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曉玉
摘要:目的:剖析總結腦出血患者的急救措施。方法:60例腦出血患者以雙盲法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對照組30例行急診內科常規急救,觀察組30例基于對照組施加微創穿刺引流術。比較兩組急救效果、意識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癥情況。結果:觀察組急救總有效率較高,且意識恢復及住院時間較短,并發癥發生率較低,與對照組差異P<0.05。結論:對腦出血患者予以急診內科常規急救的同時,配合使用微創穿刺引流術的價值理想、成效顯著,值得重視推行。
關鍵詞:腦出血;急救;微創穿刺引流術
【中圖分類號】R74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5--01
腦出血的致殘致死率高,不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也會給患者家庭帶來沉重的疾病負擔。分析發現,急診內科的常規急救措施雖可幫助患者實現血腫吸收,抑制病情進展,但對于出血嚴重的患者而言,應用價值有待討論[1]。為進一步提升腦出血的急救效果,本研究對我院收治的60例腦出血患者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實驗分析病例為我院急診內科收治的60例腦出血患者,納入時間為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基于雙盲法分組規則,將以上病患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對照組30例中含括男性人數17例,女性人數13例;年齡最大值66歲,最小值44歲,平均(55.06±3.19)歲。觀察組30例中含括男性人數18例,女性人數12例;年齡最大值67歲,最小值43歲,平均(55.01±3.14)歲。納入標準:①符合腦出血診斷標準,經顱腦CT等影像學檢查手段確診;②未合并心肝腎等器質性疾病;③無精神異常或溝通障礙;⑤臨床資料齊全。兩組病患的臨床資料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獲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參與。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急救:①判斷意識;密切觀察患者的癥狀表現、病情變化及生命體征,及時分析患者的意識狀態,并進行意識障礙程度的精細劃分,如意識模糊、輕度昏迷、中度昏迷及重度昏迷等。根據不同意識情況針對性采取給氧及急救措施。②監測體征;結合患者的影像學檢查結果,以及血壓、心率、脈搏等重要生命體征的監測數據,及時對血壓升高或降低、心律加快或減慢等異常現象進行急救處理。③保持呼吸通暢;分析患者呼吸狀況,以氣管插管的方式為呼吸困難的患者提供氧氣支持,病情嚴重者可實施機械通氣,進一步保證呼吸順暢。④擺放體位;基于患者病情實況進行合理體位的擺放,盡量以平臥的方式減少顱內出血現象。期間注意保護患者頭部,將頭偏向一側,以防異物堵塞呼吸道,加重呼吸困難。⑤藥物搶救;構建靜脈通道,給予患者甘露醇的靜脈滴注,劑量為250ml,濃度選擇20%,以實現血壓的良好控制,降低顱內壓。滴注期間,根據患者的機體情況進行滴注速度的調整。發現存在心功能損害時,減緩滴注速度;發現腎功能損害時,加用50%葡萄糖靜脈滴注。對患者進行補液、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的就整,對存在高血壓的患者,及時予以利尿劑20mg的應用,控制血壓。觀察組基于對照組實施微創穿刺引流術:術前給予局部處理后,借助CT進行血腫位置的準確定位。置入穿刺針穿過顱骨及硬膜等組織,直至血腫處。隨后,借助注射器進行血液抽吸,完成后注入生理鹽水,并關閉引流管,4天后予以開放引流。
1.2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病患的急救效果,判定為:意識回歸清醒,且顱內出血控制良好,各項指標恢復正常的患者為顯效;意識好轉,且顱內出血明顯減少,各項指標顯著改善的患者為有效;未達以上任一情況的患者為無效;急救總有效率為顯效與有效的患者占比之和。統計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率、住院及意識恢復時間。
1.4 統計學處理 實驗數據選擇SPSS20.0系統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的組間比較實施c2檢驗,以(n,%)表示;計量資料的組間對比選用t檢驗,以x±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急救效果對比 觀察組急救總有效率較高,與對照組差異P<0.05,見表1。
2.2 兩組相關指標及并發癥分析 觀察組在意識恢復及住院方面的耗時較短,且并發癥發生率較低,與對照組差異P<0.05,見表2。
3 討論
腦出血是常見腦血管疾病,近年來的發病人數愈發增多,發病年齡日趨年輕化,已成為降低人們生活質量和危害其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值得注意的是,腦出血患者多合并高齡體弱、基礎疾病多等復雜情況,臨床治療難度大、致殘致死風險高,如何完善急救措施提升腦出血疾病的診療能力尤為重要[2]。有研究證實[3],微創穿刺引流術是在CT引導下進行血腫及穿刺部位的確定,以引流的方式來清除顱內血腫的手術手段,與急診內科常規措施配合使用于腦出血的急救中,既能實現顱內血腫的徹底清除,改善腦血流循環,也能避免手術對正常腦組織的損害,加快患者術后康復進程。本實驗結果顯示,觀察組急救總有效率為,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意識恢復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且并發癥發生人數較少,與對照組差異P<0.05。
綜上所述,對腦出血患者予以急診內科常規急救的同時,配合開展微創穿刺引流術能取得更為理想的急救效果,值得業界重視推行。
參考文獻:
[1] 陸建力,溫慧靈,賁道昀. 急性腦出血患者血清Nogo-A、CGRP、cFN表達與其血管狹窄程度、腦血腫量的關系及對預后的評估[J]. 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21,16(10):1163-1166.
[2] 廖任峰,李向陽,張冬林. 腦出血患者在急診內科的急救治療分析與研究[J]. 中外醫療,2021,40(8):51-53.
[3] 吳曉婷,宋丹丹. 腦出血昏迷患者急診護理干預研究[J]. 中國醫藥科學,2021,11(5):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