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隨著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智能網聯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方向。通過分析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改革的背景,根據近期調研結果,提出了高職院校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改革的相關建議,為開設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的院校提供參考。
關鍵詞
智能網聯;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改革
0 前言
汽車制造業是“十三五”時期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汽車銷量在連續數年快速增長后進入調整期。高職院校開設的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2021年3月,教育部印發《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由原來的裝備制造大類調整到交通運輸大類,專業代碼也由“5607072”變為“500211”[1]。
本項目系2020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項目名稱為“智能網聯背景下高職汽車專業建設與改革研究”,項目編號為2020SJA1511。
近年來,能源、互聯、智能革命為汽車產業創新發展注入了強勁新動能。汽車與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領域加快融合,汽車的智能化和網聯化發展已成為官產學研各界共識[2],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也需要隨著產業的轉型升級進一步調整和優化。汽車產業創新發展的總體框架如圖1所示。
1 調研情況
1.1 企業調研分析
高職院校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畢業生從事的職業崗位有汽車機電維修工、汽車鈑金維修工、汽車油漆工、服務顧問、銷售、裝配工/操作工、質檢員、設備維護技術人員、二手車評估員等。被調研企業對未來1~3年的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畢業生均提出了較大需求,需求量排在前列的崗位是汽車機電維修工和服務顧問,其次是汽車鈑金維修工,汽車油漆工和二手車評估員,可見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的高職畢業生在未來1~3年內總體需求較大,但分布上存在明顯差異。用人單位在選才時最看重的是學生的基本素養,其次是專業知識,再次是操作技能,然后是外語水平和學校推薦,最后是工作實踐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被調研企業最希望學生掌握汽車電氣設備構造知識,其次是汽車發動機系統的結構、汽車底盤的構造、新能源汽車構造及工作原理、汽車檢測診斷設備的工作原理、車身構造等,再次是汽車綜合性能的評價參數和影響因素、汽車專業常用英語術語、縮略語,最后是企業生產管理知識、汽車整車及配件營銷的基本理論知識。
1.2 畢業生調研分析
本次調研選擇了近幾屆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的部分畢業生作為調研對象。目前,他們的主要就業崗位為汽車修理工、備件管理人員、售后服務、銷售人員等,專業對口率相對較高。畢業生對學校整體教學情況、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內容、教學設備總體較為滿意,沒有出現非常不滿意的情況,但出現了極少數不滿意的情況。畢業生認為在學校所考的各類證書對工作有幫助或者有一定幫助的占參加本次調研的較大多數,但汽車修理工專業類證書的調研反饋并不好。在專業基礎課中,畢業生認為汽車機械基礎、電工電子技術、汽車構造與拆裝、汽車職業入門等課程對于目前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在專業核心課程重要性方面,畢業生認為汽車維護與保養、汽車綜合故障診斷、發動機電控系統檢修、汽車動力傳動系統檢修、汽車車身電控系統原理及檢修、車身修復技術等課程對于現工作有很大幫助。結合實際工作,畢業生建議增加新能源汽車技術、汽車運行材料、智能網聯汽車、汽車檢測技術等方面的課程,以適應汽車產業轉型發展的崗位技能需求。
1.3 同類院校調研分析
在院校調研中,本調研有針對性地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省內設置有品牌特色專業、省示范性高職院校重點建設專業和國家示范性(骨干)高職院校重點建設專業等院校。這些院校的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分布主要是汽車廠維修崗位、4S店機修崗位、4S店汽車銷售及服務崗位,自主創業的人群也很普遍。其中,60%的院校有畢業生從事車輛性能檢測與分析崗位,40%的院校有畢業生在主機廠生產崗位,20%的院校有畢業生成為了汽車相關企業管理人員,13.33%的院校有畢業生選擇了汽車配件經營崗位,6.67%的院校有畢業生從事車輛事故現場勘查工作。
2 專業建設與改革
2.1 專業定位調整
通過調研,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可以調整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培養思想政治堅定、德技并修、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工匠精神,掌握汽車構造拆裝、日常維護保養、性能檢測、綜合故障診斷與排除、事故車損傷評估與修復等專業技術技能,能在汽車維修、檢測、運輸、售后服務等企業的汽車檢修、裝調、營銷服務和生產管理等崗位工作,具有一定經營管理及職業技能拓展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創新型的技術技能人才。專業定位的核心崗位和拓展崗位如表1所示。
2.2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2.2.1 堅持立德樹人,構建思政育人的課程體系
專業建設要探索構建思政育人的課程體系,制定實施方案,將“理想信念”“職業道德”“工匠精神”“服務社會”等思政模塊納入課程體系,將思政教育貫穿、融入、結合到課堂教學、實踐育人、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等教學環節,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探索專業能力培養與思政引領相結合的有效路徑[3]。
2.2.2 擴大建優“朋友圈”,強化校企合作育人
院校應優選合作企業,提升合作企業的品質和數量。院校一方面要提升已合作企業的合作內涵水平,實現“質”的突破;另一方面要豐富合作企業類型,尤其是要遴選主機廠類型的頭部企業,將合作內容更好地覆蓋專業人才培養崗位群,聚焦緊密合作企業,建好企業學院。企業學院應制訂好年度工作計劃,重點把握好專業建設方向,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與開發、專業調研、工學交替、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等多方面發揮校企雙方在專業建設中的作用[4]。
2.2.3 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深化課證融通
院校應開展“1+x”證書試點,根據試點證書模塊內容及等級要求優化專業教學計劃,將證書內容有機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全面推進課證融通,形成證書的技能模塊內容與課程體系的有機融合,同時利用證書試點工作深化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提高本專業技能人才培養的適應性和針對性。
2.3 課程改革
2.3.1 全面推進專業課程思政教育
為實現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緊密結合,將“理想信念”“職業道德”“工匠精神”“服務社會”等思政教育元素納入課程體系,把立德樹人落到實處。每一門專業課程都要進行課程思政教育整體設計和案例開發,核心課程更要打造高質量課程思政教育教學典范。
2.3.2 優化專業課程體系
院校要進一步理清基礎課程與核心課程的邏輯關系,根據調研企業的建議,實施“產教融合課程計劃”,對接最新職業標準、行業標準和崗位規范,緊貼崗位實際工作過程,實現校企合作共同開發課程,共同優化課程標準[5],聘請企業一線專家參與講授專業核心課程,動態更新課程內容,建立理論與實踐高度融合的課程體系,增加智能網聯相關課程。
2.3.3 對接“1+x”評價體系
院校應對接“1+x”證書模塊內容及等級要求,將證書內容有機融入專業課程體系,全面推進課證融通,重構教學內容,與證書的技能考核標準無縫對接,提高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技能人才培養的適應性和針對性。
2.4 推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
院校應采用“互聯網+教育”的模式,利用“互聯網+云存儲+人工智能+移動終端”等技術,充分利用建成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借助現已普及的移動終端,實現因材施教的個性化學習的目的。網絡教學平臺可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檢測學生當前的學習水平和狀態,并相應地調整學習活動和進程,引導學生進行最適合自己的下一步學習內容和活動。教師也可以使用實時預測技術來了解每個學生的知識空白點,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教學。
2.5 師資隊伍建設
院校可引進或聘請企業或行業專家擔任專業帶頭人,形成“雙帶頭人”格局,共同推進專業的發展和建設。重點組建院級以上優秀教學團隊,分年度、有計劃有重點地培養骨干教師,通過派遣教師參加全國高水平的前沿技術培訓、教學能力培訓及國際交流,提升專業骨干教師的業務水平、教學能力和國際視野[6]。同時,院校要注重培養青年教師,通過派遣青年教師到企業換崗實踐,以及參加各種教學能力的培訓,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實踐水平。
院校可與主機廠、在后市場服務領域具有代表性的企業緊密合作共建教師實踐工作站,加大教師進企業實踐力度,同時邀請企業每年派遣技術骨干或管理人員擔任校內兼職教師,校企共建“技能大師工作室”,引進并培養技能大師,打造一支校企混編的雙教師團隊。
2.6 實訓基地建設
院校應優化校內實訓室功能定位,打造“四位一體”的實訓基地,為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以及行業內企業提供最優質的服務。院校應在現有的校外實習企業中選拔一批規模較大、知名度較高、合作穩定的優質企業申報“產教融合性企業”,爭取政府財政資助,樹立“校企利益共同體”的理念,主動為企業提供訂單式培養、員工培訓、畢業生優選等服務舉措,讓企業愿意接受學生識崗、習崗及頂崗實習。
3 結語
我國正處于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過程中,這就要求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能及時準確把握汽車產業發展和行業人才需求的變化,科學定位本專業面向的崗位(客戶群),實時調整人才培養目標與方向,完善專業課程體系,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校內外實訓基地功能,打造素質過硬的雙教師團隊,加強與行業內企業的合作,為推動區域產業升級和發展輸送更多具有高素質、高技能的復合型汽修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宇峰.高職院校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建設研究[J].內燃機與配件,2021(14):190-191.
[2]李克強.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化過程中的挑戰及發展對策[J].機器人產業,2019(6):54-57.
[3]胡浪,喬俊叁.“課程思政”理念下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教學改革方向的探究[J].時代汽車,2021(5):83-84.
[4]魏顯坤.基于校企合作的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汽車實用技術,2021,46(8):150-152.
[5]侯國強.高職院校專業課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推進路徑探究——以汽車維修類課程為例[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20,29(1):80-84.
[6]王晨爽.新能源時代背景下汽車維修與檢測技術的改革路徑探究[J].內燃機與配件, 2021(6):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