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麗
(徐州礦務集團第二醫院,江蘇 賈汪)
隨著科學與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孕產婦選擇手術方式完成分娩,而剖宮產術是臨床婦產科常見的術式,此技術已經十分成熟,它具體是以手術的形式于孕婦腹部切口取出胎兒與胎盤,從而達到完全分娩的最終目的,可以幫助孕產婦緩解生產時的痛苦,這也是如今孕產婦傾向于剖宮產術的關鍵因素。然而,盡管剖宮產術的好處多多,它同樣也伴有一些值得臨床醫務工作人員關注的點,比如,剖宮產術后麻醉消失后往往會出現十分強烈的疼痛感,從而產生抑郁、焦慮等負性心理,與此同時,相較順產產婦而言,其生理功能恢復較慢,若不給予及時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極易引發不良甚至嚴重后果,從而對產婦的生命健康帶來威脅。文章探討個性化護理的臨床實施價值,分析此護理干預模式對剖宮產術后產婦產后出血、并發癥以及護理滿意度等方面的影響,詳情如下。
本研究主要選擇2017 年8 月至2018 年12 月間在我院行剖宮產術分娩的56 例孕產婦加以分析,所選樣本被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兩組各為28 例孕產婦,研究組中,年齡區間為22-40 歲,平均年齡(31.39±3.22)歲,經產婦16 例,初產婦12 例,孕周39-41 周,孕產婦狀態:在28 例孕產婦中,有13 例疤痕子宮、9 例胎兒窘迫、2 例頭盆不稱、5 例因自身因素自愿選擇剖宮產術者;對照組中,年齡區間為21-39 歲,平均年齡(30.98±2.75)歲,經產婦15 例,初產婦13 例,孕周40-42 周,孕產婦狀態:在28 例孕產婦中,有12 例疤痕子宮、8 例胎兒窘迫、3 例頭盆不稱、6 例因自身因素自愿選擇剖宮產術者。比較兩組孕產婦的各項資料情況,差異對比性不顯著P>0.05,有繼續研究分析價值。
所有孕產婦在剖宮產術前應進行胎心監護、彩超、心電圖、凝血功能、肝腎功能、血常規、感染八項、血糖、血壓等臨床常規檢查,保證孕產婦無任何影響手術不良因素,與此同時,醫護人員做好術前各項準備工作,包括與患者的術前溝通交流等。手術完成后,為產婦進行預防感染治療,常用的藥物有頭孢類藥物等。
對照組產婦實施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其內容包含為產婦提供舒適、良好的產后護理環境,維持病室的潔凈度,同時保持病室的安靜,空氣清新、光線柔和。做好對產婦的術后監護工作,遵醫囑為產婦進行科學的飲食管理,指導對新生兒進行哺乳。
研究組產婦在產后除了給予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外,同時還為其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措施,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1)體位護理:手術完成后,醫護人員應協助產婦取去枕平臥位,6 小時后幫助翻身,具體以產婦舒適為宜,對體位進行調節,可用軟枕墊于產婦背部或兩腿間,這能更好的幫助產婦轉換臥位。
(2)疼痛護理:在產婦麻醉失效后,觀察并評估產婦的疼痛情況,并以其疼痛感為依據選擇適宜的鎮痛措施,如鎮痛泵或藥物鎮痛。值得強調的是,在為產婦采取以上疼痛護理時應告之產婦,并取得其同意,讓其感覺自身被尊重,從而提升護理依從性。
(3)心理護理:心理護理主要分為術前與術后不同階段的護理工作,在術前,應與產婦多交流溝通,通過有效的溝通交流技巧獲得其信任,清楚產婦焦慮、恐懼的來源,觀察其情緒狀態,向產婦耐心解釋所疑惑的問題,向其講解其它剖宮產分娩的成功案例,從而緩解產婦緊張、焦慮情緒。術后也應通過行動或語言支持的方式來降低產婦出現產后抑郁的機率。
(4)專科護理:嚴密觀察產婦的子宮收縮、復舊與生命體征情況,做好新生兒護理與產婦的會陰護理,醫護人員針對產婦的宮縮、產后出血量、宮底高度與質地為其實施子宮按摩護理,面對子宮收縮乏力與出血量多的產婦則要遵醫囑為其實施對癥治療護理。與此同時,對產婦實施排尿護理,在剖宮產術完成后的5 天內,產婦尿液量會有所增加,剖宮產術后1 天便可拔尿管,在尿管拔除后應鼓勵產婦自行排尿。對產婦做好剖宮產術后傷口觀察護理,即觀察切口是否有滲血滲液,保證切口敷料的完好干燥,如有異常,立即通知醫師及時處理,防止感染的發生。
(5)飲食護理:針對產婦的個人情況與病情制定科學且個性化的飲食方案,術后6 小時禁食禁水,6 小時后能進食時及時補充營養,按階梯食用富含蛋白質、營養豐富的多湯飲食,同時,根據產婦機體的需求可適當補充維生素與鐵元素,保證營養攝入充足且飲食多樣化。
(6)康復訓練:在產婦完成剖宮產術后,早期指導其進行床上翻身及下床活動,指導正確的活動方法,以不影響傷口為主,為產婦進行合理科學的術后康復訓練,同時幫助產婦克服疼痛及其它心理不適,保持心情輕松愉悅,有助于產后健康恢復。
觀察產婦的出血情況、并發癥以及護理滿意度。
滿意度調查:針對研究的各項護理工作展開評定,共包含五個維度(護理行為、護理技能、護理質量、護患關系、護理效果),每個維度計20 分(共100 分),若得分數小于70 分為不滿意,得分數在70-90 分之間表示滿意,得分數高于90 分表示非常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滿意率。
對比兩組產婦術后的出血量與并發癥情況,研究組無論是術后出血量還是并發癥情況均優于對照組,研究 組 術 后2 小 時 出 血 量 為(285.52±33.19)mL,對 照 組為(436.20±62.08)mL,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產生率為7.14%,對照組為28.57%,差異對比明顯,有統計學對比價值P<0.05,見表1。
對比研究組與對照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研究組非常滿意數為18 例,滿意數為9 例,不滿意數為1 例,護理總滿意度為96.42%(27/28),對照組非常滿意數為11 例,滿意數為12例,不滿意數為5 例,護理總滿意度為82.14%(23/28),研究組患者結果出來的滿意度比對照組更高P<0.05。

表1 對比兩組產婦術后的出血量與并發癥情況
近些年以來,隨著國民生活質量的提升,大家對于生育質量問題也越來越關注。剖宮產術是產科領域中的重要手術,可很好地解決難產和一些產科合并癥,是挽救產婦和圍產兒生命的重要手段。因其產前痛感低、時間控制良好等優勢獲得了臨床醫師與選擇此術孕產婦的一致認可。然而,產婦在剖宮產手術過程中,因手術創傷及切口等因素,使產婦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緊張甚至抑郁等不良情緒,從而影響到產婦的機體恢復與泌乳功能。另外,產婦在剖宮產術中術后會產生一些問題,如術中出血及麻醉意外、術后出血量增加、疼痛加劇、術后感染等,對產婦術后身心健康恢復會產生不利影響。基于此,為產婦實施切實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非常重要。剖宮產術后護理工作相對較繁瑣,而針對性個性化優質護理工作對于剖宮產產婦在產后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上的良好恢復均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產婦在行剖宮產術后可為其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措施,針對剖宮產術后有可能發生的潛在護理問題進行有效預防及護理是有效且可行的,與此同時,對產婦實施個性化心理護理還能降低產后抑郁癥的發生。
本研究中,對照組孕產婦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孕產婦在常規護理干預的基礎上聯合個性化護理,比較運用不同護理干預模式小組的滿意度情況,對照組的護理總滿意度比研究組約少14%,差異對比明顯,有臨床對比價值P<0.05。
由上可見,個性化護理在剖宮產術后的運用可以提升產婦的護理滿意度,預防術后出血等術后并發癥,有一定的臨床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