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老年服務涉及多種產業范疇,是產業融合的產物。本文通過對廣西老年醫療資源的分布與養老服務機構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提出發展優質老年服務具有實現老年服務跨邊界融合及滲透、增強老年服務資源吸引力、競爭優勢明顯、提高區域整體價值等特點;發展優質老年服務,可以通過資源優化、產業結構優化等方面促進廣西老年服務業的轉型升級,將廣西人口老齡化給政府帶來的多重壓力轉變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關鍵詞:老年服務業;養老服務機構;老年醫療;老年旅游
本文索引:吳東霞.廣西老年服務業的發展研究[J].中國商論,2021(24):-122.
中圖分類號:F7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1)12(b)--06
廣西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顯示,全區常住人口為5012.68萬,年齡在60周歲及以上的人口為836.38萬,占比16.69%(其中65周歲及以上的人口為611.41萬,占比12.20%),屬于輕度老齡化的狀態。但是相對這個日益龐大的消費群體而言,廣西老年服務業發展得不夠完善,機制不夠健全。本文從產業融合的角度,討論了老年服務跨邊界融合及滲透的實現途徑,以增強老年服務資源吸引力、提高區域整體價值、促進廣西老年服務業的轉型升級,將社會老齡化給政府帶來的多重壓力轉變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或成為增加勞動就業崗位的著力點。
1 國內外研究
目前,國外對老年服務領域的學術研究要早于我國,所獲得的研究成果更為深入,涉及的研究維度也較廣泛。在歐美等國家,健康老人可以持續工作以負擔家庭生活開支,所以老年人退休再就業[1]是很正常的事情,日常居家老人對社區服務信息的認知[2]問題也得到了很多學者的關注。另外,由于早期西方發達國家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移民,所以學者對移民群體人口老齡化問題[3]的關注也在與日俱增。更值得關注的是,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老年人在退休后擁有了大量的閑暇時光,對世界的求知欲更加強烈,因此,應該對老年游客,尤其是富有的老年旅行者進行分析,了解他們的旅行動機、需求和健康問題,為他們的個性化需求提供創造性的解決方案 [4]。
國內的學者對老年服務領域的研究則更多從老年醫療管理視角,學習歐洲長期照護模式 [5]的管理機制、研究老年護理機構發展[6]和老年人社區護理服務的需求[7]等;從老年學教育[8]方面進行人才培養;從老年人健康影響因素[9]研究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從老年旅游動機與制約因素[10]研究老年旅游的相關領域等單維度的研究。而從中國養老服務體系[11]、老年服務業發展[12]等宏觀、綜合視角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少。
2 發展老年服務業的現實意義
2000年中央政府發布文件宣告我國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至今,國內關于老年服務業的相關政策層出不窮,逐漸從“養老服務”這一整體范疇向“健康養老”“老年旅游服務行業標準”“社區服務中心”“老年旅游”“老年教育資源”等具體的方向發展,也預示著我國老年服務業正在向一個完備的產業體系邁進。
由于老年服務業的服務主體是老年人,鑒于不同民族、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健康狀況、不同成長背景、不同經濟條件下的老年人具有不同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所以老年服務業注定是一個復合型產業。因此,優質的老年服務需要從老年人的生理健康水平、老年醫療服務的供給、養老服務機構的質量、居住區域所能提供的醫療條件、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多維度、多層次規劃、引領,才能打造出一個不斷完善的老年服務體系,提高廣西老年服務的質量,增加廣西優質老年服務的區位優勢。
3 廣西老年醫養服務業的發展現狀
老年服務業是以老年群體為核心開展經營的,老年群體依據身體的健康程度大致可分為:生活可自理的老人、半失能老人、失能老人和認知功能障礙老人等。生活可以自理的老人,是指身體健康的老人或者依賴藥物維持身體機能但行動自如的老人;半失能老人指身體功能部分缺失,生活中需要醫療器械輔助才能正常生活的老人;失能老人指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認知功能障礙的老人指患有老年癡呆的老人。由于其特殊的生理情況,絕大多數老年人依賴于能夠提供醫療藥用品、診療技術的醫療機構和日常生活護理的養老服務機構。因此,對廣西老年醫療和養老服務資源的分布和構成進行分析,有助于提高區內老年醫養服務業的競爭優勢。
3.1 廣西老年門診和老年病科室的分布狀況
本文通過對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公開的62家三級甲等醫院(數據截至2021年3月)進行了官方網站查詢、電話訪談后得出以下結論。
如表1所示,在62家醫院里開設老年病科室的醫院共有23家,其中南寧市11家,占總數的47.8%,而梧州、防城港、欽州、百色、河池、來賓六個地級市中所有的三甲醫院都未設置獨立的老年病科室,這說明廣西區內的老年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雖然綜合醫院的各個專科科室都可以為老年人提供診療服務,但是由于老年人生理機能衰退造成的諸多不便和對線上掛號、現代便捷支付方式等智能技術知識的盲區,單獨為老年人設立就醫門診和住院病房是發展高質量老年醫療資源的方式之一。因為老年群體最關心的是如何通過幸福、安康的方式度過健康、獨立的余生,開發以老年人為中心的綜合醫療服務體系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有效解決途徑之一[13]。
3.2 廣西養老服務機構的發展現狀
201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出臺文件《關于建設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意見》提出:鼓勵養老機構為周邊社區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本文依據養老網顯示的養老服務機構的數據整理得到:廣西壯族自治區14個地級市共有428家養老服務機構(數據截至2020年8月),具體分布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在這428家養老服務機構中,經營床位數量≥500個的養老機構全區只有20家,約占總數量的4.67%;經營床位數量=50個的機構有315家,約占總數量的73.6%。因此,目前廣西的養老服務機構是以小型經營機構占主體的經營模式。此外,數據顯示可接受異地老年人入住的養老機構有76家,占總數的17.8%,且大多分布在南寧、桂林、北海等經濟、交通都較為發達的地區。說明這些養老服務機構在規劃之初,設定的發展方向就沒有局限在全區范圍內,而是設想通過發展跨區域的優質老年養老服務產業來達到創造收益的目的。但是,全區現有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836.38萬,與當前養老機構所能提供的81238個床位的比例是102.95∶1,這兩個數據之間的差異相當大。
此外,如果再有計劃發展跨區域的養老服務產業,以為區外的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來拓展市場份額的話,就現有的服務水準而言,是沒有絕對優勢的。因為小型養老服務機構所能提供的大多只是日常生活的護理服務,而類似就醫問診、專業的醫療救治服務項目和相關的醫療檢查器材,還有醫務室、康復保健室等醫療硬件設施只有少數大型養老機構和醫院可以提供。因此,廣西現有的養老服務體系不夠完善,養老服務機構所能提供的產品過于單一,與老年醫療資源的結合不夠緊密。
3.3 廣西老年醫養服務業人才培養現狀
近幾年盡管在政府的大力引導下,社會商業資本開始聚焦在老年群體上,但廣西養老服務業的發展還是不盡如人意,最根本的原因是養老服務專業人才緊缺,高校、職業院校等培養人才的進度趕不上社會老齡化的速度。另外,半失能老人和失能老人所需要的“醫養結合”“康復治療”等將分別由醫療技術人員和養老護理人員提供。由于醫學的特殊性,不僅醫療技術人員需要具備相應的學歷背景和相關從業資格,負責照顧生活的養老護理員還需要具備一定的老年醫學知識,或者經過培訓后才能勝任工作。然而,目前負責養老護理員培訓工作的機構大多是家政公司,依據不同公司的業務能力和經營狀況所培訓出來的人員水平參差不齊,沒有形成一個專業的體系。因此,廣西內養老資源在供需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
4 廣西老年文化教育、旅游服務業的發展現狀
與過去老年人只能居家依靠子女生活的時代不同,現在老年群體的生活逐漸自由化、多樣化,具體包括居家養老、社區養老、養老服務機構養老、異地旅游養老等形式安度晚年。老年生活方式的變化也改變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由于成長年代、文化傳統的影響,老年群體十分重視社會關系,對子女也有很強的情感依賴[14]。然而據2015年的數據統計,廣西65周歲及以上空巢老人的家庭有675634戶,占全國空巢家庭總數的30.6%[15]。因此,通過發展優質老年文化教育和旅游服務業提高廣西老年群體的生活質量,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消除他們的孤獨感,是促進廣西老年服務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路徑。
4.1 廣西老年大學發展現狀
從國家發布相關政策的演變過程可以看出,養老服務業的引導逐步從促進養老產業的形成和發展等方面,向注重老年群體的生活品質和精神需求轉變,立足于提高我國養老服務產業品質的層面來看,這種轉變絕對是一個質的飛躍。廣西老年大學已經成立30多年,現已發展成為集老年教育/科研、老干部活動、老干部黨員培訓為一體的綜合性學校。文化教育可以給予老人一個更加充實的精神世界,也能改善老人退休后看電視、看報紙、買菜做飯的單調生活,用琴棋書畫等文化藝術打開老人“活到老學到老”的多彩世界,充實并豐富老人的思想境界,讓他們成為快樂的老年人。然而,廣西老年大學只在南寧市設有分校,沒有普及到其他地級市,而且主要接收對象是離退休干部,由于地域和身份的限制,并不能為全區所有希望就讀的老年人提供服務,所以其能為廣西老年服務業發展提供的助力非常有限。
4.2 廣西異地旅游養老產業發展現狀
隨著老人經濟能力的提高和思想觀念的轉變,他們的養老方式不再拘泥于傳統的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南“飛”過冬,北“漂”避暑,養生養老的同時,旅游度假的新興模式正在被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所接受[16]。老年人出于追求身心健康的動機,向環境、氣候、景觀更好的地方進行旅游遷移,因此被稱為“候鳥老人”[17]。候鳥型養老是一種旅游養老的生活方式,不僅可以促進被選擇目的地第三產業的發展,帶動地方經濟的增長,還可以作為家庭養老的有效補充方式,促進社會養老的發展,同時有利于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養老壓力[18]。目前,以北海市和長壽之鄉巴馬瑤族自治縣為例,廣西養老旅游產業的發展已有一定的規模,但是在應對本地人口快速老齡化與外來老年群體季節性流入產生的公共空間缺乏、服務設施不足、宜居環境惡化等問題時,城市空間發展面臨諸多挑戰。
5 廣西老年服務業的現存問題
5.1 廣西政府及相關經營機構對老年群體的真實需求了解不足
第一,現在的老年群體都經歷過新中國成立初期國民的艱苦生活,“節儉”的生活觀念已經融入潛意識中。尤其是跟子女孫輩一起生活的老年群體,因為子女都需要外出工作,所以照顧孫輩自然變成了退休老人生活的一部分。在我國,0~3歲的兒童由“爺字輩”為主要照顧者的家庭占比是31.7%[19]。所以,勤儉的生活理念和圍繞孩子生活的狀態,很難讓老年人有時間關注自己的內在需求。
第二,老年人退休后的工資收入,相比工作時大多有一定幅度的減少。加之,老年群體的生理機能有不同程度的老化、減退,每個月都會有一部分開銷用于藥品的購買。依據現有的研究表明,我國老年人的主要照料者還是來自家庭成員的支持,當參與CLHLS調查的老年人需要協助進行自理能力活動時,照顧者大多是家庭成員;超過一半的老年人表示他們的醫療費用主要由子女或者子女的配偶支付[20],這說明許多老人并不能完全主導自己的生活。
5.2 廣西尚未建立全面、配套的老年服務產業結構
老年服務業是集老年群體衣、食、住、行、文化和娛樂等于一體的龐大的消費市場和綜合性產業體系,與上、下游產業有著很強的關聯性和連鎖效應,這種連鎖效應不僅非常有利于我國現階段產業結構的整合和優化升級,還有利于促進整個國民經濟健康、穩定地可持續發展[21]。盡管政府出臺的養老福利政策每年讓很多老年服務經營機構享受到實實在在的福利,但是從目前來看,廣西不管是在老年醫養服務業方面還是在老年文化教育和旅游等方面,各個領域都是獨立經營,沒有產業融合的跡象。然而,想要讓老年人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必然要做到產業優化和整合,構建一個完善的產業結構體系。
6? 發展廣西區優質老年服務業的途徑
6.1 加大老年服務跨邊界融合及滲透的力度
不管是“醫養融合”養老模式的開發、老年異地旅游養老市場的配套服務,還是老年人再就業,都涉及一個跨邊界融合及滲透的概念。老年服務業本身就是復合型產業,涉及面寬泛也是制約優質老年服務業發展的因素之一。我國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已經20余年,目前老年服務業的發展仍然滯后,原因就是產業之間不能形成協同發展模式,只有各行業之間相互融合、滲透,才能共同創造優質的老年服務體系。
6.1.1 “醫養融合”的發展模式
養老服務機構要“醫”“養”兩手抓。因為在醫療領域中,老年人的身體狀況還是需要“望聞問切”等檢查,診斷后才能對癥下藥,所以要想把優質服務轉變為經濟增長,老年“醫養”要融為一體。尤其針對居家養老的老年群體來說,醫護人員為其提供上門醫療服務是大勢所趨。廣西北海市人民醫院和北海市中醫院兩家醫院設置的家庭病床科就在順應這一趨勢,為行動不便、就醫困難、適用于家庭監測治療的老年病人提供全程的家庭醫療服務。未來,上門醫療服務是為老年病人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的關鍵所在。
6.1.2 老年異地養老旅游
在《旅行社老年旅游服務規范》文件里,將年齡在6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旅游產品消費者定義為“老年旅游者”,英文為elderly tourists。但是,年齡本身并不能預測老年人是否有旅游需求,而是要與個人所處的生活階段、社會文化背景等要素結合,才能構成這一群體成員的旅行傾向[22]。此外,現有的文獻研究很少關注旅游行為對老年游客福祉的影響,在老齡化研究議程中也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這是很多旅游企業在經營中對老年旅游者的特點和關注點,以及對他們不同的旅游消費方式缺乏了解的表現[23]。結合老年群體的生理因素進行綜合考慮,未來要想老年群體盡可能長時間地獨立和不受限制地參與旅游活動,旅游專業人員、導游和城市導游就需要進行必要的老年學和老年醫學的培訓、教育[24]。
6.2 構建“醫、養、游一體化”老年服務產業體系
結合20世紀80年代我國政府推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如今由“雙獨生子女”構成家庭的群體正面臨著“四位老人、兩位中年人、一位/兩位/三位孩子”(2021年國家放開三胎政策)的家庭結構,兩個工作的中年人要負擔起三個小家庭的生活重擔,這種空前的家庭生活模式無力全面支撐“養兒防老”的傳統生活觀念。結合廣西區桂政發2015年文件中規劃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的內容,大力發展老年健康旅游,可以緩解老年醫療短缺與養老設施不足的問題[25],如果未來全區達成“醫、養、游一體化”的社會養老服務產業體系,不僅可以促進廣西區內社會資源和資金的有效配置,緩解醫療和養老設施不足的現實問題,還可以從整體上為政府節省老年醫療費用的支出。
6.3 完善養老服務人才培養體系,提高養老護理員的職業技能素養
相比醫生和護士這些已經有成熟培養體系的醫務工作崗位,養老護理員是近年來我國新出現的職業技能培訓項目,目前尚未形成完備、規范的培訓模式和體系[26]。養老護理員的培養實質上是職業技能的培養,所以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由衛生職業技術學校、醫療機構和養老服務機構三方聯合培養是快速、高效的人才培養方式之一。養老機構招收愿意從事養老護理工作的人員,把他們送到衛生職業技術學校集中學習老年醫療理論知識,等到理論知識學習考核通過后,把醫療機構的臨床科室作為培養養老護理員的實踐基地。一方面可以為醫療機構增加護理勞動力,另一方面,可以讓接受培訓的人員通過一線的實踐操作學習到專業的護理知識,從而提高養老護理員的技能素養。
另外,對于正在養老服務機構從業的護理員可以采取定期“培訓+考核”的方式提高他們的職業技能,由醫學院校的任課教師或者具有老年護理臨床帶教資質的護士/護師定期到養老服務機構對護理員進行專業的技能培訓、考核,依據考核成績劃分不同的工作等級,養老機構依據等級的高低調整護理員的收入水平,從而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最終達到提高全區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Bornstein,J.M.Retraining the older worker: Michigan’s experience with senior employment services[J]. Career Dev1986(13):14-22.
[2]Keller, K.L., Flatten, E.K. & Wilhite, B.C. Friendly visiting as a means of informing homebound senior citizens of health-related community services[J].Community Health, 1988(13):231-240.
[3]Ahaddour, C., van den Branden, S. & Broeckaert, B. Institutional Elderly Care Services and Moroccan and Turkish Migrants in Belgium: A Literature Review[J].Immigrant Minority Health 2016(18):1216-1227.
[4]Bulut, C., Nazli, M. Senior Millionaires and their Travel Behaviours: the Case of Turkey[J]. Population Ageing, 2020.
[5]張亮,黃麗珍,張章博,等.借鑒歐洲長期照護模式,發展我國正式居家照護和機構長期照護[J].老齡科學研究,2020,8(9):68-79.
[6]葉露,王娟娟.上海老年護理院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探討[J].中國衛生資源,2005,8(1):23-24.
[7]Gu, T., Yuan, J., Li, L. et al. Demand for community-based care service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the elderly in affordable housing communities: a case study in Nanjing City [J]. BMC Health Serv Res 2020(20):241.
[8]趙恩蘭,宋麗萍.論老齡社會與高職院校服務人才的培養[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4,33(5):53-56.
[9]寧小春,賴銀娟,吳昌淘,等.廣西60~69歲老年人體質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J].現代預防醫學,2020,47(11):2030-2034.
[10]劉力.老年人旅游動機與制約因素[J].社會科學家,2016(3):91-95.
[11]劉曉靜,張繼良.中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理念、路徑及對策[J].河北學刊.2013,33(2):123-127.
[12]唐鈞.中國老年服務的現狀、問題和發展前景[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5(3):75-81.
[13]Kim, YS., Lee, J., Moon, Y. et al. Development of a senior-specific, citizen-oriented healthcare service system in South Korea based on the Canadian 48/6 model of care [J]. BMC Geriatr 2020 (20):32.
[14]劉暉.聚焦銀發經濟: 2019中老年線上消費趨勢報告[EB/OL].2019.https://socialone.com.cn/focus-on-yinfa-ec-2019-online-consumer-trend-report-2020/
[15]黃立強.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廣西各市人口老齡化問題研究[J].中國商論,2020(20):168-170.
[16]莫海量.廣西養老環境的地域特征與養老產業發展模式研究[J].規劃師,2012(28):258-261.
[17]王珂,徐紅罡,趙瑩.季節性退休移民的日常行為與身心健康關系: 候鳥老人的綠色空間暴露分析[J].人文地理,2021,36(1):39-55.
[18]王彩燕.候鳥型養老模式研究: 以廣西北海市為例[D].南寧:廣西大學,2017.
[19]張航空.兒童照料的延續和嬗變與我國0-3歲兒童照料服務體系的建立[J].學前教育研究,2016(9):14-22.
[20]Feng, T. The health status of China’s elderly and their demand for healthcare services[J]. China popul,2020(3):327-342.
[21]黃清峰.中國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4.
[22]Alén, E., Losada, N. & Domínguez, T. The Impact of Ageing on the Tourism Industry: An Approach to the Senior Tourist Profile[J]. Soc Indic Res, 2016(127):303-322 (2016).
[23]Patterson, I., Balderas, A. Continuing and Emerging Trends of Senior Tourism: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Population Ageing,2020(13):385-399 (2020).
[24]Reidl, A., Meiners, N., Pallauf, M. et al. Gerontologische Aspekte in der Tourismusforschung[J]. HBScience,2012(3):164-171.
[25]唐敏,吳海波.基于中醫藥特色的老年健康旅游供需矛盾問題研究[J].國外醫學衛生經濟分冊,2017,34(1):35-38.
[26]王鳳,徐萍,葉國英,等.國內外養老護理人員培訓現狀[J].護理研究,2016,30(6B):2060-2062.
作者簡介:吳東霞(1991-),女,回族,河南周口人,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專業。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derly Service Industry in Guangxi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 Dongxia
Abstract: Elderly services involve a variety of industrial categories and are a product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By analyzing the distribution of medical resources for the elderly an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elderly service institutions in Guangxi,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lderly service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hieving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and penetration of elderly services, enhancing the attractiveness of elderly service resources, having obvious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enhancing the overall value of the region.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lderly services can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Guangxi’s elderly service industry through resource optimiza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turn the multiple pressures brought by the ageing population of Guangxi to the government into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s.
Keywords: elderly service; elderly service institutions; elderly medical health; elderly tour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