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成玉
摘要:目的 探究PDCA模式在醫院公共衛生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未實行PDCA模式,抽選其中20名醫務人員采用傳統管理模式并作為常規組,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實行PDCA模式,抽選其中20名醫務人員采用PDCA模式并作為管理組,對其考核成績與醫療文書書寫情況進行分析對比。結果 管理組考核成績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管理組醫療文書書寫合格率(95.00%)顯著高于常規組(65.00%),P<0.05。結論 PDCA模式能有效提高醫院公共衛生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公共衛生工作人員專業素質和醫療文書書寫水平,建議推廣。
關鍵詞:醫務管理;公共衛生;管理;PDCA模式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5--01
醫院公共衛生的管理對患者就醫質量有著直接影響,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醫院醫療衛生服務的整體水平,自從國內實行基本公共衛生以來,已獲得了一定程度的認可與影響。但由于部分醫院公共衛生人員仍存在重醫療、輕衛生的傳統觀念思想,使其對公共衛生的執行方面未足夠加以重視,不僅會直接影響醫院的醫療環境,且對人們身體健康構成一定危害性[1-2]。PDCA模式指的是將一個包括計劃(plan,P)、實施(do,D)、檢查(check,C)及處置(action,A)在內的四個階段的管理周期展開反復循環,促使管理的過程穩定向前發展的一種先進管理方式,從PDCA模式在多個領域的應用成效上看,其利于促使管理的科學化與標準化,現已在醫院多種日常管理事務中廣泛應用[3-4]。本文現在醫院公共衛生管理中應用PDCA模式,對其應用效果展開分析,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未實行PDCA模式,抽選其中20名公共衛生人員采用傳統管理模式并作為常規組,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實行PDCA模式,抽選其中20名公共衛生人員采用PDCA模式并作為管理組,其中常規組中男13名,女7名,年齡介于28~37歲之間,均值(31.42±3.56)歲,管理組中男12名,女8名,年齡介于26~35歲之間,均值(30.38±3.47)歲,兩組基線資料無顯著差異,可進行對比,P>0.05。
1.2 方法
常規組實施傳統管理模式,即依照醫院公共衛生管理的規章制度執行展開日常管理工作。
管理組實施PDCA模式:1.計劃:對醫院公共衛生管理現狀進行評估,發現醫院公共衛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此為依據擬定公共衛生管理方案。經評估發現,醫院公共衛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包含工作人員具有重醫療輕衛生管理的思想,在工作期間存在應付情況;公共衛生工作人員缺少認知,未規范公共衛生服務;醫院缺少公共衛生考核制度、管理制度、學習制度及獎懲制度。針對上述問題,擬定以下管理方案:增強公共衛生教育,設立公共衛生培訓機構,內容包含公共衛生服務的各方面,如表格填寫、詢問技巧及服務規范等,對公共衛生管理機制進行完善。2.執行:逐一落實管理方案,組織領導與公共衛生工作人員展開公共衛生教育,掌握公共衛生管理對醫院的重要性,糾正倦怠與應付思想,建立公共衛生管理部門,全面實行公共衛生管理工作,與醫院各個區域特點相結合,擬定公共衛生考核制度、管理制度及獎懲制度等;組織院內公共衛生人員參加培訓學習,通過授課形式使其熟知公共衛生相關法律法規與規范,現場指導公共衛生工作人員學習各種表格填寫方式、與群眾交流溝通方式,促使每名人員均熟練掌握各項知識內容。3.檢查:設立公共衛生管理月考核制度,考核內容包含公共衛生知識、檔案填寫質量、軟件操作熟練程度等,由公共衛生管理負責人進行考核,針對考核中存在的問題作出現場指導,提出改進方式。4.處置:每月均將考核結果與問題向公共衛生管理部門與人員進行反饋,依照相關規章制度作出獎懲,每次考核結束后均組織全院公共衛生人員進行討論與分析,總結良好經驗,提出相關問題的應對措施。
1.3 觀察指標
(1)評估組間公共衛生全年考核成績,由公共衛生管理部門進行考核,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則公共衛生管理情況越良好。
(2)對組間全年醫療文書書寫合格率進行評估。
1.4 統計學處理
計數資料以[n(%)]表達,應用統計軟件SPSS 20.0實施t檢驗和χ2檢驗,兩組數據存在差異后選用P<0.05表達。
2 結果
2.1 組間比較考核成績
管理組考核成績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詳見表1:
2.2 組間比較醫療文書書寫合格率
管理組醫療文書書寫合格率(95.00%)顯著高于常規組(65.00%),P<0.05。詳見表2:
3 討論
近些年國內公共衛生問題愈加嚴重,導致公共衛生管理不斷成為社會上重點談論話題,為此,急需要增強公共衛生工作人員的相關知識與整體管理工作質量[5]。
據相關資料顯示[6],傳統常規的公共衛生管理模式存在諸多不足與漏洞,難以解決管理中實際存在的相關問題。而PDCA模式是由計劃階段、實施階段、檢查階段及處置階段構成,其中計劃階段以相關法律法規為依據,擬定且完善監督管理體制,使得公共衛生工作人員以最高的工作效率完成管理的各個內容;實施階段則充分協助報告與處理各種公共衛生事件;檢查階段則是公共衛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階段;處置階段是依照考核標準擬定相應獎懲制度,對所有公共衛生工作人員提出的所有問題進行分析與總結,并作出相應指導建議與處置措施[7-8]。總的來說,PDCA模式是通過對公共衛生工作中存在的各類問題與原因進行分析,以所有存在的問題為依據,提出實施計劃,執行解決方案,設立計劃-實施-檢查-總結及處理的一種循環式管理模式,通過持續不斷的積累、提出與解決問題,以實現提升公共衛生工作管理質量與效率的最終效果。本文在醫院公共衛生管理中應用了PDCA模式,從公共衛生管理現狀作為出發點,對醫院公共衛生管理現存問題進行分析,如管理制度未完善、思想態度倦怠等,隨后以此制定改進措施,同時在實施環節中執行具體的改善措施,最后通過檢查環節中就問題的糾正情況作出評價,并將仍舊存在的問題歸入下一循環中繼續作出解決[9]。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管理組考核成績與醫療文書書寫合格率均高于常規組,P<0.05,表明PDCA模式在醫院公共衛生管理工作中具有良好的有效性。通過在醫院公共衛生管理工作中應用PDCA模式,能充分調動公共衛生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發揮出其對公共衛生管理的職業心與責任心,且對公共衛生的管理制度進行了完善,繼而優化了醫院公共衛生管理的整體水平與服務質量,實現了人人重視管理質量,積極主動參與公共衛生管理的良好醫院公共衛生環境[10]。
綜上所述,PDCA模式可顯著提升醫院公共衛生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與綜合素質,使醫院的公共衛生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值得采納推廣。
參考文獻:
[1]劉厚榮,杜志成,楊文.應用PDCA循環法提高手衛生依從性對醫院感染的影響[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21,20(8):748-753.
[2]王怡凡,周典,姚辰歡,等.面向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醫院應急管理彈性能力研究[J].中國醫院管理,2021,41(6):12-15.
[3]朱冬梅,江方正,張俊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三級甲等綜合型醫院護理人力資源調配與管理[J].東南國防醫藥,2021,23(4):419-421.
[4]史墨,于振英.公立醫院公益性的內涵及實現路徑——基于公共衛生應急管理視角[J].衛生經濟研究,2021,38(3):14-16,20.
[5]王明麗,劉萬林,邢文華.公共衛生事項對公立醫院經濟運營效能的影響與啟示[J].中國醫藥導報,2021,18(13):149-152,158.
[6]周一丹,寧寧,周文婧,等.冗余性視角下醫院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韌性提升策略[J].中國醫院管理,2021,41(10):61-64.
[7]劉溫文,吳昕霞,翟輝輝,等.公立醫院"一院多區"發展模式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意義探討[J].中國醫院管理,2021,41(3):39-41,63.
[8]嚴曉玲,李新超,別鳳賽,等.國內外公立醫院公共衛生服務職能分析與政策建議[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9,35(9):723-727.
[9]鄧志清.綜合性公立醫院在公共衛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中國急救醫學,2016,36(z1):41-42.
[10]柯思思,朱朝陽,張剛,等.應用德爾菲法構建醫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能力評價指標體系[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9,36(6):64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