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偉,藍稍清,嚴高洪,王梓驊,楊夢圓
(西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 甘肅 蘭州 730124)
麥積山景區位于天水市東南約50 km處,地處西秦嶺北支東段,北跨渭水,南攜嘉陵。景區有35個旅游小區、180處景點,核心景點包括麥積植物園、曲溪、放馬灘、麥積山石窟、仙人崖、瑞應寺、羅漢崖等。其中,內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植物園1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森林公園3處,麥積山石窟更是被稱為“東方雕塑陳列館”。麥積山景區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并存,相得益彰,作為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5A級旅游景區,為當地經濟帶來了活力。此外,自西部大開發以來,當地為積極響應國家環境保護政策,給游客創造一個更加良好的旅游環境,每年退耕還林超過667 hm2,景區的森林覆蓋率已由1998年的75%上升到85%。麥積山石窟、石門、仙人崖等景點的森林覆蓋率已經達到了90%以上,自然景觀豐富。景區整體發展態勢向好,但景區要想取得長足發展,就要重視物資供給區的規劃[1]。
旅游功能區中的物資供給區能在很大程度上豐富游客體驗,在提升旅游價值的同時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實現雙重收益。因此合理規劃物資供給區是實現雙重收益的一個必要條件[2]。
“預則立,不預則廢”,要想實現旅游經濟持續、穩健發展,就要制訂相應的規劃。規劃既能為景區后期建設提供精確方向,使景區在發展過程中擴大規模,提升效益,達到規模效應,提高邊際收益。景區發展規劃的核心是旅游功能的準確定位和各功能區的有效配套,需要遵循主題明確原則、功能完整性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3]。
麥積山景區作為天水市的重要景點,在修建旅游設施時,應當保證設施的完整性。圖1為完整的旅游功能區。中心旅游區應該對游客具有吸引力,不斷挖掘自身的文化內涵,從而吸引更多游客;商品購物區是每個功能區特色產品的匯合區域,該區域能夠滿足游客的購物需求,拉動本地經濟;交通運輸區應該保證各個區域之間的資源配置和游客的出行,使各區域的交流暢通;食品供給區為各個區域提供食物,保證功能區的正常運行。完整的功能區能夠滿足游客吃喝玩樂等旅游需求,在提升旅游體驗的同時使景區有條不紊地運行。

圖1 完整的旅游功能區
功能區資源的同質性能夠保證在同一景區內的游客擁有主題感,感受到景區的鮮明特色。根據資源同質性原則開發景區,也能方便景區管理部門進行管理,充分利用區域的資源,從而達到玩、住、買、供的統一[4]。
麥積山景區不僅有國家級地質公園、瀕危植物園,更有中國四大名窟之一的麥積山石窟,對于地理學、植物學、史學的研究都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在劃分功能區時,不能以破壞景區的資源為代價,竭澤而漁。應在保護資源和環境的基礎上依托景區的人文和自然景觀進行劃分,使景區的功能更加完整,提高口碑效益,吸引更多游客,實現可持續發展。
隨著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人們對于精神生活的追求更加多樣化,旅游成為普遍需求,但是不同旅游景區的承載能力也有所不同。麥積山景區周圍的鄉村近年來大力發展農家樂,但在建造農家樂時沒有進行統一規劃,各項功能薄弱,游客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旅游體驗不佳。
距離麥積植物園和曲溪景區較遠的農村,很難發展農家樂。例如臥虎村處在麥積山石窟和曲溪景區的中間,住宿條件一般,游客大都不愿意在此居住,不能依托景區獲得收入,青年勞動力流失,選擇外出務工,留在村子的基本是老人和小孩,形成“空心村”。由于退耕還林,當地基本以種植山核桃和松樹為主,很難發展第二、三產業,這不利于鄉村發展,也不利于景區發展。
麥積山景區后面是一大片山林,山林中有幾個較大的村子,其中距離景區最近的是草灘村。該村開設的農家樂競爭力較弱,因此在前幾年建造了一個人工滑雪場,也有村民養殖蜜蜂。2019年,政府通過招商引資,在草灘村建造了一個規模較大的農家樂,為游客帶來了便利,促進了該村發展。與草灘村類似的還有紅崖村,該村建造了垂釣湖和影視基地,為人們提供了休閑的好去處[5]。
草灘村和紅崖村中間是臥虎村,該村面積較大,村民通過種植農作物和開設農家樂增收。目前該村大面積種植新品種核桃樹,這些核桃樹雖然結出的核桃較大,但果仁較小,導致銷路不暢,核桃種植收益低下,因此大部分村民外出務工。臥虎村距離景區較遠,這看起來是劣勢,但實則是優勢。臥虎村可以成為專門為景區周圍的農家樂提供具有當地特色食材的食材生產中心。當地所有農家樂都有一個特色菜——紅燒土雞,這道菜只有用當地家養的雞才能燒出特有的味道[6-7]。
同時,當地還有很多特色野菜。臥虎村大量種植核桃樹,可以建造核桃加工工廠,不僅能解決當地勞動力流失問題,也能解決當地農家樂食材短缺的問題。
麥積山有大量動植物,在發展經濟時應避免對這些動植物造成影響,因此應避免在山林眾多、動物頻繁出現的地區建造供給功能區。由于生產后的產品需要進行運輸,因此道路完整通暢也是選擇供給功能區的標準。
同時,功能區需要建設在平整的土地上。麥積山景區內平整的空地并不多,周圍有大面積平整空地的村子都用來建設農家樂或滑雪場等。臥虎村擁有大面積的平整空地,可以用來建造供給功能區,這是其他村子所不具備的優勢。
根據上述對于麥積山景區的背景、發展現狀以及臥虎村周圍情況介紹,可初步劃分麥積山景區內旅游供給區的區位。景區內除上河村和草灘村的農家樂和滑雪場占有較大土地面積外,僅有臥虎村周圍有富余土地用于工廠用地,并且由于臥虎村富余土地面積較大,可以將牲畜養殖的生活廢料用于農產品種植,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和成本內部化。因此可以在臥虎村建設麥積山景區的物資供給區,為麥積山農家樂和商店提供具有當地的特色農產品。
延續核桃樹和松樹種植,并建造相關的農產品加工廠,以簡單加工的方式提升農產品口感,增加銷售量。將生產后的產品進行特色包裝,在包裝中融入麥積山景區元素,實現同質性原則,達到促消費、增收入的目的。
進行科學養殖,為餐飲區域提供穩定的特色肉類產品。采取半散養方式,全程質量控制,嚴格把控品質,實現綠色養殖。
建設養蜂蜜專區,利用麥積山當地獨特氣候下生長的槐花及野花生產槐花蜜和野花蜜,打造特色品牌。
定期開展專業輔導,利用現代科技使農產品、肉類產品、蜂蜜產品提質量、增產量,在解決當地就業難和產品銷量低問題的同時促進鄉村發展,加快農村現代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