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博
(江蘇省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 江蘇 南京 211135)
農業生產過程會受到各種外部因素的影響,例如天氣、市場供需、農民文化水平以及氣候變化等。在傳統農業生產中,大部分農民根據代代相傳的種植經驗耕種,以滿足日常生活所需,即使有剩余糧食也很少出售,而是作為家庭儲備糧食。隨著時代發展和我國教育的廣泛普及,農民的文化水平已經得到了大幅提高。
目前,已經有部分農民能依據市場供需、氣候變化等有選擇性地種植農作物,同時現代農業也逐步向產業化方向發展,農作物的產量大幅度增加。數學是人類對事物抽象結構進行嚴格描述的通用手段之一,能夠用到日常生活中,也能夠應用于農業生產中。數學期望的運用,能夠有效提升農業生產效率。
我國綜合實力不斷提升,科技快速發展,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隨著互聯網的逐漸成熟,互聯網設備已經廣泛普及,各種數據的記錄、查閱非常方便快捷。同時,我國網絡已經基本實現了全覆蓋,大部分農村地區實現了信息化基礎建設。隨著網絡覆蓋范圍不斷擴大,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所需的陽光、水質、土壤等元素,都在逐漸進入信息化管控中。通過對地域生產要素的特點進行管控,實現農作物生長的精細化管理。此外,隨著網絡中各種信息質量的提高,在網絡中獲取農業科技教育資源也非常便捷。
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業生產所用的基礎設施種類也更加多樣化,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1]。隨著互聯網不斷發展,農業生產與市場經濟關聯性更強,農業生產也需要通過數學期望的運用調整生產,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在概率論與統計學中,數學期望是實驗中每次可能結果乘以其概率的綜合,是最基本的數學特征之一,可以反映隨機變量平均取值的大小。這里的數學期望不是人們生活中所說的期望,而是一個確定的均值,在具體的實驗過程中不一定出現。簡單來說,數學期望是一系列實驗之后,經過相應的計算得到的平均值,不是實驗過程中出現的數據。實驗過程中有可能會出現與數學期望值一樣的數值,也有可能不會出現,這些情況都是合理的[2]。
隨著時代發展,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進入21世紀之后,不同的行業、產業、領域的跨界結合已經成為當下的發展趨勢。數學領域與農業生產領域的結合不僅是農業生產的一次升華,也是人類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兩個領域結合所產生的益處非常明顯。
首先,極大縮減了農業生產成本。在農業生產之前進行測算,能夠得到相應的期望值,然后根據數據進行農業生產,節約了時間成本。
其次,可以利用數學期望的方式,對比不同農作物的產量,進而選擇種植農作物的品種。如果有很多種農作物可供選擇,包括售價高、存活率低的農作物,售價低、存活率高的農作物等,那么就可以運用數學期望進行選擇。通過計算能夠對比這些農作物最終能夠產生利潤值的期望,選擇出獲利最大的農作物品種,然后進行種植[3]。
農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其發展情況直接影響我國經濟發展情況。在各種經濟活動中,農業企業的管理者需要根據各種外部情況制定能促進企業發展的策略。在遇到相對簡單的問題時,管理者可以根據企業以往的發展經驗妥善解決。在遇到比較復雜或者之前沒有遇到過的問題時,管理者就要收集、整理、分析相關數據,根據分析結果作出比較合理的決策。運用數學期望能夠為管理者在分析、決策過程中提供相應的幫助,也能夠為管理者的后續分析和決策奠定基礎,盡快得到結果,從而輔助管理者作出科學合理的決策[4]。
一般情況下,農業企業的發展方向在很大程度上由管理者決策,而管理者的決策對企業發展有直接影響。在市場經濟中,管理者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高效性也決定了企業本身重要的競爭力,決定了企業能否在市場經濟當中把握發展機遇。
在農業企業的日常管理過程中,管理者會遇到很多復雜的問題。如果管理者能夠合理應用數學期望理論作出管理決策,并依據經濟學中量化性質的轉化,將后續問題轉為數學計算,就能進行高效、快速的計算,然后根據計算結果進行分析,制定出高效、科學、合理的決策。
知識是人類對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的認知。將相應的理論知識作用于實踐中,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造客觀世界。數學學科的價值在于能夠根據客觀事物的規律進行計算和分析,從科學的角度去看待和解決存在的問題。
在農業企業的日常生產中,大多數企業管理者都是根據自已的感覺進行決策,這種決策方式缺乏合理性,使得企業在后期運作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導致最終結果與預想存在很大差異,甚至會背道而馳,給農業企業發展帶來不確定性[5]。如果農業企業的管理者能夠在決策過程中運用數學期望,并根據客觀的數學邏輯對遇到的問題進行量化,就能進行理性、科學的決策,從而促進農業企業發展。
一般情況下,農業企業管理者在解決問題時,首先要對決策目的進行遴選,然后進行決策。管理者在遴選決策目的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分析各種因素,從而遴選出具有可行性的決策目標。
農業企業管理者在取得多個決策方案后,要考慮到能夠影響決策的可控與不可控因素,對可控因素與不可控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并運用數學期望進行計算,得到影響的概率,進而確保決策順利進行。
農業企業在得到出現可控、不可控因素的概率之后,應根據統計學中的算法計算出企業的具體利潤值,把概率和利潤值在列表中進行排列,進而得到非常直觀的企業利潤表。
依據農業企業得到的利潤值預測表,通過數學期望的計算方式,對比根據不同方案得到的數學期望,參考這些結果,從中選擇最優的決策,然后對企業進行管理。
例如,某農業企業成立兩個農業項目,分別是黃瓜和辣椒,這兩個項目的未來盈利都與市場緊密相關。把未來的項目收益與市場掛鉤,市場分別為良好、一般、較差3個狀態。
據調查,各種市場狀態發生概率為0.3、0.5、0.2。農場生產黃瓜的盈利為X萬元,對應的盈利數額為12、7、-4萬元,與之相應的P值為0.3、0.5、0.2;農產生產辣椒的盈利為Y萬元,對應的盈利數額為9、5、-2萬元,與之相應的P值為0.3、0.5、0.2。那么農業企業該如何立項,先種植哪個農作物。
先進行數學期望的考察。以下為黃瓜項目和辣椒項目的平均收益。

從以上數值可以得出,黃瓜比辣椒獲得的盈利要高1.5萬元。然后計算兩個農作物的方差和標準差。
Var(x)=31.21
Var(y)=14.56
σ(x)=5.59
σ(y)=3.82
由以上數據可知,辣椒種植項目風險小,但獲利比黃瓜少1.5萬元。方差和標準差越大,獲利的風險就越大。如果農業企業管理者有冒險精神,那么就選黃瓜,反之則選辣椒。
隨著我國信息化建設不斷完善,數據信息顯得越來越重要,農業經濟中的農業生產也需要充分利用數據信息。要想在農業生產中更好的利用數據信息,就要合理運用數學期望,使企業在農業經濟環境下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