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雪震 李巖
受時代變化發展的影響,社會和經濟利益成為推動體育制度變遷與創新的動力主體,我國體育制度自創立以來,時間的發展演變促使體育制度不斷被外力所變更和打破,從而導致體育制度的變遷。體育制度的變遷主要表現在體育制度的缺失以及在當前社會背景下無法充分體現體育制度的價值和意義,同時由于科技的創新發展,體育制度變遷與創新成為體育新經濟制度創立的重要途徑和方式。因此,本文將著重從新制度經濟學角度去重點考察我國體育制度的變遷與創新,進一步提出筆者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由于現實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新制度經濟學得以全面興起。我國體育制度的變遷與創新進一步要求將體育職能的科學定位作為體育制度變遷創新的重要內容和任務,新制度經濟學背景下要求體育制度的創立需要能夠充分約束人們的日常行為,由人類全面實施并進一步推動從而形成體育制度的發展變遷。因而需要從新制度經濟學角度對體育制度變遷與創新做客觀全面的正確了解與認知,從而進一步推動我國體育制度變遷與創新。
1 新制度經濟學背景下制度規則與制度變遷
新制度經濟學全面興起后,包括布坎南、科斯、諾斯等學者在內的經濟學家都對新制定經濟學做出了相應的解釋說明,他們一致認為新制度經濟學主要是指通過經濟學的方式來研究制度規則,制度規則因而成為經濟學理論的重要基石。新制度經濟學背景下與馬克思主義分析有著相關的聯系,馬克思重點強調了生產力技術決定生產關系、制度的變遷。依據新制度經濟學的理論研究可以了解到制度的變遷本質上是對所創立制度的替代、創新與轉換,制度的變遷必然會引發社會經濟效率的變化,同時新制度經濟學理論基礎上重點強調了對人、社會經濟活動以及制度規則之間相互影響聯系的研究。例如科斯所發表的科斯定理從社會市場交易對資源配置的影響方面闡述了產權制度的供給是作為人們進行社會交易,優化配置社會資源的重要基礎。
新制度經濟學背景下我國體育制度變遷可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體育制度環境的創設。體育制度規則只有在良好的制度環境下才得以被建立、創設,簡單來說,制度環境是對體育制度規則創立、實施、分配、變遷與創新的總體約束,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法律等在內的基礎制度規則只有在完善的制度環境下才得以被建立和生產。從體育制度的變遷角度來看,在更加穩定的社會制度環境,體育制度的變遷反而不容易產生,可以看出,體育制度的變遷與創新是跟隨社會的發展演變而不斷被優化調整的。依據我國的國情以及社會發展規律,能夠很好地解釋我國在體育發展領域通常是采取國家政治體制與經濟體制對體育發展共同作用的方式來創立我國的體育制度。另一方面是體育制度的安排實施。體育制度的安排實施主要是指對社會體育運動行為或者行為關系以及作用主體利用體育制度規則進行有效管制的過程。從國家層面來看,體育制度的安排實施偏向于正式的政治規則;從社會層面來看,體育制度的安排實施更加偏向于非正式的約定俗成或經濟規則體系。從不同規則體系可以明顯看出體育制度的等級結構層次,利用總體契約和個體契約共同對人們的體育行為進行約束和管制。非正式的體育制度規則往往是人們在跟隨社會發展過程中逐漸約定俗成的規范行為,包含了文化意識、價值觀念以及社會道德等方面在內的體育制度規則。
2 我國體育制度變遷原因與作用主體
2.1 體育制度變遷的原因
首先表現在強制性因素導致的體育制度變遷,我國體育制度的創立受到國家政府、社會以及個體因素的影響,在創立體育制度時也需要綜合考慮這三方面影響因素進行合理創立。通常因為政府的強制性力量和制度本身的缺失或不適用而導致體育制度變遷屬于強制性引導變遷。當前,我國處于經濟發展社會的關鍵轉型時期,因而導致體育價值觀念無法充分適應現代社會體育發展需求,從而產生體育制度缺失的現象,由制度缺失導致的制度變遷是最常見,也是最為直接性的影響因素。新制度經濟學理論背景下,社會經濟的增長、人口的增加、生態環境的變化、資源的使用與再生等方面都是推動社會發展轉型以及價值觀念相對發展變化的關鍵要素。體育作為一種文化形態,可以包含社會體育與競技類、軍事體育幾大類,競技類與軍事體育上升到國家層面充分展現了我國體育綜合實力以及國家民族的自尊心和理想信念等價值,因而體育制度的變遷首要表現在競技體育價值及內涵的逐漸轉變,我國通常實行政治經濟體制對體育制度共同作用的“舉國體育”,因而在國家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下,我國體育價值的轉變要求體育制度進一步變遷與創新。從社會體育層面來看,社會精神文化的建設發展進一步推動了群眾性體育文化活動的全面開展,社會體育有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與空間,社會體育價值觀念的轉變在于更好地適應廣大人民群眾以及社會的體育活動需求,不斷提升社會體育的服務理念。同時社會體育包含了學校體育、社區體育、家庭體育等多方面的體育內容,社會體育的功能也同樣在發生轉變,傳統體育制度已經無法充分適應當前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因而導致體育制度的強制性變遷。
其次表現在誘致性因素導致的體育制度非強制性變遷,具體表現在科技的創新發展帶動體育制度的變遷與創新。科技的創新發展帶動社會潛在收益與經濟效益的提升,體育制度也因制度實施與變遷而獲得體育收益,科技創新在潛移默化中誘導體育制度發生變遷與創新。一方面由于科學技術的創新對體育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體育器材和材料生產工藝與體育活動開展的革新對體育制度管理規則作出了明確的創新性要求。其次,體育制度環境因科學技術的創新而發生改變,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了制度創立與實施運行的成本,進一步增加了制度變遷的收益。
2.2 體育制度變遷的作用主體
無論是在強制性體育制度變遷,還是誘致性因素引導變遷層面,國家政府在體育制度變遷過程中承擔著制度變遷與創新的作用主體,同時政府作為體育制度變遷作用主體因制度變遷影響因素的不同,在引導制度變遷方式中發揮的影響作用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強制性引導變遷中,政府更多以政治經濟體制、法律命令等方式來創立全面的體育制度,發揮出較強的主體作用。而在誘致性因素引導體育制度變遷過程中,更多是社會及個人發揮主要的作用,而政府更多起到引導、促進的作用。可以看出,在兩種變遷方式中政府在制度變遷與創新過程中起著決定的決策作用,因而也就表明了體育制度的變遷與創新需要政府與社會、個體的共同作用。
3 如何促進我國體育制度的變遷與創新
3.1 正確客觀地看待體育制度變遷與創新
首先,明確我國體育制度變遷與創新的首要任務與革新內容,主要是指政府對體育職能作用進行科學合理的定位,政府體育職能的科學定位工作對體育制度變遷與創新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從我國體育發展和國家發展來看,我國體育發展必然是個體意志的加強與體育職能政治功能化相結合的發展趨勢。政府需要以體育產權界定、維護法律和社會秩序以及平衡市場競爭環境等對體育制度變遷與創新進行強制性契約執行。
其次,包括國家政府、社會以及個體應當正確客觀地看待體育制度的變遷與創新。政府需要在確保體育發展主導作用的基礎上科學轉變體育職能定位,充分發揮政府體育發展主導作用,為我國體育物質基礎和制度創立提供有力的保障。當前社會中由于受到物質利益、金錢等因素的影響而造成的體育不良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體育制度設置不合理而導致體育制度存在一定的漏洞可鉆。例如今年的十四運,基于當前的體育制度,冠軍得金牌直接與自身的經濟收益、政治利益相掛鉤,就這一方面來看體育制度的設計需要設計的更加科學合理,避免體育制度的缺失造成的不良影響。
3.2 重視非強制性體育制度變遷
體育制度的非正式變遷很大程度上表現在非正式的體育制度方面,與我國競技類、軍事體育相對應的是社會體育、大眾體育,由于我國社會體育發展的不成熟,社會體育在當前現代化社會發展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與空間,因而在體育制度變遷與創新方面需要更加重視非正式體育制度的變遷與創新,充分考慮到體育管理體制、相關法律法規以及社會風俗習慣、文化傳統、體育行為規范以及職業道德等要素,對體育制度的變遷與創新進行綜合性的分析研究,加強我國民族體育文化的建設發展,制定完善集中、科學合理的體育制度。
3.3 明確我國體育產權制度范圍界定
體育產權制度的制定與范圍的界定是影響我國體育制度實施效率的重要反映,同時也能夠全面體現出我國體育制度的基本價值,因而對于體育制度的變遷與創新需要全面建立起完善合理、公平公正的體育產權制度,并對體育產權制度范圍作出明確的界定,充分發揮出我國體育制度變遷創新的作用與意義。同時明確的體育產權制度為體育制度的實施運作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制度環境,進一步增強了體育制度的規范性。除此之外,還應該正確看待我國體育制度變遷與創新的運作成本。體育制度的革新在一定程度上是利益優化調整的真實反映,充分反映了不同體育層次不同體育主體的利益關系。因而需要在全面保證體育主體利益格局的基礎上進行體育制度的革新。從體育管理體制層面來看,政府對體育制度管理體制的運作與體育利益起著集中性的把控作用,對于體育在市場中的發展變革能夠進行集中性的管理與控制,這在一定程度上實則提高了政府體育管理運作成本。
4 結語
我國體育制度變遷與創新需要充分結合傳統體育制度發展情況,綜合考慮當下的社會發展情況,以及后期體育制度運作成本增加帶來的影響,從而對體育制度進行科學合理的革新與確立。制度的改革往往牽扯著多方面要素的發展運作,需要跟隨社會和時代的發展而不斷作出相應的優化調整,合理控制體育制度管理體制實施運作的成本。
作者簡介:鄧雪震(1976.11—),男,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運動訓練,體育管理專業。
通訊作者:李巖(1972.05—),男,副教授,研究領域體育教學,研究方向:數字體育。
(作者單位:北京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