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衛東
摘要:本文闡述了“互聯網+”下智能配電網運維技術現狀,概述了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智能技術在配電網運營和維護工作中的作用,以及運維技術的優化措施,提高電力公司智能配電網的運行效能。
關鍵詞:“互聯網+”;智能配電網;運維技術
前言
近年來在信息化時代的推動下,“互聯網+”由最初的消費領域逐步應用在工業、農業以及電業領域,互聯網技術成為提高行業創新力,推進社會經濟新進程的重要手段。“互聯網+”作為一種新經濟形態,充分發揮了互聯網在電力行業資源配置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基于“互聯網+”的配電運維技術將互聯網的智能和傳統配電技術結合在了一起,有效保證了配電網運行的穩定性。
一、“互聯網+”下智能配電網現狀
隨著社會科技水平的提高,配電網作為電力行業日常中最基礎的一環,鄂爾多斯地區受基礎設施落后、配電網升級成本過高等因素影響,與東部發達地區有線配電網絡建設存在差距,有線配電網絡在本地無法形成全面覆蓋,對當地人們的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響。在配電網日常維護工作中有時大量的投入人力和物力并不會提高智能配電網的運維效率,配電網運維工作效率和配電網維護管理所需要的時間成反比關系,只有縮減配電網維護時間才能提高配電網日常工作效率[1]。
“互聯網+”通過將傳統電力行業和信息技術相融合,有效提高配電網運維效率,改善配電網運維技術困境。在“互聯網+”新經濟形勢下,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可以有效縮短地區間的配電網運維技術差距、維護電網安全運行、做到配電信息需求和業務開展統一。互聯網與實體產業的相融合可以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改善電力公司所需要的能源供需關系,有效降低能源調度運輸成本,減少配電站的基礎設施投入。
二、“互聯網+”智能配電網運維技術應用
應用“互聯網+”的智能配電技術可以減少因地理因素造成的電力供給不足和電業發展速度緩慢等問題。產業間的快速融合可以最大化地進行社會資源的調配,實現能源供需之間關系的平衡,降低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損耗。“互聯網+”在智能配電網運維的具體應用如下:
(一)運維技術平臺
在“互聯網+”下形成的新運維平臺由信息、診斷、典型分析、用戶交流四部分構成,新型智能運維系統可以有效采集智能配電網運維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信息,經過專業技術人員的統一整理和分類送往信息采集中心。對配電網故障進行準確定位,運用人工智能網絡技術全面評估運維產生的故障等級進行相應診斷。通過收集以往配電網運維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案例進行問題的分析和記憶,在后期維護時期對修改的錯誤信息進行跟蹤和上報。建立全球范圍內的運維專業技術人員信息智能交流平臺,用戶在平臺上進行問題交流,方便學習新運維技術應用在本地設施上。服務平臺可以通過程序軟件等手段遠程指導各地區用戶常見的運維問題進行檢修。
(二)風險信息采集
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各省份之間地理環境差異大,電力輸送線路呈現著明顯的地區差異化和分布嚴重失衡問題。鄂爾多斯地區地勢起伏不平、地形復雜,城鎮分布松散,建設電力運輸線路環境惡劣,人力、物力投入量大,一旦線路出現老化、故障等問題不僅得不到及時解決、還會增加人工檢修難度、降低檢修效率、延長停電時間對人民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響[2]。“互聯網+”體系下,運用大數據可以對故障位置信息進行快速采集,實時更新故障狀態,完成傳統實體配電業務向業務服務網絡化的轉變。通過網絡高效采集信息的特點,可以實時采集配電過程中的發電和供電數據信息,保證設備控制室安全作業和電力運載環境良好。
“互聯網+”在智能配電系統中的優勢還表現為報警信息采集,通過電力調度信息的支持將報警信息傳送給運維系統終端,后者根據報警信息風險進行歸類并采取相應解決措施。報警信息功能將數據字塊化,實現智能電網運維系統和調度系統的連接,報警系統上報的故障信息都是帶有故障基站名稱和地理位置的,方便終端運維平臺工作人員進行第一時間處理。
(三)判定電力故障
電力智能配電網絡系統運行時,當出現電路發生短路情況時,變電站的開關就會自動跳閘保護電路,智能配電系統終端就會發出警報,配電自動化系統便會第一時間定位故障位置,檢查故障類型并自動采取處理措施。一般簡單的設備短路和死機問題互聯網信息技術都會處理,需要外力維修系統時,智能配電運維就會向工作人員發出信號,通過智能電網運維技術人員根據配電基站實際產生的設備問題進行專項維修。在設備故障處理過程中,自動化系統可以進行自主學習,優化自身對故障排查的不足之處,配合運維技術人員對維修方案進行校對,對設備維修過程進行強化記憶,為以后智能配電調度系統產生的漏洞準備自動處理故障預案。
針對配電網故障內容應制定出詳細的數據分析報告,內容包括設備故障程度以及維修方案是否有效,還有設備維修成本,在智能配電網的建設工作中設備維修成本是發生電力故障時,維修工作面臨的第一問題,依托互聯網的智能配電網系統可以有效控制維修成本。
(四)數據共享
“互聯網+”形勢下,智能配電網的運維系統可以通過多方的數據交流和分享,做到數據分享平臺的創新,互聯網拉近了人們之間的交流距離,為各地專家和技術人員創造了一個開放的、共享的、免費的智能配電網運維技術交流平臺。在日常的電業工作中加強多方交流與合作,通過互聯網技術向客戶提供全天候服務,對配電設備進行24小時遠程監測,定期對設備進行故障排查。應定期對運維技術人員進行互聯網技術與配電系統結合的技能培訓,快速采集智能配電網故障的信息并對其進行分析和診斷。
三、“互聯網+”智能配電網運維技術優化
(一)強化信息數據
“互聯網+”是將互聯網大數據信息技術和傳統行業相結合的新經濟形態。大數據技術可以充分整理、集合數據,虛擬化基礎設施以及電力服務,實現平臺信息資源共享,形成和諧、安全的電力作業網絡環境。根據配電系統中的需求數據,強化配電網內部通訊效能,通過運維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結合強化配電網外部信息傳輸效能[3]。運維技術人員可以通過系統發送的電能損耗異常、電費數值過高等信息對配電系統中心進行警報輸出和超電峰值提醒,提高了系統運行的自動化水平和運行安全性。
(二)優化效能體系
統一匯集設備運行區分布的線纜傳輸信息,提高數據整合效果,降低故障地區對運行設備產生的電磁干擾,給運維人員維修設備故障提供方便。對智能配電網系統能效不佳和智能配電網絡中心電能過量損耗信息和配電設備故障的情況進行分析,對于智能配電網運維工作的不合理之處進行信息整合,得出最優的配電網升級方案應用在智能配電運維工作中,提升設備性能,合理布局配電系統。
(三)注意風險防控
建立“互聯網+”智能配電網的風險防控體系對于智能配電網的運行安全至關重要,在運維日常工作中要積累經驗、完成每一項工作維護的問題識別和預防,定期做好設備的異常排查工作,做好智能配電網系統全天候的后臺監管,健全智能配電網的防控風險體系,綜合強化智能配電網的整體運維效能。
結論
綜上所述,“互聯網+”對于智能配電網運維起到了重要作用,運維技術人員可以運用互聯網技術對配電線路日常工作進行實時監控,對于鄂爾多斯地區配電設備產生的故障進行第一時間的維護工作,可以有效提高當地配電網運維的工作效率,提升本地區人民的用電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黃峰.基于“互聯網+”的智能配電網運維技術的探討[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000(026):374.
[2]程樂峰,余濤,張孝順,等.機器學習在能源與電力系統領域的應用和展望[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9,43(1):15-31.
[3]徐曉路.配電自動化設計中的信息安全探究[J].科學技術創新,2019(34)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