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開藝
摘要:目的 將體外沖擊波和內鏡手術作為治療泌尿系結石的方式,探究此種治療方式的治療效果及其在臨床中的使用價值。方法 選擇我院2019年6月—2021年1月收治的70例泌尿系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并對兩組患者使用不同的治療方式,一組使用常規的治療方式—內鏡手術進行治療,并命名為手術組;一組則使用體外沖擊波的方式,該組患者命名為沖擊波組。在治療結束后,應用統計學對兩種治療方式的效果進行分析、對比。結果? 將兩組患者的結石清除率進行比較,發現:兩組患者的結石清除情況相差不大,分別為88.57%和94.29%,經統計學檢驗P>0.05;在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方面,手術組患者出現并發癥的情況較少,其發生率為2.86%,低于沖擊波組的25.71%,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比,發現:手術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患者在住院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以及疼痛評分方面均低于沖擊波組,且P<0.05。結論? 對泌尿系結石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療方式,結石清除率都較高,患者可以依據自身情況選擇治療方式,但采用內鏡手術的治療方式,在并發癥發生率以及手術效果方面的效果更優,能夠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減輕患者身體痛苦,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詞:泌尿系結石;體外沖擊波;內鏡手術;療效;價值
【中圖分類號】R6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5--01
泌尿系結石是一種泌尿系統疾病,結石出現部位多為尿道,其主要原因是膀胱或腎結石排入尿道,使得尿道阻塞導致尿道狹窄[1]。該病的臨床表現為會陰出現劇烈疼痛,且排尿困難,伴有血尿、尿痛以及呈現點滴狀排尿的情況。臨床治療的方式主要有體外沖擊波和內鏡手術[2]。本文就探究采用體外沖擊波和內鏡手術等兩種治療方式的效果,具體情況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與方法
從我院2019年6月—2021年1月收治的泌尿系結石患者中選取7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將所有患者按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人數均等的手術組和沖擊波組,每組患者35例,現將患者資料整理如下:手術組資料:女性患者有15例,其余20例為男性;患者最小年齡:27歲,最大年齡:68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6.65±6.51)歲;患者結石直徑為(1.39±0.50)cm。
沖擊波組資料:13例女性患者,22例男性患者;患者年齡在25歲—70歲不等,該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7.03±6.62)歲;患者結石直徑為(1.42±0.53)cm。兩組患者均經尿路造影等臨床檢查明確診斷為泌尿系結石,并將合并血液疾病、腎功能不全以及既往腎臟或泌尿系統手術史患者排除。將患者的上述信息經統計學分析后,組間差異極小,且P>0.05,則組間數據統計學意義不存在。
1.2? 方法
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相應治療,手術組患者采用進行內鏡手術的治療方式,其具體方法為:讓患者選取合適的體位進行腰部麻醉,然后將輸尿管放置膀胱內,在患者的患處插入導絲,用輸尿管式液壓泵對輸尿管腔進行擴張,將導絲移至結石處,再依據情況調整并施加壓力,方便分析和觀察結石的情況,最后用取石鉗將結石取出,對于個頭較大的結石,可以先用激光將其擊碎后取出,在取石完成后放置雙J管,同時做好抗感染工作。沖擊波組患者采用體外沖擊波方式治療,其具體方法為:讓患者采取舒適的體位,然后通過B超等檢查,確定結石的位置、大小以及數量等情況,然后采用體外沖擊波碎石機進行碎石,依據結石的大小、位置等不同,調整碎石機焦點的位置和功率。對于較大的結石,可以采取全方位的碎石方式,進行3—5次,每次碎石時間最好間隔十天。同時,在完成碎石治療后要做好相應的抗感染工作。
1.3觀察指標
1.3.1 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在治療結束后,對并發癥發生數進行統計,依據發生率=發生數/總數*100%計算各組并發癥發生率。
1.3.2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主要對比患者的住院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以及疼痛評分。
1.3.3 比較兩組患者的結石的清除情況。將兩組患者進行治療前后的結石數量進行記錄,并計算出結石的清除率。
1.4統計學處理方式
使用SPSS24.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行卡方檢驗比較。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沖擊波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高于手術組患者,且P<0.05,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如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情況比較
通過將兩組患者的情況進行對比,發現:手術組恢復情況優于沖擊波組,且經統計學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2.3 兩組患者的結石清除情況。沖擊波組患者中31例患者的結石全部清除,其清除率為88.57%,手術組中33例患者的結石全部清除,清除率為94.29%,將兩組結果對比(X2=0.729、P=0.393>0.05)。
3討論
泌尿系結石屬于常見臨床疾病,且該病的男性患者發生率高于女性患者。臨床中認為該病發生原因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泌尿系的環境、個人因素等。發生泌尿系結石后會出現下腹部水腫、尿道梗阻等情況,嚴重影響患者的腎臟和膀胱,為此,患有該疾病的患者要及時治療[3]。臨床治療該疾病的方式主要有體外沖擊波和內鏡手術。
體外沖擊波主要是利用高壓電放電形成的沖擊波將結石震碎,然后使結石排出體外。該種治療方式適合較小的結石,對于較大結石,需要反復進行治療,且機器能量不易控制,會對患者的輸尿管產生傷害,也會增加患者痛苦[4]。內鏡手術方式是通過含有光感纖維的內窺鏡進行治療,此種治療方式能夠準備定位結石位置,配合密切的操作方式,具有定位準確、創傷小的特點[5]。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兩種治療方式對結石清除都具有較好效果,但內鏡手術的治療方式在并發癥發生情況和治療效果方面,均優于體外沖擊波的治療方式,且P<0.05。
綜上所述,對于治療泌尿系結石,兩種治療方式均有一定效果,但采用內鏡手術的方式效果更優,能夠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薄文恒.體外沖擊波與內鏡手術治療泌尿系結石效果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 2020,36(22):2.
[2]王慶軍.探討體外沖擊波與內鏡手術治療泌尿系結石的臨床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1,15(13):3.
[3]袁小軍,馬淵.體外沖擊波與內鏡手術治療泌尿系結石效果的對比[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67):79+81.
[4]和亞強.體外沖擊波與內鏡手術治療泌尿系結石效果的對比探究[J]. 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2018,15(010):148-149.
[5]呂篆,溫偉君,何英祥.體外沖擊波與內鏡手術治療泌尿系統結石的效果比較[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2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