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沙沙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本院門診共接待的200例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時間2020年08月11日-2021年08月12日,采取拋硬幣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參照組(行常規預檢分診護理管理)和研究組(行護理風險管理),各100例。比較兩組預檢分診結果及患者滿意度。結果 研究組體溫過高人數12人,疑似病例8人,參照組4人,疑似病例0人,均無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統計學意義明顯(P<0.05),研究組對護理工作表示滿意和基本滿意的人數明顯多于參照組(P<0.05),明顯低于參照組(P<0.05)。結論 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價值更高,在起到預防風險作用的同時還取得了患者較為滿意的態度,具有推廣價值。
關鍵詞:護理風險管理;預檢分診結果;患者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5--01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以來奪走了無數人的生命,雖然疫情得到了大面積有效控制,但到目前為止還存在局部地區反彈的現象,甚至出現無癥狀感染者和變異毒株,仍然存在較高的傳播風險,因此要進一步完善醫院的預檢分診制度,并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風險管理措施,加強對醫院往來人員的篩查,優化管理體系,嚴格管理疑似病例,降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傳播幾率[1]。基于此,本文選取本院門診共接待的200例患者對不同護理方式的應用價值進行了對比分析,現做出如下闡述。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門診共接待的200例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時間2020年08月11日-2021年08月12日,采取拋硬幣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參照組(行常規預檢分診護理管理)和研究組(行護理風險管理),各100例。其中參照組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的比例為51:49;最小18歲,最大80歲,中位數38歲;就診科室為內科、外科、婦科和其他科室的人數比為31:29:20:20。研究組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的比例為50:50;最小19歲,最大79歲,中位數37歲;就診科室為內科、外科、婦科和其他科室的人數比為32:28:19:21。基本資料無較大差異(P>0.05),符合比較標準。
1.2方法
1.2.1參照組
本組患者予以導診護理、解答問題、統一測量體溫等一系列常規預檢分診護理方式。
1.2.2研究組
本組患者予以護理風險管理:①制定接診流程。首先要選擇合適的工作地點,優化預檢分診布局,只留有一個門診出入口,關閉其他出入口,并在入口處張貼路線標識,在預檢分診處配備消毒酒精、體溫計、手部消毒免洗凝膠、一次性口罩、體溫自動測量儀器、手動體溫槍、疫苗公示牌、往來人員登記本、消毒記錄本和分診單等物品。②預檢分診篩查流程。對于存在發熱、咳嗽和持有流行性感冒陽檢測的患者分診到發熱門診,對于出現咳嗽、發熱且存在新冠病毒接觸史的患者不予接診,應立即登記患者的具體信息并予以隔離觀察。護理人員需告知患者在排隊時要保持一米以上的距離,并佩戴好醫用口罩,而接診護理人員則需要嚴格按照規定穿戴一次性醫用隔離衣、隔離面罩、醫用外科手套、N95口罩,對來院就診的每位患者測量體溫,登記個人信息,包括日期、姓名、聯系電話、身份證號和家庭住址,住址需要明確到門牌號和村中的幾組幾號,檢查患者健康碼和行程碼,對于十四天內到過高風險地區的患者不予接診并予以嚴格排查,用醫用酒精對患者進行全面消毒。此外護理人員在穿脫隔離衣時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到指定區域并依據正確的穿脫流程穿脫隔離衣,在保證護理質量的同時保護好自身的安全。③完善崗位分配。明確預檢分診工作時間,實施早、中、晚倒班制度,分配兩名預檢分診護理人員和兩名安保人員,保證工作狀態和護理質量,預防風險。
1.3觀察指標
對比滿意度:采用滿意度調查表評估對患者在不同護理模式下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進行評估,總分一百分,80分及以上為滿意,60分(含60)到79分為基本滿意,59分及以下為不滿意,(總例數-不滿意例數)/總例數×%=總體滿意度。對比預檢分診結果:記錄體溫過高人數和疑似病例人數[2-3]。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以%表示滿意度的計數資料,行卡方檢驗,(P<0.05)時即為呈現出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比較兩組滿意度
研究組滿意度偏高,組間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1。
2.2比較預檢分診結果
研究組預檢分診結果更為準確,組間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2。
3? 討論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發病初期一般無明顯臨床表現,隨著病情的進展可逐漸出現干咳、高熱、胸悶、咽痛、腹瀉和味覺異常等臨床癥狀,病情嚴重則可出現呼吸困難、代謝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礙、器官衰竭等表現,大多數危重患者均因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死亡,此外部分患者還可能伴隨著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統癥狀、眼部癥狀、神經系統癥狀、皮膚問題和心理行為問題等。預檢分診作為醫院接診的第一步,在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需要各醫院進一步優化預檢分診流程,完善護理風險管理體系,加強對來院人員的登記管理,嚴格規定消毒隔離制度,一旦發現疑似病例應立即隔離,預防病毒的傳播和感染,及早發現,及早隔離,及早治療[4]。
綜上所述, 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價值更高,在起到預防風險作用的同時還取得了患者較為滿意的態度,值得臨床推廣和借鑒。
參考文獻:
[1]趙君健,方健,方啟帆,等.護理風險管理在門診高危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飲食保健,2019,6(3):222-223.
[2]張林.護理風險管理在門診輸液室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9):2-3.
[3]楊瑜芬,李綺芊,張慧杰,等.發熱門診針對境外輸入性新冠肺炎護理應對策略[J].人人健康,2020,No.520(11):196-197.
[4]王華芬,盧芳燕,盛迪,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線上快速預檢分診系統的構建及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20,55(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