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麗相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西醫結合治療原發性痛經的效果。方法:所選擇的對象均來自于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間收治的24例原發性痛經患者,取得患者以及其家屬同意后,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實施治療,比較治療前后患者癥狀、疼痛評分情況。結果:和治療前比較,治療后患者癥狀評分明顯下降,治療前后癥狀評分、疼痛評分比較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結論:對原發性痛經患者實施中西醫結合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癥狀情況,減輕疼痛,安全可靠,推薦使用。
關鍵詞:原發性痛經;中西醫結合治療
【中圖分類號】R2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5--01
無器質性病變產生的痛經一般被稱之為原發性痛經,其發生率非常高,給患者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可產生嚴重的影響[1]。目前在原發性痛經的臨床中中西醫已得到廣泛應用,臨床實踐和文獻報道采取聯合中西醫,可有效改善患者癥狀,效果顯著[2]。本次實驗抽取了24例原發性痛經患者為觀察對象,采取了中西醫結合治療,取得比較顯著的效果,下面就具體情況進行探討分析。
1 資料和方法
1.1基本資料
所選擇的對象均來自于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間收治的24例原發性痛經患者,所有患者均處于月經周期規律狀態的育齡期婦女,其癥狀表現以經前期或者經期小腹疼痛,灼熱痛、刺痛或者脹痛等,無器質性病變,臨床資料齊全,患者和其家屬都在知情下簽訂同意書,主動配合完成整個研究。患者年齡在19-3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4.34±4.12歲;病程在2-34個月,平均病程為10.98±4.23個月。為確保研究的準確性,排除伴有嚴重精神障礙者;伴有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患者;缺乏完整的臨床資料者;伴有嚴重認知障礙和交流障礙患者;對本次研究所用藥物既往有過敏史者。
1.2方法
根據患者癥狀表現和具體病情分析,實施中西醫結合治療,操作見下:1)西醫治療:尋找造成痛經的原因,做好相應預防工作,介紹月經生理,使患者對月經勝利有一個正確的理解,了解經期保健方面的知識,囑咐患者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養成良好心態和生活習慣。口服布洛芬,或者肛門塞雙氯芬酸鈉栓。在治療期間嚴格按照用藥要求正確用藥,且密切觀察患者用藥反應,如果發現異常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處理。2)中醫治療:結合患者癥狀表現予以辨證施治,對于氣滯血瘀證患者使用膈下逐瘀湯加減治療,該藥方由五靈脂、當歸、川芎、丹皮、赤芍、甘草、烏藥、桃仁、玄胡索、香附以及紅花等構成;對于寒濕凝滯證患者使用當歸四逆湯加減治療,該藥方由當歸、白芍、通草、炙甘草、大棗、桂枝以及細辛等構成;對于濕熱瘀阻證患者使用芍藥湯加減治療,藥方由芍藥、當歸、大黃、肉桂、木香、炙甘草、黃芩以及黃連等構成;對氣血虛弱證患者使用八珍益母湯加減治療,該藥方由當歸、熟地黃、生姜、黨參、白茯苓、川芎、大棗、白術、益母草、白芍、炙甘草等構成;對于陽虛內寒證患者使用溫經湯加減治療,該藥方由吳茱萸、當歸、阿膠、桂枝、生姜、麥門冬、丹皮、川芎、半夏及甘草等構成;對肝腎不足證患者使用調肝湯,該藥方由山藥、山萸肉、阿膠、當歸以及甘草等構成。上述藥方都以水煎服,根據患者病情程度分為2-3次使用,經前一周開始服用至行經期結束。
1.3觀察指標
結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相關標準對本次研究治療前后患者的癥狀情況實施評價,采取十分制實施評價,分數越低代表患者癥狀表現改善越好[3]。以視覺模擬疼痛評分對治療前后患者疼痛情況進行評價,采取十分制實施評價分析,分數越低表示患者疼痛越輕[5]。
1.4統計學軟件處理分析
全部研究數據均輸入至電子表中,借助于SPSS20.0對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計量資料表示方式均為均數±標準差(x±s),以t比較檢驗;計數資料均以百分比表示,以x2比較檢驗,P<0.05說明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前后患者癥狀表現評分情況、疼痛評分情況比較見表1所示,通過對表1數據的處理分析可知,和治療前比較,治療后患者癥狀表現評分和疼痛評分均明顯下降,治療前后各指標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
西醫認為原發性痛經為血液中前列腺素不斷增加,造成子宮平滑肌收縮,導致缺血,繼而引起疼痛。中醫認為痛經為情志所傷、外感六淫、臟腑功能受損以及起居不慎等造成,臨床一般以虛實區分,其中氣滯血瘀、寒濕凝滯和濕熱瘀阻為實證,氣血虛弱、陽虛內寒和肝腎不足為虛證,故在臨床中其治療原則應該以辨證施治為主。在原發性痛經治療中使用西藥治療,盡管起效比較快速,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容易產生各種毒副作用,影響恢復速度;中醫療法效果確切,同時毒副作用比較小。有文獻報道研究曾表示,聯合中西醫治療原發性痛經,可有效減輕疼痛,改善患者癥狀表現,故很多學者認為在原發性痛經的治療中可標本兼治療,聯合實施中西醫,以獲得更為理想的效果[5]。本次研究選擇了24例原發性痛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取了中西醫結合治療,研究結果顯示,和治療前比較,治療后患者癥狀表現評分、疼痛評分均顯著下降,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可知,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原發性痛經,不僅可減輕疼痛,同時還可改善患者癥狀表現,臨床應用價值高。
參考文獻:
[1]陳霞,陳玉,許煥英,等. 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的中西醫研究進展[J]. 健康大視野,2018,23(24):293-294.
[2]伊帕爾古麗·亞森,宋國宏. 原發性痛經的中西醫治療臨床研究進展[J]. 新疆中醫藥,2020,38(2):89-92.
[3]樊麗丹. 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痛經改善及心理狀況影響分析[J]. 健康之友,2021,33(1):271.
[4]張曉勇,馬春燕. 中西醫結合治療原發性痛經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 中國保健營養,2017,27(7):157-158.
[5]陳靜麗,余維美,宋曉金,等. 中西醫結合外治法治療原發性痛經的臨床觀察[J]. 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21,42(9):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