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芬
摘要: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在新冠疫苗接種中及對注射部位疼痛的影響分析。方法:研究項目開展時間、終止時間分別為2021年4月-2021年11月,研究對象為我院期期間需接受新冠疫苗接種人員,共包含150例,在接種期間所有人員均接受護理干預與后期隨訪,統計所有人員接種期間注射部位疼痛發生情況,接種滿意度以及接種前后疫苗知識掌握情況。結果:150例疫苗接種人員5(3.33%)例出現注射部位疼痛,疼痛評分為(1.52±0.24)分,痛感較輕,所有人員接種滿意度評分相對較高,護理前后疫苗知識掌握情況存在明顯差異。結論:在進行新冠疫苗接種期間,及時調動院內資源,做好各部門配合,為接種人員提供護理干預,可有效減少臨床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人員對接種過程的滿意程度。
關鍵詞:護理干預;新冠疫苗接種;注射部位疼痛;影響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5--01
新冠肺炎疫情自2019年年底爆發以來,對我國經濟生產產生了不良影響,隨著病毒不斷變異、擴散,現在已表現出席卷全球趨勢,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一次的實時數據統計,截至歐洲中部夏令時間2021年8月20日,全球疾病確診人數已超過2億,其中病死人數超過400萬[1]。由于疾病具有較強的感染性和一定致死率,臨床也較為關注疾病治療、控制研究[2]。于2020年1月24日中國疾控中心成功分離出中國首株新型冠狀病毒毒種,并立即開展病毒疫苗的研制[3]。新冠疫苗是專門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在控制疾病傳染率,提高治愈率方面具有積極影響。因此全國各地也比較關注醫院疫苗接種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將探討護理干預在新冠疫苗接種中及對注射部位疼痛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時間區間選擇2021年4月-2021年11月,研究對象為該時間段內于我院登記接種新冠疫苗的150例居民。所有人員性別分布,其中包含男性80名,包含女性70名;年齡區間在20~60歲,平均年齡為(40.17±5.39)歲;所有人員均符合疫苗接種條件,接種處皮膚未破損,資料詳實完整,配合態度較好。
1.2方法
所有人員均接受全程護理干預,①預檢護理:在開展疫苗接種工作前,醫院應做好預檢管理。于醫院入口處設置預檢分診臺,要求工作人員做好疫苗接種人員信息登記,并在登記期間測量記錄接種人員體溫,檢查人員健康防疫碼。除做好基礎檢查工作外,還應及時與接種人員溝通,了解其是否存在慢性病史,對于糖尿病患者應加設血糖監測,了解患者個人血糖控制情況,要求所有接種人員遵循院內規定“保持一米線距離”,并在地上做好“一米線”標識,擺放座椅供等候人員休息[4]。②健康咨詢護理:結合院內人力資源情況設置健康咨詢臺,并在其旁放置“接種人員注意事項”宣告牌。設置2~3名醫護人員進行管理,及時引導人員了解宣告牌內容,解答人員疑問,引導其最近路線至疫苗接種區或。對于女性、老年接種人員,及時詢問其是否處于月經期或患有慢性疾病,及時告知月經期人員、接受其他藥物治療人員、空腹人員、易過敏人員適當調整接種時間。③接種護理:所有疫苗接種人員需先至信息登記處完善信息,管理人員需要核對患者疫苗接種申請信息,是否與登記信息符合,在確認無誤后,引導人員至接種區。嚴格按照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儲藏要求進行儲存,并隨時關注儲存溫度條件,做好溫度記錄。在疫苗取出后應及時關閉冰箱門,不得因為節省時間而同時取出多支疫苗存放于室溫下。設計老年人優先接種標識與候接座椅,主動為老年人提供熱水、毛毯、食物等。采用分小組接種模式,疏導高峰期人群,依照接種臺數量、疫苗數量合理限制每日接種數。在為人員接種疫苗前再次核對信息,并詢問人員疾病史、用藥史、過敏史,確認無誤后,進行簡單健康教育,說明接種疫苗后續流程,在接種完成后及時引導人員至觀察區等候。期間對于老年人群、兒童人群或情緒較為緊張人群應注意心理疏導,減少其接種顧慮,放松情緒。對于兒童、老人,接種醫師在操作前還應再次進行心理干預,通過親切耐心交談,觀察兒童、老人表情神態進行情緒安撫,減少其對疫苗接種的恐懼感,在接種期間可指導家長進行協助,共同安撫兒童,提高其配合能力,在接種完成后及時給予言語鼓勵,肯定人員配合表現。④留觀區域護理:第一留觀區域應配備足量的座椅以及紙杯,并免費提供熱水。每位接種人員進入留觀區均需記錄清楚其體溫以及疫苗接種完成時間,在留觀區內電子屏上反復滾動播放疫苗接種后注意事項,對于觀看屏幕不方便人員,可指導其掃二維碼,關注醫院公眾號,在手機端了解疫苗接種注意事項。第二在留觀區內設置1-2名流動服務人員,通過巡查了解接種人員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并優先對婦女、兒童、老人提供指導服務。
1.3觀察指標
1.3.1 注射部位疼痛:統計所有人員疫苗接種后注射部位疼痛發生情況,其中疼痛度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估法,總分在0-10分之間,得分越低表示痛感越輕。
1.3.2 接種滿意度:結合小組自制的《疫苗接種護理滿意度量表》進行評估,從接種安排、接種指導、等候時間、護理服務4個方面開展,每項評分范圍在0-25分之間,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滿意度越高。
1.3.3 接種前后疫苗知識掌握:結合小組自制的《疫苗接種知識》進行評估,從接種時間、接種流程、疫苗接種注意事項、疾病感染癥狀4個方面開展,評估所有人員接種前后知識掌握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以SPSS20.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t檢驗。統計值有統計學差異的判定標準為P≤0.05。
2 結果
2.1 注射部位疼痛情況
經本次護理干預后,150例疫苗接種人員5(1.33%)例出現注射部位疼痛,疼痛評分為(1.52±0.24)分,痛感較輕。
2.2 接種滿意度
統計接種人員滿意度接種安排、接種指導、等候時間、護理服務4項參數評分分別為(22.81±2.23)分、(22.62±2.45)分、(22.39±2.26)分、(22.52±2.47)分,總體接種滿意度較好。
2.3 接種前后疫苗知識掌握
統計接種前后疫苗知識掌握情況,接種后所有人員疫苗接種知識掌握更好,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一。
3 討論
新型冠狀病毒具有較強的傳染性,目前病毒自然宿主尚未明確,其傳染源主要為新冠病毒感染者,其中包括無癥狀感染者[4]。到2021年2月25日,經過我國醫學、科學家不斷研究實驗,已附條件上市三個滅活疫苗,一個腺病毒載體疫苗,為國內病毒屏障建立做出了重大貢獻。各個省市區醫療機構也在當地政府部門部署下及時響應國家號召,開展了疫苗接種工作[5-6]。隨著接種量的不斷加大,接種人員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也成為了醫護人員的關注重點,尤其是注射部位疼痛,不僅會為患者增加生理不適感;還會加重其情緒負擔,擔憂疫苗效用,降低對醫護人員信任能力[7]。
在本次研究中,發現通過做好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注射部位疼痛人員數量,提高人員接種滿意度與知識掌握情況。注射部位疼痛是較為常見的接種不良反應,與接種人員年齡、疼痛耐受能力、情緒等均有關聯,多見于兒童接種人群,容易因接種疼痛而產生明顯的抗拒情緒,降低接種配合能力。在本次新冠疫苗接種期間,首先醫護人員注重心理疏導開展,給予兒童、老人特殊關愛,通過在接種等候期間安排座椅、接種期間及時進行語言鼓勵、安慰,可有效減少其對疫苗接種過程的恐懼感,放松情緒,減少針刺過程產生的不適感,提高配合能力,降低注射部位疼痛發生率。第二在接種期間做好人員預檢觀察與健康咨詢,通過宣告牌提示、人員口頭提醒等方式幫助接種人員判斷自身是否符合接種條件,更有助于其做好接種準備,合理避開不適宜接種時期,減少因自身因素影響,造成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降低注射部位疼痛發生率。第三在接種期間合理安排接種數量,設置等候座椅,可有效減少人員等待時間,減少因排隊過長產生的不良情緒,影響接種配合。第四在接種完成后,做好留觀區護理,指導接種人員主動、被動了解接種后注意事項,也有助于其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減少接種后飲食、藥物等刺激致不良反應出現可能,減少接種過程對其正常生活的干擾
總而言之,在新冠疫苗接種期間,做好護理干預,及時指導人員了解接種注意事項,做好個人配合,可有效減少接種不良反應產生。
參考文獻:
[1] 顏鈺, 段棣飛, 陳霞,等. 慢性腎臟病患者新冠疫苗接種意向及影響因素[J]. 中國臨床研究, 2021, 34(9):5.
[2] 畢艷玲, 張建華, 玉光罕,等. 優質護理舉措在優化新冠疫苗接種點工作流程中的經驗分析[J]. 養生保健指南 2021年25期, 135頁, 2021.
[3] 陳寶, 陳穎妹, 韓花桂,等. 海口市門診患者新冠疫苗接種意愿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衛生事業管理, 2021, 38(10):5.
[4] 周翠云, 陳惠清. 健康女性接種人乳頭狀瘤病毒疫苗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分析[J]. 藥物不良反應雜志, 2020, 22(10):5.
[5] 王梅. 社區接種新冠疫苗的臨床護理體會[J]. 飲食保健 2021年39期, 208-209頁, 2021.
[6] 狄寒玲, 張麗偉, 江淑芳,等. 江蘇省醫務人員新冠疫苗自愿接種狀況及影響因素調查[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21, 31(19):5.
[7] 許建玲. 精細化護理在預防接種門診中的應用效果及可行性分析[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9, 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