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化的發展,不僅僅在網絡方面帶來了改變,還為傳統建筑行業帶來很多機會。BIM在建筑工程方面的應用,可一定程度上降低裝配式建筑的施工成本。本文重點介紹BIM技術在裝配式建筑不同階段上的應用。
關鍵詞:BIM技術;裝配式建筑;成本控制
前言
經濟的快速發展也為建筑工業帶來了蓬勃的發展,特別是最近幾年提倡的裝配式建筑。但裝配式建筑沒有充足的發展時間,市場競爭不夠充分、技術不夠成熟等原因導致裝配式建筑施工成本增加。BIM作為一種模擬的、可視化技術,補充了許多不足,讓裝配式建筑活躍在各個施工項目。
一、BIM技術在裝配式建筑成本控制中應用的意義
裝配式建筑在結構上與傳統建筑結構具有一定差異,傳統建筑大多是在施工現場進行混凝土的施工,攪拌與澆筑,裝配式建筑與其不同的是,首先在工廠中完成施工所需構件的制作,然后將成品運輸至施工現場進行裝配。現場只需要做好預留孔洞的準備工作使其與構件相匹配即可進行下一步澆筑工作,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現場施工的壓力。但仔細探究后發現裝配式建筑對模擬施工、可視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BIM技術的出現與應用較好地彌補了此項弊端,裝配式建筑在BIM技術的支持下將施工效果可視化,對施工工序進行了保障,避免了由于可視化不足而導致的成本浪費,從而節約裝配式建筑的施工成本[1]。
二、BIM技術在裝配式建筑成本控制中的具體應用
(一)設計階段
在進行裝配式建筑施工時,BIM技術能夠根據平面圖紙的各項信息,構建設計模型,對整個工程中需要進行裝配的構件進行匯總建模分析,通過建筑預演提前發現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問題,然后通過對這些問題的逐個解決,避免重復進行設計方案的修改導致方案成本的增加。由于設計方案的出圖模式發生了轉變,工程施工的設計圖紙可以直接由BIM模型生成,極大地提高了圖紙的精細程度,使材料的統計更加精準,將方案設計的成本再度降低,保證了后期工程的順利進行。
(二)投標階段
在投標階段運用BIM技術,可以把傳統計量的計算誤差降到最小。BIM技術的應用能夠對所有裝配的構件數量、種類、規格等信息進行精準的統計,并根據進度安排進行模擬,對項目作出準確詳細的成本分析,進而指導投標報價。
(三)施工階段
通過BIM技術構建好模型,可以使資源配置更為合理。施工的決策方可以對建樹的目標與更加直觀的了解,減少盲目施工帶來的成本浪費。通過完善平面圖紙中的預制構件和支架問題的不足,做好購買清單,合理安排構件的加工方式,能夠解決施工現場施工場地面積不夠的問題,在節約成本上起到良好效果,精準安排施工。
裝配式建筑由于自身發展不完善,在對施工項目的管理上無法做到沉浸式體驗,因此,在現實施工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大量的人力資源和物力得不到精準評估的現象,造成施工材料的過度消耗或者資源、人手不足[2]。而BIM技術能夠通過整合實際施工現場,進行3D建模,明確預留孔洞的位置與大小,避免裝配過程中出現孔洞不適配的問題,減少在施工過程中出現的突發因素,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到早發現、早解決,保證每一步重要工序的循序漸進,不出現耽誤工期的情況,通過對施工工序以及施工材料的精準控制實現建筑施工成本的把控。
(四)竣工結算
項目施工的最后,要對竣工結算的成本做一個整體清算,這包括工程全部的工作量、相關人力和物力損耗的大量數據比對。裝配式建筑在工廠預設方面花費的成本需要精確的數據支持其竣工結算,傳統結算在核實此類成本時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確保核算結果的準確,而BIM技術充分結合了現代化的計算機技術、先進的三維數字技術,輕松獲取裝配建筑中各項構件預設花費的成本,通過把各個預制構件的信息進行整理,大量節省時間和精力的損耗,經過數字化、信息化和集成化的手段,完成數據的比對。
結語
BIM的應用,使平面圖紙實現數字化的改變,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裝配式建筑項目成本高、現場施工突發情況多等問題,促進裝配式建筑整體健康的積極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天佑.基于BIM技術的裝配式建筑成本控制應用及案例分析[J].建材與裝飾,2020(09):134-135.
[2]朱敏,張哨軍,孫靜,等.基于BIM技術的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成本控制研究[J].價值工程,2019,38(30):268-270.
作者簡介
余祥文 (1984年),男,湖北武漢人,漢族,現職稱:高級,學歷:碩士,從事:工程經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