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秋湘
【摘 要】本文分析高中美術教學忽視學生創意實踐素養培養的現狀,論述柳州高級中學“基于創意實踐素養培養的美術校本課程的實踐與研究”成果,提出高中階段美術學科發展學生創意實踐素養的具體策略和教學實踐。
【關鍵詞】大單元教學 高中美術 創意實踐素養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30-0146-03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標》)指出,美術課程的五大核心素養為圖像識別素養、美術表現素養、審美判斷素養、創意實踐素養、文化理解素養。其中,創意實踐素養是指學生學習和借鑒其他美術作品的創意和方法、收集和處理各種美術素材,然后根據主題或審美要求展開創意想象和構思,創作出創新性作品的素養。培養創意實踐素養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創造能力,形成學科核心素養,符合新時代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采用大單元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意實踐素養。大單元教學是以“主題—探究—表達”為核心的一種教學模式,具體而言就是讓學生圍繞一種情景化主題,完成真實性的學習任務,加深對學科知識的理解。這一教學模式既注重啟發性主題的設置,又關注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同時關注發展學生的表達能力、創造能力,正與培養學生創意實踐素養的目標相符合。
一、高中美術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一)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當前,高中美術課堂仍然普遍存在只注重知識與技能傳授而忽視學生思考和實踐的現象。課堂上,教師仍舊扮演著“主導者”“傳授者”的角色,通常采用一課一練的方式教給學生某個知識點,然而由于缺乏常態化的實踐練習,學生很難對這些知識與技能有深刻理解和掌握,也難以體會美術在培養創新意識方面的作用。同時,高中美術課程教學內容非常龐雜,但課時少,教學內容往往無法全部完成,教師只能選擇比較重要的知識點進行教學,這就造成了知識碎片化、表面化,不利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教師隊伍綜合素養較低,學校支持力度較小。目前,高中階段美術教育很難實現發展學生創意實踐素養的目標,究其原因有二:一是要求教師具備更高的綜合素養,但由于美術學科長期不受重視,致使不少教師疏于專業技能的提升,創新能力、現代信息技術運用能力較低;二是開展創意實踐課需要學校的資金支持,購買相機、攝像機、模型等必要的教學器材及耗材,但由于不少學校不重視美術教育,這方面的投入自然很少甚至不列入辦學資金預算。
(三)教學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脫離。目前,大多學校使用的美術教材是由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這套教材的內容選擇、呈現方式、教學活動設計、版式設計等,都與當今學生的現實生活、審美要求等存在一定差距。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如短視頻拍攝剪輯、漫畫、數字繪畫、攝影攝像、圖像處理等,這套教材就很少呈現,這就導致高中美術課與生活脫節,單調沉悶,缺乏新意,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課堂效率低下。
(四)學習評價的內容、方式過于單一。美術學科長期被視為“副科”,對于學生的學習質量沒有考核要求,學習評價的方式過于單一且枯燥。目前,美術教師常用的評價方式有兩種:一是讓學生交一份期末作業,根據作業情況給出相應分數;二是根據每個班每學期的整體表現情況,給全班學生打一個分數。而為了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不少教師往往傾向于選擇第二種評價方式。這樣的方式過于簡單,對于反推美術教學改進、提升沒有實質性意義,對于發展學生的素質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幫助。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切實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效率,發展學生的創意實踐素養,柳州高級中學美術教師團隊從2019年開始了“基于創意實踐素養培養的美術校本課程的實踐與研究”。研究過程中,我們引進了大單元教學理念,研發了一系列主題式大單元教學課程。主題式大單元教學課程,即采用主題式大單元教學設計,讓學生共同經歷“像藝術家一樣創作”的過程,最終完成創意作品創作并進行有深度的展示、評價和交流。這樣的課程突破了過去一節課教一個知識點的模式,以某一主題學習任務為統領,將零散、碎片化的知識點有機整合為一個整體,利用兩個及以上的課時引導學生進行主題式合作探究,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知識體系。
創意攝影校本課程,是我校研發的主題式大單元教學課程體系中的一門特色課程。整個課程具體分為四個課時、六個環節(即主題確立、作品欣賞、技法學習、構思創意、創作實踐、展示評價),主要指導學生完成錯位攝影作品創作。下面,筆者將具體分析創意攝影校本課程的教學流程和策略。
二、培養學生創意實踐素養的教學實踐
(一)在生活中選取學習主題,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境
藝術來源于生活,藝術靈感是從生活的感受、體悟中獲得的。尤其是對于美術教學而言,我們的教學核心目標之一,是通過將美術學科與學生生活相融合,以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提高藝術創造力。創意實踐素養是高中學生需要發展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之一,其核心意義在于引導學生真實地觀察生活,反映現實需求,并用創意作品回應現實需求。可以這么說,培養高中學生創意實踐素養的根基是生活。
因此,要想有效落實高中學生創意實踐素養培養工作,教師首先要深入分析學生生活、學校實際,從生活實際中挖掘教學素材,結合學校情況選擇貼近學生實際的創意實踐學習主題,然后據此設計教學。確立主題是進行創意實踐素養培養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貼近學生現實生活的主題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激活學生的興趣點,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在完成創意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感受美術的魅力。
每年11月的校慶日,我校都會舉辦一系列慶祝活動,學生會沉浸在各種活動中,這時就需要通過照片或是視頻的方式,將這些歡樂時光定格下來。這為我們開展創意攝影校本課程提供了豐富的教學素材。為了給學生留下美好的回憶,同時滲透感恩教育、審美教育等內容,我們設計了“神奇校園之錯位攝影”的教學主題。校慶活動是學生非常喜愛、參與度非常高的校園活動,結合這一活動設計創意攝影主題,既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又能很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強學生對學校的熱愛和感恩之情。在主題的引領下,學生們自主設計造型、自主選擇拍攝角度和方式,最終完成了1000多份以人物為主要對象的錯位創意攝影作品,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教學效果。這一活動是創意攝影校本課程的第一課時,也是該課程的第一環節——主題確立環節。
除了校慶活動,每年的運動會、科技節和每次文藝表演活動等,以及清明節、勞動節、國慶、中秋節等節日,我們都會設計相應的攝影教學主題,讓學生充分發揮藝術想象力、創造力,用鏡頭真實記錄下自己每一刻的所見所感。生活為學生學習美術提供了原材料,活動是引領學生深入挖掘生活的藝術內容和內涵的媒介。培養學生的創意實踐素養,教師應以生活為根、以活動為載體,在生活實際中選擇學習主題,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境。
(二)通過四環節二課時,指導學生進行創意攝影實踐
同樣以上文提及的“神奇校園之錯位攝影”創意攝影課為例。學生根據主題完成第一課時、第一環節的學習后,進入到這節大單元課程的第二學習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習包括“作品欣賞→技法學習→構思創意→創作實踐”四個環節,需要安排兩個課時。為了落實好這四個環節,教師首先將錯位創意攝影課的基本問題分解成若干個具有指導學生學習意義的小問題:一是通過設計“錯位攝影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的問題,指導學生落實作品欣賞環節;二是通過設計“錯位攝影的類型有哪些,應該如何拍攝錯位攝影作品”的問題,指導學生開展技法學習環節;三是通過設計“我應該如何用錯位攝影作品表現學校元素”的問題,指導學生進行構思創意環節;四是通過設計“我應該如何用錯位攝影作品表達我對學校的情感”的問題,指導學生完成創作實踐環節。
設計這四個教學環節的目的在于,通過有梯度、有啟發指導意義的小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思考、分析、討論和創作,在提升學生觀察分析、鑒別欣賞等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從而將“創意”內化為學生的學習行為、實踐行為。
結合四個環節的教學目標,我們設計了兩個課時的具體教學流程:第一課時主要完成作品欣賞、技法學習、構思創意三個環節。這一課時的教學,教師首先從學生拍攝的1000多份校慶活動錯位攝影作品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50張照片作為欣賞對象,然后將全班學生分為9個小組,各組組員在小組長的帶領下,根據教師提供的學習任務單,對這50張照片進行分類、對比、分析,主要分析、學習這些照片的拍攝角度、拍攝技巧、構思創意、造型設計等,嘗試總結歸納出能夠有效完成錯位攝影作品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各小組還要進一步收集相關材料,進行創意構思,設計本組的創意方案,為下一步的實踐創作做準備。
第二課時主要進行創作實踐。學生根據上一課時制訂的創意方案,在校園中尋找合適的位置、場景,自主設計造型、動作,自主選擇模特、內容和形式,完成照片的拍攝創作。在這一課時中,學習小組組長充當導演的角色,其他組員則扮演攝影、編劇等角色,學生們按角色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很好地完成了拍照實踐,共同創作了很多精彩作品。
通過四環節二課時,教師引導學生欣賞、分析具體作品,學習錯位攝影的技法,然后指導學生進行攝影實踐,讓學生學會運用這些技法。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適時指導、點撥,幫助學生解決碰到的具體問題,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體現,真正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采取多元化評價方式,切實提升學生的創意實踐素養
教學評價是教育教學中不可或缺、關鍵性的一環。有效的教學評價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下一步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數據、指明改進方向,有利于教育教學的改進、優化。
在“神奇校園之錯位攝影”創意攝影課的授課過程中,我們設計了兩種評價方式:課堂評價和展示評價。所謂課堂評價,即在完成“四環節二課時”后,我們設計了課堂評價課。課堂上,我們首先要求各學習小組對本組的錯位攝影作品進行歸類、分析,寫出本組的創意設計和實踐體會,然后根據教師羅列的評價標準和量規進行組內自評、互評,完成評價表并選出本組的優秀作品,參加全班的優秀作品評選活動。其次,由美術課代表扮演“頒獎主持人”,各學習小組派代表組成“班級評委”,各小組內組成“答辯團”,“主持人”根據評價標準和量規對各小組提問,小組“答辯團”回答“主持人”的提問,并闡述本組創作某一錯位攝影作品的構思、意圖和內涵,“班級評委”根據各小組的闡述評選出班級優秀作品,最后由教師做適當的補充和總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了自評、互評等評價過程,在評價中進一步深入理解了拍攝錯位攝影作品的各種技法。
展示評價是通過展示活動和宣傳報道進行評價,主要有以下三種形式:一是通過學校的櫥窗、長廊、功能室墻壁等真實環境,展示學生在校慶活動、課堂拍攝實踐中的優秀作品,既讓學生獲得一種榮譽感、成就感,持續激發學生的興趣,又在學校內營造一種濃厚的創意實踐氛圍;二是利用學校官網、學校公眾號、QQ空間等平臺,推送學生的優秀攝影作品,擴大了展示的空間,豐富了評價的方式;三是借助柳州市青少年宮、柳州市群眾藝術館、柳州市圖書館等場所,以及柳州本地的電視臺、報紙等媒體,開展學生攝影作品公益文巡展,進一步擴大學生作品的影響力。
通過多元化、嵌入式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再次回顧了此前所學的知識、技法,加深了學生對錯位攝影的理解,進一步豐富了“神奇校園之錯位攝影”創意攝影課的教學內涵,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學有所得。
大單元教學改變了長期以來高中美術以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方式,有效消除了脫離學生現實生活和學習內容、形式、評價單一的弊病,學生積極參與、自主探索,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與合作的快樂,發展了創意實踐素養,為學生今后的創新能力的提升、審美素質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大根.基于美術核心素養的大單元教學[J].中國美術教育,2019(6).
[2]尹少淳.學科核心素養的抬升與降落:以美術學科為例[J].基礎教育課程,2018(2).
[3]鐘啟泉.單元設計:撬動課堂轉型的一個支點[J].教育發展研究,2015(24).
(責編 施景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