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應輝
【摘要】語文是中職學生必須學習的課程之一,在中職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優化中職語文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提高學生養成良好的綜合素養打下了堅實基礎。其中,閱讀教學是中職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特殊方式。因此,在中職語文閱讀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開拓創新轉變教學模式,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激發學生的閱讀的興趣,為學生組織不同形式的課外閱讀活動,培養學生閱讀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有所學。本文將對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的價值以及教學策略展開相關的論述和探討。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育;閱讀的價值;教學策略
對于中職語文閱讀教學來講閱讀情境十分重要,其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也是提高中職語文閱讀教學水平的關鍵。基于此,相關教師需給予閱讀情境高度重視,促使其存在的價值與效用充分發揮出,為我國中職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提升到新高速做鋪墊。本文主要分析閱讀情境下的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中職語文閱讀的價值
(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現階段中職學校的學生單憑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想學的課程,甚至對語文閱讀有一定的誤解,認為語文閱讀是一個枯燥乏味的過程,沒有任何的趣味可言,導致很多學生對閱讀失去了欲望,以至于許多中職學生忽視語文閱讀教學。只有讓學生從心里產生對閱讀的喜愛,才能夠讓更多學生融入到中職閱讀教學中。語文閱讀有利于中職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文化知識,有利于提高中職學生的閱讀能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有利于培養學生獲取主要信息的能力,掌握形式多樣的閱讀方式。
(二)促進語文閱讀發展
傳統的閱讀教學是教師督促監管著學生去閱讀學習,學生會產生一種“要我學”的被壓迫心理,學習的欲望逐漸被磨滅,對閱讀學習的好感度低,導致閱讀教育教學工作一直沒有明顯的教學效果。要想把中職學生“要我學”的觀念轉換成“我要學”的觀念,就要開拓創新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趣味性,提高中職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知識的教育主要是對漢語的拓展和延伸,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對學生養成正確的世界觀是至關重要的。漢語內容比較豐富,其教學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涉及的知識面較廣,但是,許多學生由于接觸時間較久,使用時間較長,新鮮感明顯降低,學習語文知識沒有動力,沒有激情,導致教學質量降低。教師可以科學合理引導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的學習,重拾對語文知識學習的激情,帶領學生通過語文知識的學習,可以提高中職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和奉獻精神,真正實現語文閱讀教學的價值。
二、中職語文閱讀的教學策略
(一)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對中職語文閱讀的有效學習至關重要。部分學生比較懶惰,過分依賴老師,并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教師在中職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讓學生感受閱讀的趣味,培養學生的閱讀意識,增加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互動機會,引導學生按照正確的方式進行閱讀,科學地延伸學生閱讀的廣度和深度。例如:中職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成長》時,可以先帶領學生回憶自己的成長經歷,再與其他同學分享。然后,帶領著學生分角色進行朗讀,感受不同的人物性格,最后,分析整篇課文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講解事情的先后發展順序,引導學生做好閱讀筆記。
(二)改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
中職教師在語文閱讀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全面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因材施教,分層次、分類別開展教育教學工作,還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組織模式,采用不同的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將閱讀模式分為默讀、小聲閱讀和大聲朗誦等模式,早讀時,可以引導學生大聲朗誦,上課時,可以引導學生小聲閱讀,晚自習時,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文的默讀,讓學生感受不同的閱讀模式,讓學生感受到不同閱讀模式的趣味,讓學生產生共鳴,提高中職學校語文閱讀的教學質量。
(三)合理利用現代科技,豐富教學內容
中職教師在語文閱讀教育教學工作中,應合理利用現代科技的多媒體技術,給同學們以不同的形式(例如:視頻、圖片、音頻等)產生多樣的感覺刺激。激發學生對語文閱讀學習的熱情,感受語文閱讀學習的樂趣,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培養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我的空中樓閣》時,可以向學生展示出相關的圖片,帶領學生邊讀課文邊觀察圖片,引導學生感受到郁郁蔥蔥的遠山和掩映在山中立于山脊的小屋還有漫山遍野的鮮花,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播放一段課文朗誦的錄音,指導學生閉上眼睛去感受錄音中所講述的美好事物,切身體會作者的心情。最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現一個視頻,將文字與畫面結合起來,體會文中有畫,畫中有文的意境。在展開深閱讀時,中職語文教師可以讓班級同學應用批注、朗讀、摘抄的方式。對于優秀的雜文或者是散文,通過朗讀的方法閱讀,如此學生不但能夠感受到語言文學的美妙,還可以隨著有感朗讀而進入到文章的情感世界中,進而便于學生理解并掌握文章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對于比較經典的段落或者是句子,通過摘抄的方法,便于學生未來反復閱讀;對于課文中比較難理解的地方,通過批注的手段,將自己的疑問或者是自身的理解明確的標注出來,以便教師或是學生進行探討,從而一同優化所存的問題。
總結
綜上所述,若想推動中職學生未來全面發展,加強學生整體素養勢在必行,教師需在當前淺閱讀的情境下大力引導并鼓勵學生進行深閱讀,調動學生閱讀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深閱讀習慣,教授學生高效的深閱讀方法,讓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將學生培養成滿足現代化社會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帕麗達·加衣拉吾拜.簡析中職語文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13):65-66
[2]黃遠賓,陳寶華.中職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探析[J].學周刊,2018(09):16-17
[3]張恒業.中職語文教學策略談[J].甘肅教育,2017(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