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基任 潘望 譚高好 潘永波 魏靜 李備


摘 要:依據國家食品安全標準,采用QuEChERs提取技術及超高效液相色譜-三重四級桿質譜聯用法,對200批采集自海南省15個市縣的小作坊土榨花生油樣品的黃曲霉毒素B含量進行測定,并對不同市縣的小作坊土榨花生油樣品的黃曲霉毒素B的檢出情況進行了分析,以了解海南省小作坊土榨花生油黃曲霉毒素B的污染現況。結果表明,海南省小作坊土榨花生油黃曲霉毒素B的檢出率(≥0.23 μg/kg)為42.5%,99.5%小作坊土榨花生油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對花生油中黃曲霉毒素素B的限值(≤20 μg/kg)規定。海南省居民食用土榨花生油中黃曲霉毒素B的平均暴露水平為0.43 ng/kg bw/d,通過食用土榨花生油攝入黃曲霉毒素B1的量為25.89 ng/人,低于我國消費人群花生油平均日膳食暴露量50.16 ng/人。
關鍵詞:小作坊;土榨花生油;黃曲霉毒素B;調查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Aflatoxin B in Flavor Peanut Oil Extracted from Small Workshops in Hainan Province in 2021
WU Jiren1,2, PAN Wang1,2, TAN Gaohao1,2, PAN Yongbo1,2, WEI Jing1,2, LI Bei1,2
(1.Hainan Institute for Food Control, Haikou 570314, 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Tropical Fruits and Vegetables Quality and Safety for State Market Regulation, Haikou 570314,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 QuEChERs extraction technology and 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aflatoxin B in 200 samples of flavor peanut oil from small workshops in 15 cities and counties of Hainan province, and the detection of aflatoxin B in flavor peanut oil samples from small workshops in different cities and counties was analyze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ollution status of aflatoxin B in flavor peanut oil extracted from small workshops in Hainan Province. The detection rate of aflatoxin B (≥0.23 μg/kg) in flavor peanut oil extracted from small workshops in Hainan Province was 42.5%,99.5% of the flavor peanut oil squeezed from small workshop conforms to the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 for aflatoxin B1 in peanut oil (≤20 μg/kg).The average exposure level of aflatoxin B in flavor peanut oil of Hainan province was 0.43ng/kgbw/d, and the amount of aflatoxin B intake through flavor peanut oil consumption was 25.89 ng/person, which was lower than the average daily dietary exposure of peanut oil in China (50.16 ng/person).
Keywords: small workshop; flavor peanut oil; aflatoxin B; investigation
黃曲霉毒素B是二氫呋喃氧雜奈臨酮的衍生物,即含有一個雙呋喃環和一個氧雜萘臨酮(香豆素)。黃曲霉毒素B具有致癌、致突變、致畸性及肝毒性,對人體健康有極大的危害,1993年黃曲霉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癌癥研究總署(LARC)劃定為Ⅰ類致癌物。考慮到黃曲霉毒素B對人類健康的危害性,各個國際組織逐步確立法律法規限定其最大攝入量。1993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規定食品中黃曲霉毒素限量為30 μg/kg,2002年歐盟規定供人食用的食品及食品原料中黃曲霉毒素B限量為2 μg/kg,食品法典委員會規定了花生中黃曲霉毒素總限量為15 μg/kg。我國新修訂的《國家食品安全標準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也對各類食品中的黃曲霉毒素B限量進行了規定,其中花生及其制品的限量為20 μg/kg。黃曲霉毒素B廣泛存在于油料,如花生、大豆、玉米等,而花生和玉米中黃曲霉毒素污染最為嚴重。在我國每年生產的花生中,有47.3%用于榨油,花生中的黃曲霉毒素隨著榨油過程進入花生油中。有研究發現人工挑除霉變的花生,可以將花生中的黃曲霉毒素B降低到一定程度,如果仔細挑選,能夠將花生中黃曲霉毒素污染濃度降低約97%,從而降低花生油中黃曲霉毒素。
鑒于海南省花生油榨油小作坊眾多,土榨花生油消費特點明顯,了解當前海南省小作坊土榨花生油情況,展開小作坊土榨花生油中黃曲霉毒素B含量的調查分析,以期較為全面掌握海南省小作坊土榨花生油安全水平及黃曲霉毒素B污染狀況,從而為相關部門提供風險評估、預警以及決策,為人們食用花生油提供安全保障。
1 材料與方法
1.1 樣品采集
結合海南省榨油小作坊分布及土榨花生油消費特點,在海南省19市縣隨機抽樣檢驗。200個榨油小作坊各抽取土榨花生油樣品1批,共計200批。分批采集封裝后常溫保存,每份樣品均做好詳細采樣記錄和調查問卷。抽樣時間為2021年3月—2021年4月,有4個市縣沒有抽到樣品,實際抽樣市縣為15個。
1.2 儀器與試劑
LC-30超高效液相(日本島津),QTRAP 5500三重四極桿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美國AB SCIEX公司);Multi Reax全能型振蕩器(德國Heidolph公司);Centrifuge 5804高速離心機(德國Eppendorf公司);SCIENTZ-950E超聲波提取器(寧波新芝生物科技公司);AutovapS60氮吹儀(美國ATR);XS-205電子分析天平(瑞士Mettler-Toledo);Milli-Q超純水制備系統(美國MILLI-PORE);陶瓷均質子(美國安捷倫公司);ACE Ultra Core Super C色譜柱(2.1 mm×100 mm, 2.5 μm, 英國ACE公司);0.22 μm尼龍微孔濾膜(上海安譜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甲醇、乙腈、甲酸,色譜純,德國默克公司;黃曲霉毒素B標準品(25 μg/mL);花生油質控樣品,批號:MRM-AO-04010,新加坡Pribolab公司;提取鹽包(4 g MgSO、1 g NaCl、1 g檸檬酸鈉、0.5 g三水合檸檬酸二鈉)、凈化鹽包(150 mg C、900 mg MgSO),美國安捷倫公司);超高比表面積單壁碳納米管(純度>95%,直徑1~2 nm,長度5~30 μm,比表面積>1 075 m2/g),南京納米先鋒公司;超純水:超純水制備系統制備。
1.3 檢測方法
土榨花生油中黃曲霉毒素B含量的測定方法根據《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測定花生及土榨花生油中9種真菌毒素》。準確稱取2.0 g油樣于50 mL的離心管中,加入10 mL含1%甲酸甲醇溶液,2粒陶瓷均質子,加入提取鹽包(4 g MgSO、1 g NaCl、1 g檸檬酸鈉、0.5 g三水合檸檬酸二鈉),以2 500 r/min渦旋混勻2 min,置于超聲波清洗器超聲提取5 min 后,再10 000 r/min離心3 min,移取上清液至預先加入凈化鹽包(150 mg C、900 mg MgSO)15 mL離心管中,對于顏色較深的試樣15 mL離心管中預先加入凈化鹽包(150 mg C、900 mg MgSO)及10 mg超高比表面積單壁碳納米管,以500 r/min渦旋混勻1 min,再10 000 r/min離心3 min,準確吸取5 mL上清液于10 mL試管中,在40 ℃水浴下氮氣吹至近干,加入1 mL含0.1%甲酸的水-乙腈溶液(20︰80,V︰V)復溶,過0.22 μm尼龍微孔濾膜,上UPLC-MS/MS測定。
1.4 評價標準與方法
依據《國家食品安全標準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中花生及其制品的限值(≤20 μg/kg)及《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測定花生及土榨花生油中9種真菌毒素》的黃曲霉毒素B定量限(0.23 μg/kg)對花生油進行評價。
采用Excel 2016和SPSS 19.0數據統計軟件處理分析實驗數據。主要包括描述性分析,各個地區檢出率之間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5 質量控制
所有檢出的樣品,均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黃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測定》(GB 5009.22—2016)第一法同位素稀釋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進行復測確認,同時采用有證質控樣隨樣測定,以保證結果的準確性。
1.6 暴露評估
采用簡單點評估法計算居民食用油黃曲霉毒素B的膳食暴露量,食用油中黃曲霉毒素B暴露量(ng/kg bw/d)=食用油人日均消費量×食用油中黃曲霉毒素B平均含量(μg/kg)/標準成人體重(60 kg)。
2 結果與分析
2.1 樣品中黃曲霉毒素B的含量分析
本次調查采集的土榨花生油200批樣品經檢測,85批樣品檢出AFB(≥0.23 ug/kg),檢出率為42.5%,低于2016年福建省的71.4%及2017年廣西省的78.08 %。含量范圍為0.25~22.03 μg/kg,中位數1.47 μg/kg,平均含量為1.22 μg/kg。按現行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中花生油的黃曲霉毒素B限量規定(≤20 μg/kg),所調查的樣品中有1批超過國家限量標準,不合格率為0.5%。檢測結果在15~20 μg/kg,接近國家限量標準的樣品有1批,而這個污染水平可能會被企業所忽視。200批樣品檢測結果值分布水平見圖1。
2.2 各市縣樣品中黃曲霉毒素B污染狀況分析
將花生油樣品黃曲霉毒素B檢測結果按市縣分析,結果見表1。從表中可以看出黃曲霉毒素B的檢出率比較高,有4個市縣的黃曲霉毒素B的檢出率大于50%,定安縣檢出不合格1批,該縣的不合格率為3.85%。使用SPSS對15個市縣的土榨花生油樣品中黃曲霉毒素B的監測結果進行分析,發現各個地區的樣品中黃曲霉毒素B的檢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31.42,p<0.05)。
2.3 膳食暴露情況
結合海南統計年鑒(2020)的植物油人日均消費量(21.22 g/d)和本次黃曲霉毒素B含量調查數據,代入暴露量水平計算公式,得出海南省居民食用土榨花生油中黃曲霉毒素B的平均暴露水平為0.43 ng/kg bw/d。通過食用土榨花生油攝入黃曲霉毒素B的量為25.89 ng/人,低于我國消費人群花生油平均日膳食暴露量(50.16 ng/人)。
3 結論與討論
本調查遵循樣本“覆蓋面廣、多點采樣”的原則,樣本覆蓋全省15個市縣的200家榨油小作坊,基本能夠代表人們購買土榨花生油的主要渠道。對200批樣品中黃曲霉毒素B檢測分析結果表明,2021年海南省小作坊花生油黃曲霉毒素B超標率為0.5%,檢出率為42.5%,經簡單風險評估發現,海南省人群食用土榨花生油攝入黃曲霉毒素B的量為25.89 ng/人,低于我國消費人群花生油平均日膳食暴露量。調查中發現小作坊土榨花生油多是前店后廠模式生產,條件比較簡陋,設施設備及加工工藝比較落后,產品過濾精煉不足,部分產品靜置后有深棕色絮狀沉淀物。花生油中黃曲霉毒素B含量的高低取決于花生原料的質量及壓榨加工過程精煉處理效果。如果在花生種植收獲、存儲運輸和壓榨加工過程中沒有做好防霉、精煉過濾等處理,容易造成終產品的黃曲霉毒素B含量超標。有研究發現人工挑除霉變的花生,可以將花生中的黃曲霉毒素B降低到一定程度,如果仔細挑選,能夠將花生中黃曲霉毒素污染濃度降低約97%,從而降低花生油中黃曲霉毒素B。花生油中黃曲霉毒素B高于和接近國家標準限值的小作坊可采取如下措施:①加強對標準法規的學習,提升食品安全和質量保證意識;②加強防霉儲存知識學習,以做好壓榨加工及儲存過程的防霉處理;③加強環境溫濕度控制,加強剔除原料中的霉粒,必要時改善設施設備和改進加工工藝。以進一步提升海南小作坊土榨花生油質量,保證人們食用花生油安全。
鑒于本次研究僅針對2021年海南省小作坊土榨花生油中的黃曲霉毒素B進行膳食暴露評估,而黃曲霉毒素B存在于各種食用農產品中,且食用植物油的種類繁多。因此,本研究結果并不能完全代表該地區居民人體黃曲霉毒素素B的總體攝入水平。
參考文獻
[1]ROGERS A E,NEWBERNE P M.Nutrition and Aflatoxin Carcinogenesis[J].Nature,1971,229(5279):62-63.
[2]CANCER I.Some naturally occurring substances: food items and constituents, heterocyclic aromatic amines and mycotoxins.[J].Carcinógenos,1993,56:245-362.
[3]MOSS M O,ELEY A R.Mycotoxic Fungi[J].Micro food poison,1996(2):75-93.
[4]MOSS MO.Risk assessment for aflatoxins in foodstuffs[J].Int biodeter biodegr,2002,50(3):137-142.
[5]DING X,LI P,BAI Y,et al.Aflatoxin B in post-harvest peanuts and dietary risk in China[J].Food Contr,2012,23(1):143-148.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7.
[7]吳基任,潘望,譚高好,等.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測定花生及土榨花生油中9種真菌毒素[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21,12(10):3927-3935.
[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黃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測定:GB 5009.22—2016[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6.
[9]BENFORD D,LEBLANC J C,SETZER RW.Application of the margin of exposure(MOE) approach to substances in food that are genotoxic and carcinogenic[J].Food Chem Toxicol,2010,48:34-41.
[10]Opinion of the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a request from EFSA related to a harmonised approach for risk assessment of substances which are both genotoxic and carcinogenic[J].EFSA Journal,2005,282:1-31.
[11]陳濤.福建省2016年市售花生油黃曲霉毒素污染監測[J].海峽預防醫學雜志,2017,23(10):75-77.
[12]程恒怡,鐘延旭,陳杰,等.暴露限值法評估廣西食用植物油中黃曲霉毒素B的暴露風險[J].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17,29(4):496-499.
[13]海南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海南調查總隊.海南統計年鑒-2020[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
[14]王君,劉秀梅.中國人群黃曲霉毒素膳食暴露量評估[J].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07,20(2):238-240.
基金項目:海南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ZDYF2019111)。
作者簡介:吳基任(1983—),男,海南海口人,本科,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色譜質譜、食品農產品檢測、質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