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敏

摘 ?要:基于當前名著閱讀的現狀和背景,基于一線教學中對名著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融入任務驅動的元素,本文著重從“任務的設定”“情境的創設”“自主探索和協作學習”三個環節,同時提出閱讀教學、綜合性學習和寫作教學的有機結合,指明閱讀教學方向。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名著閱讀;任務驅動
名著閱讀日益被重視,但實際教學卻不如人意:無論是教師的指導還是學生的閱讀,或多或少存在著“盲人摸象”的現象,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整本書閱讀的效率。
面對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呼喚,教學要積極探索方法的改革,打造可以成就學生,改變其學習狀態和面貌的課堂。打造這樣的課堂就要創設促進教學變化的教學結構。任務驅動型教學就是一種課堂教學結構發生了變化的有效教學模式。
任務驅動型教學方法主張學生將學習活動與任務問題結合起來,以問題的探索解決方法來維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學生在做任務的過程中完成學習知識的任務,從而積累經驗和提升能力,教師評價知識的達成,考察學生學習動力以及學習的創造性、反思意識與學習毅力。
那么,名著閱讀教學如何開展呢?如何才能收到有效甚至高效呢?以下,我將以書信《傅雷家書》和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名著閱讀指導為例進行說明。
一、大任務的設定
任務驅動是教學,它是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教學。這理論除了從“學習的含義”(即關于“什么是學習”)與“學習的方法”(即關于“如何進行學習”)這兩方面加以解釋,還要注意從學習的前提加以解釋。我最常用的方法是借助一個“關卡”式的任務單,引導學生沿著任務表循序漸進,逐步深入,讓學生體驗趣味性和思辨性。
老師設定一個大任務,學生在探究學習中產生出若干個子任務。在探究學習中,學生對教學內容有了深入的理解,這樣,不但達到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的目的,也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當然,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他們的思維也得到激活。
《傅雷家書》是書信集,體裁屬于隨筆。作者傅雷教導孩子“先做人,后成家”,旨在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因材施教,兩個孩子各有大成就。
該書故事性不強,不受學生關注。教學時,我運用選擇性閱讀方式,摘抄、批注和精讀的方法。學生帶著老師設定的大任務“傅雷從哪幾個方面教育孩子”初讀名著,再敲定小組要研討的小任務(子任務),接著辯論——交流心得,最后達到深度閱讀,與作者深層交流的目的。
任務流程如下:(圖1)
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外國小說。雖然與學生生活有斷層感,但敘事與描寫中,穿插人物內心獨白、格言警句、書信和日記等形式,故事性較強。
教學時,我運用通讀全書的閱讀方式,選擇自己喜歡的精彩片段、警句等內容,完成摘抄和做筆記。初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獲得自己的閱讀體驗;掌握摘抄和做筆記的閱讀方法,為專題任務研究奠定基礎。初讀小說時,運用粗略閱讀,把書整體瀏覽一遍,了解大概。用思維導圖的或者復述故事均可檢測學生閱讀質量;《鋼鐵是怎樣練成的》環境描寫和人物性格塑造是亮點,可有意識引導學生深入探討。當然,還可以人物的對比閱讀,譬如與祥子、司馬遷對比等等。
任務流程如下:(圖2)
二、情境的創設
情景創設是任務驅動的前提,它要求盡可能真實、直觀、形象。設計的任務,形式多樣化,有趣味性,能提供一定的想象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學習動機,培養學生探究、合作和創新精神。教學情境的創設種類可以分為問題型教學情境、探究型教學情境、合作型教學情境和練習型教學情境。一般地,名著導讀課都會創設情境引學生閱讀或探究的興趣。
《傅雷家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范本,是充滿著父愛的教子名篇。流淌的是“親子之愛”“家國情懷”,畢竟離現在有六七十年,需要借助影視資料補充背景,利用人物訪談了解人物屬性。在《傅雷家書》導讀課上,我選用了傅雷外國表演的資料集《傅雷之子鋼琴家傅聰去世2分鐘回顧傅聰演奏經典瞬間》和《傅雷次子傅敏做客大楚網(下轉第67頁)(上接第65頁)嘉賓直播室》,以傅雷兩個孩子的成就,引起學生對本書的閱讀興趣。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成書于1933年,敘寫的是外國故事,時間與空間的鴻溝增加了學生走入文本的難度。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相關的多媒體教輔資料很多:電視劇、電影、有聲廣播、品讀等。生動的畫面相對于靜態的文字更能沖擊學生的大腦。在《鋼鐵是怎樣練成的》導讀課上,我選用了電視劇中“保爾在烈士墓前的思考”片段以及《??朔牵浩纷x經典 光亮人生——鋼鐵》。當然,情景設置并不是單一使用,學生復述故事之前,我們可以用練習方式(電子書包)作為情境。
三、自主探索和協作學習
(一)設計閱讀卡,提升有意識關注
閱讀卡的設計,是閱讀教學策略之一,它能讓學生知道應該“讀什么”“從哪些地方讀”,有意識地關注文本關鍵處,是有效閱讀的一個體現。學生從旁批開始,然后是知識歸類——閱讀卡。
《傅雷家書》是使用比較閱讀卡。一封封家書盡管內容不盡相同,卻有著共同的——親情。初讀《傅雷家書》了解內容,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組團挖掘書信的內涵。最終,學生選取了1954年2月2日除夕、1954年3月24日上午、1954年8月16日晚、1954年10月2日四封家書,對全書內容進行了二次組織和編排。在比較中明白、感悟家書的四大內容“藝術修養”“戀愛婚姻”“生活細節””“人生態度”。同時,學生在閱讀中體會傅雷的教子之道,摘抄“傅雷金句”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經歷一次折磨,一定要在思想上提高一步。以后在作風上也要改善一步,這樣才不冤枉。一個人吃苦碰釘子都不要緊,只要吸取教訓,所謂人生或社會的教育就是這么回事。
《鋼鐵是怎么煉成的》用故事復述,思維導圖等形式檢測學生的閱讀質量。本著精讀的原則,學生可以就文本的環境描寫、語言特色、人物形象、與人物共鳴和質疑難點的關注,決定小組的探究子任務,擬定方案進而實踐,從微觀處閱讀文本。
(二)語文綜合性活動:促進學生深度閱讀文本
自《課程標準》(2017年版)頒布以來,“學習任務群”的概念便滲入語文學科,“任務”“活動”“情境”等關鍵詞成了語文教與學的重要支點。
《傅雷家書》成果展示的主任務是“辦班報”,小組再確定自己的專題:“展開閱讀”“制作書簽”“撰寫點評”“來一場辯論‘如果我爸是傅雷’”“整合班報”。事實上,語文的綜合活動形式多樣,學生興趣較濃,效果比較好。
《鋼鐵是怎么煉成的》成果展示的主題是“信仰”“不屈服于命運”,我設計五個環節:“制造一套書簽”“完成一份朋友圈”“參加朗讀者(演講比賽)”“辦一場記者采訪” “論文提升”。用競賽的方式有效地激起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會取到不錯的效果。
(三)閱讀教學中整合寫作教學
有學者研究發現,中小學生寫作面臨三個主要問題“不愿寫”“沒得寫”“不會寫”。我們在任務驅動學習中也可以設計1—2道寫作任務:
《傅雷家書》我設計的寫作任務:《我和傅聰比幸?!贰段业募視?。同樣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們也可以設置一道情景題:《當祥子遇上保爾》《時空穿越,司馬遷、祥子和保爾碰面了……》。
寫作目的明確,內容清晰,學生就剩下怎樣利用過往自己的體驗,考慮怎樣寫了。所以說,閱讀任務驅動與寫作的有機結合,以讀促寫,以寫作強化閱讀,相得益彰。
綜上所述,任務驅動可以用于名著整本書閱讀指導,也可以拓展到寫作教學,它可以不斷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探索精神,讓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得到綜合提升。
參考文獻:
[1][2]《這樣教學很有效——任務驅動式課堂教學》(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單位:廣州市番禺區市橋星海中學,廣東 ?廣州 ?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