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述普通高中學校體藝特色化發展的路徑,提出挖掘學生特長形成學校體藝特色、把握學生差異開發體藝校本課程、兼顧文化課程提升體藝生綜合素養、注重德育指導健全體藝學生品格、立足學校實際形成特色化發展方案等做法,為普通高中學校體藝特色化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普通高中 體藝特色化 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30-0067-02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普通高中學校教育教學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課改鼓勵普通高中進行多樣化的發展,有效地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推動多元化培養模式的形成,從而辦出普通高中學校的特色,為學生搭建更多成長的平臺。這為普通高中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文針對近些年本校開始創建體育特長班和藝術特長班的實際,探討普通高中體藝特色發展的路徑,旨在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促進學生的多元化成長,為學生尋求更好的發展出路。
一、立足學校實際,形成特色化發展方案
普通高中體藝特色化發展要結合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堅持以生為本的發展原則制訂特色化發展方案。因為學校在體藝特色化發展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如果忽略學校的實際情況,那么這些人力和物資很有可能被白白浪費,無法真正有效地推動學校體藝特色化的發展。與此同時,當學校設定的發展道路與學生的需求背道相馳時,也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影響學生特長的發展。因此,學校應當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從學生的成長需要出發,探索體藝特色化發展路徑。
一是學校相關管理部門應對本校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分析,明確本校的特色和優勢。二是學校與學生建立對話機制,了解學生的發展需求;并結合社會現狀及需求,明確未來的教育指導方向。三是針對學校當前現狀,羅列相關數據,邀請專家或專業人士探討并指出學校的優勢、未來的發展潛力以及學校在發展體藝特色化道路上存在的不足。四是綜合分析專家的意見、學校實際、學生學情、社會需求等,形成體藝特色化發展方案,包括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等進行確定,最大限度地確保所投入的成本達到價值最大化,切實發展學生的體藝特長,促進學生多元化發展。
結合學校實際、學生實情及專家建議的體藝特色化發展路徑才是科學的、可操作性強的。學校相關部門必須做好學校的情況分析和學生的發展需求調查,精準地投放人力與物資資源,最大化地挖掘學校的潛力,充分凸顯學校的教育特色和教育優勢,使學校真正成為體藝特長生成長的搖籃,讓體藝特長生獲得可持續發展。
二、挖掘學生特長,形成學校體藝特色
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肆意地對學生進行體藝特長的訓練。同時,學生的潛能也具有隱匿的屬性,教師很難通過直接觀察學生的言談舉止來發現學生的潛能,從而實現對學生進行專業化培養。因此,學校應當開展多樣化的活動,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一是挖掘學生的特長,綜合分析本校學生的特長和優勢,形成學校特色。二是挖掘學生的特長,更好地對學生進行體藝特色培養;三是通過活動讓學生獲得滿滿的成就感,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以便學生在未來進入體藝訓練時能夠保持積極的心態。
例如,學校可以舉辦“運動會”“我是優秀美術家”“暢享音樂,展我風采”等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特長的平臺。其中“我是優秀美術家”活動,可以設定如下活動要求:不限定繪畫和美術創作的形式,創作一件關于“春”的藝術作品。之后,學生圍繞“春”的主題,選擇恰當的材料進行美術創作,逐步創作出帶有個人特色的藝術作品。如有的學生采用國畫的形式,表現了自己眼里的春日風景;而有的學生則選擇雕刻的形式,雕刻出一件件代表春的作品,等等。在學生完成藝術創作后,教師對學生的創作成果進行點評,從中評選出優秀作品,給予學生嘉獎,并著力對學生的特長和優勢進行總結歸類,給學校特色化發展提供依據。整個活動過程,既豐富了學生的學校生活,又讓學生的特長得到了展示的機會,為學校發現人才、實現體藝特色化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學校開展多元化的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個人特長的平臺,讓教師更好地發現學生的潛能,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培養和指導,進而使學校的體藝特色化發展更加專業。
三、把握學生差異,開發體藝校本課程
學生的成長背景和學習經歷各不相同,導致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如果學校忽視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而是統一為學生設定相同的學習活動,勢必會影響整體學生的學習質量。而針對體藝特色化發展,學校也不能忽視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要真正地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開發校本課程,幫助學生實現多元化、個性化的成長。實際上,學校很難真正地做到“一人一策”,對此,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整體分層,依據學生的大體學習水平劃分不同的層次,設定不同的體藝校本課程及相應的教學方案。
例如,面對數量眾多的體藝特長生,學校可以多組織幾次考試,結合學生的考試成績及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對學生進行層次劃分。就拿練習排球運動的特長生來說,可以分為排球運動技能較強,文化知識水平一般;排球運動技能較弱,文化知識水平較高等層次。隨后,結合不同的層次,開發不同的課程,采取差異性的教學,對“排球運動技能較強,文化知識水平一般”這一層次的學生,課程偏向于文化層面;而對“排球運動技能較弱,文化知識水平較高”這一層次的學生,課程偏向于排球練習方面,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課程,不斷彌補自身的不足,達到全面發展。
每一名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學校圍繞學生的情況,積極開發體藝校本課程,為學生設定差異性的教學方案,達到文化課成績與特長發展一同進步的狀態,突出體藝特色教育的優勢。
四、注重德育指導,健全體藝學生品格
品德的高低已成為企事業單位招聘時衡量一個人的重要標準。因此,順應素質教育理念,加強學生德育,幫助學生強化道德品質,也應成為教師教學的重要方向。教師要密切關注體藝特長生的品行發展,適時創建有效的德育指導活動,使體藝特長生在發展專業素養、提高文化水平的同時,形成健全的人格及高尚的道德情操。
例如,學校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及愛國情懷。一是開展“愛國主義”主題教育活動,教師在課堂上或班會課中為學生講述愛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講述現實生活中有關愛國主義的英雄故事,幫助學生初步樹立愛國主義意識,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二是學校組織學生觀看愛國主義影片并寫影片觀后感,如《戰狼2》《沖出亞馬遜》等片,喚醒學生內心的愛國情懷,進而自覺地將影片的主人公設定為榜樣,學習主人公身上的愛國思想和愛國言行。三是帶領學生參觀革命根據地、烈士陵園等,讓學生了解歷史、反思今日,進而更深刻地體會革命英雄的愛國情懷,珍惜今天祖國強大所帶來的幸福生活。四是舉辦愛國主義題材的征文比賽,要求學生以文章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愛國主義思想及言行,進一步升華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五是學校鼓勵各個班級制作以“愛國”為主題的黑板報,在教室空白墻上張貼與愛國主義相關的話語和圖畫,烘托愛國主義氛圍,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強化愛國主義意識。
為學生創建多元化的德育形式,能夠讓學生從多種路徑感知道德品質的重要性,使學生在增強自我理解、強化自身感知中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逐步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促進普通高中體藝特色化的發展。
五、兼顧文化課程,提升體藝生綜合素養
體藝特色化發展往往更注重培養學生的體藝特長,但這并不代表不需要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相反的,學校更應該為學生的文化課學習找尋落腳點,使學生在練習體藝特長的同時,也可以兼顧文化課程學習。由于學生之間的文化水平、訓練時間和練習時長都存在較大的差異,傳統的文化課教學模式很難滿足學生學習文化課的需求。對此,教師要采用高效的教學模式,全面制訂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案,講究循序漸進、由易入難,幫助體藝生扎實文化課知識基礎。同時,教師也要為學生進行全面測試,確定學生弱勢科目以及學生不熟悉的知識點,再通過有針對性的輔導,為學生總結歸納模型題目的解題方法,讓學生掌握各種實用的解題技巧。此外,教師還要緊緊圍繞考綱內容進行教學,習題也緊扣高考考點,用歷年文化課考試真題以及仿真卷對學生進行測驗,讓學生更有目的、更高效地復習,從而在短期內迅速提分。這個過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發揮微課、慕課等教育資源的優勢,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時空局限,為體藝特長生提供更多、更靈活的文化課學習機會。
例如,體藝訓練教師可以聯系各科任課教師,按照體藝特長生的訓練節奏,讓各科任課教師將教材上的知識整理成一個個模塊并制作成微課視頻,然后將這些微課視頻發送給體藝特長生,讓學生充分利用訓練間歇的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一是體藝訓練教師在訓練的間歇時間督促體藝特長生完成微課視頻學習,獲取文化課知識,補足課堂學習時長的不足。二是將微課儲存在云端,體藝特長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空閑時間或學習情況,隨時調取相關的微視頻完成學習。微課能夠滿足體藝特長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水平進行快慢、暫停和回放等操作,便于體藝特長生學習新知、鞏固知識、延伸記憶。
由此可見,信息技術與文化課程的結合,能夠滿足體藝特長生模塊化和碎片化的學習需求,使體藝特長生能夠根據自己的體藝訓練節奏,安排自己的文化課學習,補足文化課時的不足,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文化素養。
總而言之,各學校應結合國家相關政策、學校自身特點與優勢,建立完善的校內管理制度,最大化地發揮各種資源的作用,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適合本校的體藝特色發展路徑,以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多元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金榮.普通高中藝體生特色教學管理策略[J].新課程(下),2018(9).
[2]陳永忠.藝體特色教育在普通高中的初步實踐[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1(4).
[3]程永康.創建多元培養模式 推進特色高中建設[J].吉林教育,2018(5).
[4]代水興.試論普通高中藝體生特色教學管理策略[J].高考,2019(18).
【作者簡介】李東晏(1983— ),女,漢族,廣西賀州人,大學本科學歷,學士學位,一級教師,現就職于賀州市第五高級中學,主要研究高中語文教育教學和教育管理。
(責編 卓 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