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海芬
摘 ?要:大單元教學模式的應用在初中語文教學環境中的應用是極為重要的,教師能夠在執行教學任務的過程中為學生提供更多優質的教學材料,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發展空間,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利用自己的智慧解決語文學習環節中的諸多問題,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接觸到更多方面的教學資源,切實激發學生的思考積極性,促進學生在課堂中踴躍發言。教師在執行實際教學任務的過程中應該設計出更多能夠符合班級學生實際需求的自學指導計劃,讓學生能夠依照科學合理的步驟參與到語文知識學習的情境中,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能夠借此機會得到提升,在潛移默化中養成主動思考的良好習慣。
關鍵詞:初中課堂;語文教學;大單元教學
教材是所有教學工作實施的重要依據,教師在執行任何教學任務前都應該對教材中各個單元的主題內容加以分析,并對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多角度展開探究,這樣才能夠在使用教材的時候讓其能夠發揮出最大的價值,課堂的教學效率能夠得以顯著提升。本文對現階段語文教師的授課方式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旨在幫助更多教師在執行語文教學任務的時候應用大單元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一、利用先進教學設備營造大單元教學環境
教師需要深刻意識到學生在學任何知識的時候都更加愿意積極參與到具有趣味性的學習環境中,教師在使用教學手段的時候也需要考慮到提升課程的趣味性,讓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順利進入到最佳的學習狀態,教師也能夠借此機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對整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加以研究,并根據實際情況應用最為適合的教學手段。尤其在講授一些描寫具體事物的文章時就應該積極應用此種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對研究語文的知識內涵具有更加廣泛的思路和更為高漲的興趣。比如,教師在講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課文的時候可以積極應用多媒體設備對每篇文章中的動物進行展示,讓學生能夠對相關動物朋友的可愛外表及與人之間的交互擁有清晰認知,從而學生會對人與動物乃至自然之間的關系能夠進行深度思考。同時,學生能夠在學習本單元文章后更加熱愛生活和自然,對自然界的各種事物都能夠更加尊重,并且能夠學會善待生命。最終,讓學生能夠對自然抱有敬畏之心,讓學生能夠擁有更加成熟的心智。
二、針對大單元主題制定語文教學活動計劃
議論文的學習對于提高學生多方面的思維能力是極為重要的,能夠切實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讓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到漢語言所具有的魅力,學生的思想境界能夠在學習相關文章后得到提升,其在思考各項問題的時候也能夠從多個角度加以思索,學生的看待問題更為全面,并且能夠養成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在整個單元文章學習結束后,能夠真正得到思維方式上的培養,其所需要做的是組織學生參與到后續的辯論賽中。在辯論賽當中,學生應該根據辯論的主題在腦海中找尋到適合的論證,并且需要仔細找到對方辯手語言上的邏輯漏洞。這一活動的舉辦,能夠切實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述能力,學生的潛在能力得到挖掘,在撰寫議論文的時候也會具備清晰的邏輯,可以說能夠從各個角度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學生的思辨能力能夠獲得顯著提升。比如,教師在講授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時,需要根據該單元文章的類別組織學生進入到相關的辯論賽中。比如,教師在講授完《敬業與樂業》后,讓學生以“敬業樂業”為主題進行辯論,思考“敬業”與“樂業”的關系,針對這兩個層面的重要性展開辯論,讓學生思考對于勞動者敬業和樂業哪個重要。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將敬業樂業與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類比,讓學生思考勤于學習和樂于學習哪個更加重要。讓學生能夠在成長的過程中進行多角度的思索。教師每講授完一篇議論文就需要組織學生參與到辯論賽中,幫助學生更好地思索文章的內涵,學生對于整個單元的主題基調能夠實現深層理解。
三、全面詳盡整合歸納大單元語文課程難點
在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的主題是存在較大差異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獲得各種能力的提升。其中,文言文的學習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而言是極為重要的學習內容,并且具有較高的難度。文言文的行文方式與現代漢語之間存在著很多的不同之處,學生在需要對其中的知識點加以充分理解,這樣才能夠在對立閱讀文言文的時候利用自己豐厚的知識儲備對其中的內容進行多角度的分析。但是,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實現的,相關學習內容也存在著較強的綜合性和復雜性,這就需要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不斷革新原本的教學理念,對整個單元的難點內容加以分析和整合,這樣能夠讓學生將所有文言文課文中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并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完善的知識網絡,學生在后續的文言文知識學習環境中,能夠積極運用自己的智慧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比如,教師在講授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知識的時候就需要對其中各種文言文課程的難點內容加以整合,并為學生制作相關的表格,讓學生能夠清晰了解到每篇文章中的核心內容,學習同一詞匯在古、現代漢語中的差異性,如《桃花源記》中“芳草鮮美”中的“鮮美”或者是“阡陌交通”中的“交通”。也需要接觸到大量的生字詞,如《小石潭記》中的“嵁(kān)”指的是不平的巖石,或者是“篁(huáng)竹”是竹林的意思等,這些知識切實拓寬了學生的詞匯量。同時,文言文或者是古詩詞在很多時候都會十分委婉地表述思想感情或者是闡釋某種道理,作者會借由事件或者是詳細描寫一些動植物表達自己的觀點,如《蒹葭》這首詩便借由蒹葭這種植物表述了綿長悠遠的思想之情。學生在研究文言文知識的時候,能夠獲得漢語言文學理解能力的提升,這對于完善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教師一定要針對此種教學單元展開知識點的整合,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對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具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應用教材之前一定要對每個單元對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促進作用加以研究,并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構建更為適合的自主學習環境,積極運用大單元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王光宗.指向核心素養的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J].甘肅教育研究,2021(05):32-35.
[2]陸群.大單元教學中創設真實情境的策略研究[J].中學語文,2021(26):59-60.
[3]于甜. 基于逆向設計理論的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設計優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