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
由湖南芒果超媒、芒果TV與美國Discovery聯合制作的《功夫學徒》是跨國職業體驗紀實類真人秀節目。該節目目前有兩季,分別于2019年9—11月、2020年9—11月在湖南衛視、Discovery全球電視網播出。該節目在芒果TV播放量達2億,微博話題閱讀量過億,《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等欄目也相繼做了報道推薦。在海外社交平臺上,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上億訂戶家庭可以通過屏幕看到該節目,引起了海外網友的熱議。《功夫學徒》立足于“中國文化走出去”,采用了“中國故事,國際表達”的創作機制,是電視節目“講好中國故事”的一次重要探索,為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提供了范例,對其進行分析有助于提升我國媒體的國際傳播能力。
互聯網的發展使全球文化相互碰撞、融合與滲透,為電視節目制作與傳播帶來了挑戰和機遇,用傳統的思維方式創作節目已經不能適應新的時代背景,“講好中國故事”是新時代電視節目制作的方向和目標。“講好中國故事”主體是“講”,標準是“好”,重點要考慮節目受眾,尤其是受眾的文化、心理和接受習慣。為了避免刻板化、模板化、宣教化的“硬宣傳”,電視節目制作就需要立足于精耕內容,豐富節目看點和賣點,既要保持自身節目的特色話語體系,也要站在跨文化傳播的立場厘清中西方文化差異,根據海外受眾特點“講好中國故事”。
首先,從節目選題來看,以往的電視節目注重將功夫、民俗、美食等作為呈現中國景象、塑造中國形象的重要選題。這些單一、同質、模式化的題材讓國外受眾對中國產生了固化認知。而《功夫學徒》以“互聯網”為背景,以“科技發展對人民生活的改變”為核心主題,以具有現代性、發展性、國際性的開放型視角讓國內外觀眾將眼光移向中國當代的經濟發展。如第一季的選題為中國九大創新前沿產業,節目以點帶面地展現了新時代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情況;第二季選題則為探尋中國古老農村如何連接城市現代文明,用現代科技、創新產業模式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為世界提供脫貧方案。節目選題具有全球意識、現代意識、創新意識,通過既有中國獨特文化特色又有故事性的新人新事,從科技創新改變生活、綠色發展引領脫貧、電商直播振興鄉村、創新技術激活傳承等方面為世界各國提供了中國經驗,向世界塑造了一個活力、開放、文明、富強的中國新形象。
其次,從敘事來看,在跨文化傳播背景下,如何“講好中國故事”,誰講、怎樣講、自己講還是他人講,需要有明確的規劃。為此,紀實類電視節目通過立體化、多空間、多角度的方式來呈現內容,寓“知識性”于“娛樂性”中,用具有藝術美、自然美、社會美的影像讓觀眾得到視聽滿足,用真實+虛擬的故事表達抽象的寓意,用營造懸念抓住觀眾的好奇心,用情景再現引起觀眾的共情和共鳴,并形成完整的邏輯思想和創作思路,圍繞創作的主題大膽突破和革新。
節目巧妙地把話筒交給了外國學徒,讓他們在導師的幫助下,身臨其境、身體力行地深入連接中國各領域、各地域,進行交流、溝通和學習,體驗中國的創新發展,學習中國經驗。通過這些外國學徒的所看、所想、所思,用國際化的視角表達“中國故事”,向世界分享中國的發展經驗。節目還設置了主持人、掌門人、當地老百姓等多重視角講述中國故事,觀眾也隨著節目空間、人物關系的不斷變化開啟了對中國的新認知。例如,第二季第一站外國學徒們被分為兩組來到云南紅河洲元陽縣阿者科村,一組到摩哈尼梯田學習感受古老特色的“稻魚鴨共生養殖系統”,一組到阿者科村落學習傳統手藝,體驗“阿者科計劃”遺產保護與旅游可持續發展相結合的精準扶貧項目;美籍主持人吳振天在村子的燒烤攤與賣貨阿婆交流,見識村民用微信收費;掌門人中山大學旅游學院博士胡晶晶在村里向大家介紹利用旅游模式帶動村落發展的“阿者科計劃”;村民高阿嫂一邊“打褙子”,一邊介紹自己早年外出打工,因為“阿者科計劃”回鄉靠手藝賺錢的經歷。通過主持人、掌門人、外國學徒、當地老百姓的多重視角,《功夫學徒》用視聽影像具象生動地向觀眾“講好中國故事”。
為了改變西方主導的世界話語體系,增強中國的國際話語權,中國必須多渠道、多途徑、多模態加強國際傳播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塑造中國新形象。電視節目的制作更需要將技術、內容生產、資本運營、用戶流量、傳播渠道等資源盤活、用好,以提升自身的國際傳播影響力。
1.合作制作“造船出海”與“借馬入市”。對電視節目制作和運營創新來說,互聯網是助推器。電視節目制作與運營包含了4個環節,即出生環節、內容生產環節、內容分發與傳播環節、觀眾感知環節,出生環節決定了資源配置的優化,也決定了電視節目的走向。近幾年來,中國電視節目的制作與宣發逐漸開始走向多元化合作路線,通過不同的渠道打通節目與市場的距離,拓寬節目與市場的空間。《功夫學徒》就是一次成功的案例,開放融合的芒果TV與深諳跨文化傳播的美國Discovery頻道的合作可謂強強聯合,芒果TV借此“造船出海”,美國Discovery趁機“借馬入市”,通過借力雙方資源,發揮各自的優勢,拓展傳播渠道,實現合作共贏。
國內芒果TV與湖南衛視“雙平臺”作用已日漸顯現,以視聽互動為中心,融網絡特色與電視特色于一體,實現了集內容、平臺、應用、終端于一體的有機系統,搭建了節目、廣告、電商到用戶的獨特互聯網+芒果型生態。正是湖南電視產業這種快速的國際化發展戰略布局,才能以強烈的文化自信整合芒果傳媒的優勢資源,創新節目內容,拓展傳播渠道,精準用戶需求,擴展海外市場,奠定創新型電視節目制作的基礎。在“互聯網+”背景下,芒果TV“造船出海”是順應時代發展,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全球化布局。
美國Discovery頻道是目前世界上發行較廣的電視品牌,每天以35種語言在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Discovery選擇與芒果TV合作制作《功夫學徒》,不僅是為了能夠獲得更多領域的豐富資源,也是Discovery“借馬入市”,開拓市場邊界,用全球化經營、文化跨國生產的方式搭建文化產業鏈,利用品牌優勢兼營節目銷售、互動多媒體、電視制作等多種業務的產業化戰略。《功夫學徒》作為Discovery與芒果TV強強聯合的成果,不僅符合Discovery的創作理念,也讓Discovery捕捉了中國豐富的文化影像,開拓了市場邊界,收益了更多世界觀眾。
2.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跨屏互動”、“整合營銷”。媒體融合時代電視媒體的節目制作與運營更應立足于融合,拓展發行渠道,實現整合營銷。既要運用新信息技術,也應進一步整合國際資源,為“講好中國故事”提供支持。從播出平臺看,《功夫學徒》在芒果TV、湖南衛視、芒果TV國際版APP、Discovery全球電視網等平臺分時段交叉播放,跨屏互動,有效配置、整合和運用這些媒體資源,聚集用戶、信息、平臺和流量,獲取市場競爭的最大優勢。例如,《功夫學徒》在芒果TV國際APP的播出,不僅讓海外下載芒果TV國際版APP的觀眾轉化為用戶,增強了海外觀眾對平臺乃至整個芒果IP品牌的黏性,也優化了芒果TV互聯網+跨界融合產業鏈戰略。《功夫學徒》登陸Discovery全球電視網,利用其渠道優勢,不僅擴大了節目的傳播范圍,增加了中國故事的國際發聲量,也讓世界更多國家和地區的人通過視聽影像真實了解中國,學習中國發展的創新方法和模式。從營銷策略看,《功夫學徒》準確定位了受眾群體,深入挖掘潛在市場,充分利用互聯網和新信息技術,跨越文化、語言、地域、意識形態的障礙,迎合市場的不同需要,架構配置、應用和整合各種信息資源與營銷策略,形成贏得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上的講話指出:“我們不僅要讓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國,還要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讓世界知道‘發展中的中國、‘開放中的中國、‘為人類文明作貢獻的中國。”《功夫學徒》以創新的節目形態、國際合作的制播模式,用移動化、社交化、場景化的融媒體傳播方式具象呈現了中國在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社會民生、鄉村振新等方面的變化和成就,幫助海外觀眾了解中國,找尋助益自身國家發展可供借鑒的經驗和方案,為電視節目的制作、傳播提供了新范本,形成了“講好中國故事”的新范式。
作者單位 四川傳媒學院
本文系教育部2021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重點支持領域項目“視聽中國,用影視作品‘講好中國故事 研究”(項目編號:202113669009)的研究成果。
【編輯:王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