,調經必先扶脾,為調經之要道。段老認為,脾為倉廩之官,變化出焉,主運化、散精,為后天之本,為氣血生化之源,脾氣虧虛,則無以化生氣血,女子以血為本,血為天癸的物質基礎,氣血虧虛,影響沖任,從而影響月經與妊娠,脾氣虧虛則運化失常,水谷精微布散失常,津行不利,蓄于體內,化為痰脂,壅于胞宮,引起月經不調及不孕。肝脾腎,肝腎均影響脾而發病:中醫認為月經的產生及如期而至與肝的疏泄、脾的統攝、腎氣充盛關系密切,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腎精匱乏,經血失源,血海虧虛,月經延期;肝郁氣滯,血運遲緩,瘀血阻絡,郁久化熱,導致氣血失調從而影響月經正常來潮。但段老認為,先天腎氣要靠后天脾氣運化的精微物質不斷充養,腎陽虛影響脾的運化,肝氣郁滯化火,肝旺克脾,最終影響脾的運化功能,不論是腎氣不足,還是肝疏泄失常,最終影響脾的運化,因此脾在多囊卵巢綜合征的發病中起主導作用。
段老認為脾與人體的代謝功能密切相關,“脾主運化”與人體內分泌代謝相吻合,代謝紊亂的根源在于脾虛。合并胰島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臨床辨證為脾虛證者多見。2011年王興娟等[3]對223例多囊卵巢患者進行觀察研究,結果提示胰島素抵抗患者中醫證型比例,脾陽虛證占85.6%。
段老根據中醫理論及臨床經驗,對多囊卵巢綜合征,以健脾益氣祛濕調經為主要治療,自擬益氣健脾祛濕方進行加減,臨床療效顯著。主要藥物為黨參30g,黃芪30g,白術15g,山藥30g,茯苓15g,法半夏15g,熟地20g,當歸15g,川芎10g,澤蘭20g。《傅青主女科》指出:“肥胖之濕,實非外邪,乃脾土之內病也。病機根本在脾虛,治法必須以瀉水化痰為主,然徒泄水化痰,而不急補脾胃之氣,則陽氣不旺,濕痰不去,人先病矣。”段老指出治療要強調健脾補氣化痰,脾氣強則痰自消,不能一味的見痰就泄水化痰,健脾補氣是治療的關鍵。文中提出用加味補中益氣湯,方藥妙在提脾氣而升于上,作云作雨,則水濕反利于下行,助胃氣而消于下,為津為液,則痰涎轉易于上化,不必用消化之品以損其肥,而肥自無礙,不必用浚決之味以開其竅,而竅自通。臨床遣方用藥根據辨證情況有所加減。兼腎虛的患者,多訴夜尿頻,腰膝酸軟,脫發,治以健脾補腎填精,加巴戟天15g、淫羊藿15g、菟絲子30g、女貞子30g、山茱萸20g;脾虛濕盛肥胖患者,多訴乏力、痰多、白帶多,治以健脾化痰祛濕消脂,加澤瀉15g、荷葉15g、山楂30g、膽南星15g、蒼術30g、陳皮12g;脾虛肝郁患者,多性情急躁、面部痤瘡、口苦、白帶黃,治以健脾疏肝清熱調經,加牡丹皮10g、梔子10g、白芍20g、柴胡12g、郁金15g。
約90%的多囊卵巢綜合征合并胰島素抵抗,故段老建議中藥治療的同時給予口服二甲雙胍,服藥方法為每次0.5g、日3次、飯中服。一般療程為3個月。另外,經研究證實,穴位埋線有調節代謝的作用,尤其對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患者,有促進卵泡發育的作用,故段老建議治療本病時配合穴位埋線,主要穴位有中脘、豐隆、三陰交、足三里、關元、氣海、歸來、中極、血海等,1個月兩次,連續治療3個月。
呂某,女,24歲,2020年06月13日就診。月經稀發3年,近3年伴體重增加10Kg,初潮14歲,月經周期1~6個月,經期5~7天,量少、色淡紅,無明顯血塊,月經第1天輕微下腹脹痛,經前無明顯乳房脹痛,末次月經為2020年3月22日。既往曾間斷口服達因-35治療半年。否認性生活。癥見面部痤瘡,疲倦乏力,偶喉中有痰,喜食甜品,大便粘廁,舌淡苔白厚膩,脈滑。2020年3月25日檢查經期女性激素6項:FSH 3.47mIU/mL、LH 11.23mIU/mL、P 0.25ng/mL、T 0.71ng/mL、E228.00pg/mL、PRL 21.52ng/mL。空腹胰島素126.6pmol/L,3小時胰島素487.1pmol/L。婦科經腹部彩超示雙側卵巢多囊樣改變,子宮內膜6mm。中醫診斷為月經后期(脾虛痰濕證),西醫診斷為多囊卵巢綜合征、胰島素抵抗。治以健脾化痰祛濕調經。藥用黨參30g,黃芪30g,山藥30g,茯苓15g,白術20g,神曲15g,香附15g,蒼術30g,山楂30g,陳皮15g,澤瀉20g,法半夏15g,熟地20g,巴戟天20g,當歸15g,川芎15g。共10劑,日1劑,水煎分3次溫服。并給予二甲雙胍0.5g、bid、飯中服。配合穴位埋線,并囑少食甜食,多運動,少熬夜,規律生活。2020年6月23日二診,2天前月經來潮、量少,無明顯痛經。面部痤瘡及疲倦感明顯好轉,體重較前降低1.5kg,舌淡紅苔薄膩脈滑。上方去神曲、澤瀉,加桃仁10g、紅花12g。共10劑,日1劑,水煎分3次溫服。繼續給予二甲雙胍0.5g、bid、飯中服,囑月經干凈后繼續穴位埋線治療。2020年8月28日三診,近2個月月經基本正常來潮,經期復查激素及胰島素,FSH 6.20mIU/mL、LH 7.05mIU/mL、P 0.35ng/mL、T 0.57ng/mL、E238.00pg/mL、PRL 34.52ng/mL。空腹胰島素106.7pmol/L,3小時胰島素221.1p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