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佳星 唐麗斌
深化高校所屬企業體制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改革完善高??萍汲晒D化機制,推動高等學校所屬企業清理規范、提質增效,促進高等教育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重要舉措。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重慶聯交所”)堅持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方向,充分發揮產權交易市場資源優化配置作用,積極化解高校所屬企業實際問題,助力校辦企業如期完成改革剝離任務,在保障國有資產安全的同時,促使高校聚焦教學科研主業。
校辦企業困境中尋找出路
改革開放以來,高等學校依托自身優勢創辦企業,對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改善辦學條件、促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等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高校所屬企業事企不分、監管缺位、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資本運營效率不高等問題逐漸顯現,給高校資產安全帶來風險,對高校持續健康發展造成隱患。為此,中央高度重視,國家有關部委相繼出臺政策有序推動高校所屬企業改革工作。2015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要求構建更加高效的科研體系,建立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技術轉移機制,逐步實現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與下屬公司剝離。2018年5月,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高等學校所屬企業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8〕42號),將公辦普通高校投資設立的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國有資本控股公司和國有資本參股公司及所屬各級企業納入改革范圍,提出通過逐步實現高校與所屬企業清理剝離,促使高校聚焦教學科研主業,集中精力辦學,提升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促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
主動作為把脈問診 助力校企新生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決策部署,重慶聯交所積極發揮產權交易市場優化配置資源的作用,主動對接、提前介入、深入參與校企剝離的規劃實施全過程,幫助同濟大學、重慶大學、西南大學、西南財經大學、重慶理工大學等10所高校的20家所屬企業實施脫鉤剝離,助力破解改革難題。在服務過程中,發現校企在產權管理方面呈現四個特點:一是資產清理界定難度大。長期對外投資,使得校企資產呈小而散的特點,產權鏈條長、關系結構復雜,難以監管,且短期內較難理順歸屬關系;二是管理力量薄弱。產權管理人員配備不足,且普遍不熟悉國資監管政策,疏于管理。如20家校企中,19家未辦理產權登記。某校企的兩處培訓基地,因未辦報建手續,被相關部門無償收回和拆除;三是資本運營效率不高。成立10年以上的14家校企中,主業為房地產、建筑等與教研無關或聯系不緊密的企業6家,且多數企業經營效益不佳,20家校企中虧損企業達14家。某校企三年內,在云貴兩省相繼設立6家同質化子孫公司,且都出現不同程度虧損;四是事企不分依然存在。10所高校中,有6家都是由高校直接作為股東履職,校企經營管理人員多為兼職,內部治理體系不完善,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
專業精細服務 提升改革實效
在服務校企深化改革過程中,重慶聯交所針對校企改革中存在的問題,發揮市場化服務優勢,針對高校所屬企業情況復雜、涉及面廣的現狀,尊重市場經濟和企業發展規律,根據企業不同經營狀況、與教學科研關聯程度和行業類別,整體謀劃,因校制宜,為高校和所屬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服務,實現改革過程陽光規范高效,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一是靠前服務,做好政策咨詢。針對校企普遍對國有產權轉讓政策制度不熟悉和產權管理方面歷史遺留問題較多的特點,一方面主動上門對接高校,開展政策輔導咨詢、“一企一策”協助擬訂項目方案、完善交易文本資料,另一方面配合校企梳理掛牌前的障礙并協調主管部門加以解決,同時協助聯系審計、資產評估和法律服務等中介機構,幫助高校規范推進工作;二是挖掘價值,開展宣傳推介。深度對接、全方位了解校企發展狀況和改革需求,深入研究分析項目,挖掘項目價值,精心制定推介資料,通過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渝產權APP等媒體渠道,廣泛發布信息,并根據多年交易服務經驗,篩選行業相關企業開展點對點重點推介;三是精細服務,做好交易組織。倒排時間節點,統籌進度安排,制定交易實施方案,針對交易流程、要件文書準備、合同條款等交易細節問題,通過上門輔導、電話解答等方式為交易各方提供周密服務,確保交易高效規范。2018年以來,重慶聯交所服務教育部直屬高校所屬企業5家,重慶市屬高校所屬企業15家,完成脫鉤剝離17家,成交金額4.05億元,增值額1419萬元。其中,重慶郵電大學所屬重慶重郵信科(集團)公司5000萬股股份(占總股本68.23%)項目,以2.06億元成交價引入民企控股,助力企業鞏固其在國內信息通信網絡建設領域的優勢地位。重慶理工大學所屬重慶達康建筑公司100%股權項目,以1.18億元成交,溢價1250萬元,加快提升在建筑施工領域的市場占有率;所屬重慶赤伏物業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權項目,以360.74萬元成交,溢價88.14%,實現了國有資本高溢價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