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煒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這表明,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兩方面還有待突破,這也說明產權制度和要素配置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最后堡壘,沒有清晰的、可預期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經濟體制改革必然功敗垂成。作為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權交易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也必然圍繞產權制度的完善和要素配置市場化兩個方向來進行。無論是產權制度的完善還是要素配置市場化,創新實踐都是必須采取的手段。
雖然產權交易市場和證券市場都起源于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剛剛興起的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但后來因為各種原因走上了不同發展方向,準確地說,產權交易市場的建設已經遠遠落后于證券市場。這里面最大的原因在于,證券市場的發展在發達國家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有很多先進的經驗和慘痛的教訓可供我國證券市場借鑒和參考,并在此基礎有了更多創新的拓展。相反,產權交易市場是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進程中的一次制度創新,一直是摸著石頭過河,直到進入21世紀后,產權交易市場正式被定位為企業國有資產有序流轉的法定交易場所,并在最近十多年來,涌現了不少包括程序創新和實體創新兩方面在內的創新實踐,既有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創新,比如用網絡競價替代線下拍賣,也有一些失敗的創新,比如藝術品份額化交易。總的說來,產權交易市場創新的內容層出不窮,但創新的方法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即創新范式還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這也是產權市場創新成功率①影響力整體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根據筆者自身的工作實踐,借鑒成熟金融企業和互聯網企業的經驗,并在遵循當前產權交易市場監管背景下,對產權交易市場業務創新范式進行初步的探索。
1 ?概念模型
創新的概念模型一般就是指來自人的一個想法或思路,其成果可能是一個手繪圖形、一個手工模型、一段話,甚至僅僅是一個想法。而這種想法可以是來自于某次起于青萍之末的“微風”,可以是一項技術變革的新拓展,也可以是一項新政策中的要求或提示。比如,企業國有資產進場交易就是2002年第十五屆中紀委第七次全會提出“各地區、各部門都要實行經營性土地使用權出讓招標拍賣、建設工程項目公開招標投標、政府采購、產權交易進入市場等四項制度”后,在2003年國務院國資委成立后旋即落實施行從而引發產權交易市場的蓬勃發展。又比如,產權交易中通過網絡競價實現成交也來自互聯網報價技術的延伸。總之,產權交易市場業務創新的概念模型基本上是一個比較粗線的想法,這個想法既可能由交易機構中的管理層提出,也可能由基層技術人員或業務人員提出。
2 ?市場調研
業務創新概念模型的提出很可能是心血來潮的想法,但最終的成果絕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概念模型提出后,創新才進入真正的研發過程。當前產權交易市場業務創新往往在概念模型提出后,幾乎沒有進行市場調研或者只進行主觀性較強的市場調研就進入產品設計階段。由于缺乏足夠的市場調研,加上限于傳統企業國有產權交易的經驗,最終的產品設計很可能無法滿足真實的市場需求,而難以獲得持久的活力,甚至面臨違法的風險。
那么,市場調研究竟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呢?
第一,研究業務創新概念模型面臨的政策環境。這個政策研究既包括對現行的法律、法規、規章等相關規范性文件的分析,也包括對未來政策發布趨勢的判斷。
第二,研究概念模型面臨的經濟環境。研究經濟環境,就是分析概念模型對應的市場容量,既包括現有的存量也包括未來的增量。如果沒有足夠的市場容量,這項業務創新就可能沒有市場“蛋糕”可分,也就缺乏足夠的經濟持續力。當然,這個市場容量的判斷屬于經驗數據的判斷,需要大量數據來不斷修正。
第三,研究概念模型對應的市場需求。研究市場需求就是分析使用這項創新服務的用戶群體及其與產權交易市場的相關性,以及現有的市場痛點能否通過產權交易市場的創新得到完全或部分解決。
第四,研究概念模型是否存在類似案例可參考。概念模型有可能是對現有業務的拓展性創新,有可能是完全沒有先例的創新。由于產權交易市場業務創新大多數情況屬于前者,因此,分析類似案例顯得至關重要,特別需要結合第二點、第三點來完善這個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過程。
第五,識別概念模型對應的市場風險及其防范措施。市場風險包括了政策風險、應用風險、財務風險、人員風險等。
第六,預算概念模型到產品定型、甚至到推廣、應用環節的整體收支。預算是創新研發的重要約束條件,預算的科學性才能保障該項創新研發的可持續性。
以上六點是市場調研最主要的內容,只有在這六個方面得出科學的、客觀的整體積極判斷,業務創新才有必要進入下一階段。
3 ?產品設計
在市場調研得到整體積極判斷后,我們就可以進入常見的產品設計階段。好的概念模型決定創新能飛多高,好的產品設計則決定創新能飛多遠。筆者認為,產品設計應著力構建包含以下方面的系統:
一是產品的客體。這是產品設計的首要問題,就是解決產品是什么的問題,包括內涵和外延兩方面。
二是產品服務的對象。這個對象就是我們常說的使用產品的用戶群體。這需要回答用戶群體是誰,用戶群體在哪里,產權交易市場如何連接到這些用戶群體。
三是產品運作模式。這就是提出用戶如何利用這個產品滿足自身需求的解決方案。
四是產品商業模式。商業模式包括了產品的產出機制、成本機制、盈利模式以及合作機制等。創新不是為了一個好看的形態,而是創造一個可持續的生命體。良好的商業模式是創新能夠持續的經濟基礎。
五是產品監管模式。在當前產權交易市場“強監管”的背景下,監管模式是產品設計不可回避的環節,既要有利于擁抱監管,又要有利于改善監管。
六是產品運營者的角色。產權交易市場的業務創新,其運營者一般都是產權交易所。而產權交易所在這個創新產品運營中的角色定位,關系到運作模式、商業模式和監管模式的設計。具體來講,其扮演的是中介,還是平臺,抑或二者兼具,是分階段扮演,還是其他新的角色,這是在產品設計中必須明確的問題。
七是產品載體。通常來說,產權交易所屬于地方金融機構,按照當前金融企業互聯網化的趨勢,產權交易市場業務創新的載體都應當是一個具有信息化、數字化的互聯網屬性的產品。
4 ?產品試驗
工業生產中的工藝研發過程常常伴隨小試、中試,互聯網新產品也有內測環節,產權交易市場業務創新自然也不能少了這個試驗環節。筆者認為,在滿足監管要求前提下,產品試驗可以在產品設計之前按照原有模式進行試驗,也可以在產品設計之后按照現有設計模式進行,其主要目的是為了驗證現有設計模式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鑒于產權交易市場的特殊性,試驗規模無法達到互聯網產品內測的規模,但這絲毫也不能減弱產品試驗的必要性。
5 ?產品定型
結合產品試驗的結果,應當對現有設計模式進行修訂甚至是重大修訂,如優化流程、穩定參數、完善規則、改進渠道等。產品定型的目的就是做好正式向市場投放的準備,或者說迎接市場真正的考驗。
6 ?產品孵化
產品孵化就是在產品定型后,按照現有設計模式在市場中進行試運行,有點類似于工藝研發的中試階段。產品孵化是為了進一步驗證產品的運作模式、商業模式和監管模式,更重要的是判斷市場對新產品的接受程度和適應程度,以便為后期的正式推廣應用做好數據收集、市場反饋的準備。
7 ?產品推廣應用
按理說,產品推廣和產品應用是兩種不同類型的工作,但又是兩個相輔相成的環節,因此放在一起也沒有問題。推廣應用是指產品孵化后對產品設計模式得到充分驗證后在市場上正式投放的階段,也是業務創新成果的最終體現。在推廣上,一是結合孵化階段的數據,優化獲取用戶的模式、降低獲取用戶的成本;二是優化合作機制建立與產品特點相適應的推廣渠道。在應用上,一是做出在所有業務團隊同時鋪開產品應用還是建立專業團隊獨立運作的選擇;二是在應用規模增加后采取“小步快跑”的方式迭代更新產品以不斷保持產品生命力。
8 ?產品評價更新
產品正式投入市場應用后,應當不斷根據應用成果和市場變化建立可持續的評價體系,以便能夠及時評價產品應用效果。產品評價只是手段,最終目的在于能夠有針對性地更新產品。對于市場需求持續旺盛的產品,應當進一步保持讓用戶可見的更新力度。對于市場需求持續低迷的產品,應當及時判斷是市場本身不需要這種產品還是產品功能還不適應市場需求,以便及時作出調整,甚至是終止產品應用。應當強調的是,評價更新應當是貫穿于產品應用的整個生命周期。
筆者認為,概念模型—市場調研—產品設計—產品試驗—產品定型—產品孵化—產品推廣應用—產品評價更新,這8個環節是產權交易市場業務創新的完整過程。具體到不同的業務創新,還是可能會有變化,比如單純的程序創新,就可能不用這么漫長的流程。但在實體業務上的創新,這8個環節在較大概率上保證了產權交易市場業務創新在決策上具有科學性、在研發上具有系統性、在應用上具有可持續性。
筆者認為,我們過去很可能習慣去預設一個很高大的創新目標,讓大家去追求、去實現。但這樣卻忽視了一個本質,創新其實是一種化學反應,終點不一定是我們最初設定的目標,甚至是沒有終點的。我們不能人為假設“我知道要什么結果,這個結果是正確的”。實踐證明,絕大多數創新最終都脫離了當初設定的目標,而實際達到的終點又往往比目標更讓人激動,這可能才是創新的現實意義,業務創新范式的探索就是為了更大可能實現這種現實意義,這也應該成為產權交易市場業務創新的原則。業務創新可以設定目標,但不應執著于目標,而要關注創新過程中發生的各種化學反應及其成果,這才是創新的實質。比如,產權交易所經常說要解決業務成長性差、市場運作能力弱的問題,那么,這可以是我們創新的目標,但在具體解決過程中,我們有可能發現大數據應用提高市場營銷發動能力,而大數據應用竟可以成為一款向用戶提供的產品;我們有可能發現通過改善服務手段和方法提高了用戶粘性,卻形成了“用戶俱樂部”的基礎,進而塑造成產權交易所的重要品牌。
因此,對產權交易市場業務創新范式的探索其實就是為了確保業務創新目標的實現。這個目標并不一定是指最初設定的目標而有可能是還沒有達到創新目標時我們已經收獲到的創新的禮物,包括業務創新范式的探索也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
注釋:
①能夠實現創新內容的合法性和可持續性即可視為創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