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影
摘要: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只有成為學習主體,才能保證學習熱情和活力,在學習中投入更多自主性。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可根據課程特點,從趣味性出發,達到教學提質的目的。本文從實際出發,討論了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開展有效性教學的方法,作者希望能夠與更多的教師溝通,豐富教學經驗,總結出更多有效的教育方法。
關鍵詞:初中生物;有效性教學;趣味課堂
初中生物能夠幫助學生了解生物學的基本內容,是一門具有啟蒙性的課程。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幫助深入學習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水平,為學生以后繼續學習生物打下堅實的基礎,用科學、理性的眼光看待生物學。為此,初中生物教師要從生物教學的有效性出發,結合實際,引導學生學習更多有趣的生物內容。
1、通過豐富的內容榮構建趣味課堂
正處于心智發育期的初中生。面對晦澀枯燥的生物概念難免會產生厭煩的興趣和課堂走神的現象,教師要及時進行引導和糾正。教師要從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出發,及時調整課堂教學的方式和方法。教師在選材教學中,還應豐富課堂教學的資源,優化課堂教學的內容。積極構建趣味化的教學環境,提升課堂學習質量。
例如:在人教版生物七年級上冊《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一章的學習中,需要使用顯微鏡,對細胞進行觀察,教師可以在觀察植物細胞的實驗課前,讓學生自帶一些喜歡的蔬菜水果,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做出切片,用顯微鏡觀察。在觀察完畢后,學生能夠了解,不同植物的結構是不同的,通過實驗室中的光學顯微鏡,只能觀察到,只能清晰觀察到部分植物的細胞壁等結構,教材中使用洋蔥來觀察是有道理的。
2、通過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教學設問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關鍵環節,有效的教學設問,可以使教師掌握學生對知識把握的程度,及時了解學習動態,從而有效的制訂教學計劃,同時有效的教學設問有助學生在問題的牽引下明確學習的方向和內容。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因此,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根據學生實際基礎,靈活設置課堂問題,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和想象,在解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3、通過小組活動突出學生主體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因家庭環境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響,難免出現個體認知不足、理解偏差的差異化現象,阻礙學生對知識的有效掌握和吸收。教育改革中強調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結合學生學情的變化,采取不同教學手法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因此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秉承以生為本的育人理念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化的社會現象,結合分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有效提升學生整體的學習水平。
4、促進學生之間開展合理競爭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適當的設置競爭環節。為了豐富學生課堂學習的內容。還有效提升學生對知識學習的動力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因此,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變化,創建學習競爭機制,將學習環節中的過程和結果納入競爭的活動里,以此為競爭標準,鼓勵和督促學生向更高、更好的目標學習和奮進。同時,在機制的設置中,教師還可以將課堂表現、課時作業、創新能力等內容設置競爭指標或評價標準,從多角度、多元化的方面進行對比和提升,使學生保持積極的心態開展學習,從而提升學習的效率。
5、讓教學聯系生活實際
生物學是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自然科學,生物學知識已被人們廣泛應用。將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和場景延伸到課堂教學中,有利于增強學生對生物和生活之間的直觀感受,同時,生活事例的應用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素質教育的發展,因此,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結合生活化案例。將學生引入到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對實際問題的探索。并運用生物學知識,去解決案例問題,從而增強學生實踐應用的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生物七年級上冊《被子植物的一生》這一章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展前,在班級中用小的玻璃器皿種一盆牽?;ǎ寣W生每天對牽?;ㄗ鲆粋€簡單的記錄,觀察種子萌發到植物結籽的全部過程。在正式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生長圖片,讓學生通過圖片、記錄和教材內容,對被子植物有一個深刻的了解。通過教學結合實際的教學方法,學生能夠進一步增加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提升初中生物教學有效性,教師要豐富課堂內容,提高課堂趣味性,利用教學技巧,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通過小組活動,進一步突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合理開展競爭,引導學生將課堂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
參考文獻
[1]吳勍.構建高效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策略[J].學周刊,2021(32):93-94.
[2]宋春艷.基于新課標的初中生物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08):3.
[3]毛玉明.談初中生物教學中有效教學的策略[J].吉林教育,2020(09):85.
[4]周宏明.提升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 (06):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