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峰 徐立東
摘要:我國雖然地域遼闊,但人口眾多,并且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發展。在這種情形之下,對于水資源的需求就在逐漸擴大,出現了水資源匱乏、短缺、污染嚴重等很多不良的問題。并且,很多地區工業較為發達,出現了大量的水資源污染,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用水和穩定發展。所以,創新水利工程運行管理工作,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非常關鍵。
關鍵詞:水利工程;運行管理;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1 水利工程運行管理措施
1.1 明確單位性質
我國水管單位的類型主要有經營性、公益性及準公益性3種類型,不同類型的水管單位性質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在運行管理方式改革中,應根據水管單位的類型,確定其基本性質,明確其在社會經濟建設中的主要職責與義務。在具體的性質或類型界定上,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在實踐中來解決。
①如果水管單位是企業,在定性上依舊以企業為主。如果企業轉型為準公益性單位,則無論其自支自收條件是否滿足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都需要將其界定為企業。②如果水管單位屬于事業單位,需要根據其經營效益對其進行界定和定性。在具體的界定過程中,需要根據其自支自收條件對其進行具體的界定,如果水管單位擁有自支自收條件,應界定為企業[1];如果不具備,則界定為傳統的事業單位。在明確單位性質后,水管單位應根據博弈論思想,確定相應的管理方式改革目標,如經營性企業應在關注經濟收益的過程中,注重設施、資金等方面的建設,關注自身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明確政府戰略目標在自身經濟收益上的“平衡”。
1.2 注重分級管理
為加強我國水利工程管理的質量與效率,水利管理單位及行政管理部門應明確自身的責任與義務,根據傳統運行管理所存在的界限模糊、權責不清的問題,開展具體的管理方式改革工作。
①省級主管部門應統一管理跨流域水利樞紐及調水控制項目。②在湖泊、河道堤防等流域性工程中,應積極推行分級管理與統一管理相融合的機制,省級管理部門負責對項目占用水域、岸線、堤防的審查工作,明確管理重點,提高補助力度。而縣級、市級管理部門應在分段管理中,確定相應的管理目標,契合省級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③細化權責,即影響或受益在一個市以內2個縣以上的工程應由市管理部門管理;在一個縣以內2個鎮以上的工程應由縣級管理部門管理;在一個鎮以內的應有鄉鎮管理部門負責。④在明確職責與分級管理的背景下,水管單位應構建出上下聯動、互通有無的運行管理范式,以此清晰省級、市級、縣級管理單位的內容、職責及內在聯系,方便后續的優化管理,精簡管理等工作,提高管理方式改革的實效性。
1.3 推行管養分離
管養不分問題是影響水利工程運行管理的重要因素,為切實解決該類問題,需要各級管理單位積極推進管養分離機制,適應和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需求。
①應依托機構改革,實現管理與養護、維修在職責與職能上的有效分離,使承擔養護、維修的工作人員剝離出來,構建出專業化、信息化、現代化水平較高的養護隊伍,進而提升運行管理的專業程度。
②通過對養護市場的扶持或培育,在完善和構建準入機制的基礎上,將養護維修工作推向市場,構建相應的管理處,以招投標的形式篩選相應的養護單位。以此降低水利工程的養護成本,提高維護質量,徹底解決水管單位長期存在的管而不養、管養不分的現實問題。
③注重養護企業在養護維修中的權益和收益,在管養分離的過程中,省、市、縣各級水管單位應將博弈論思想、理念融入到管養分離的過程中,注重維修養護企業在工程檢查、工程維修中的經濟收益。通常來講接近省會城市的維修企業更青睞于傳統的垂直管理方式,因為在該管理方式下,資金落實質量較高,而遠離省會的維護企業則青睞于分級管理模式,因為資金落實的質量與效率都決定于地級管理部門。所以在管養分離的背景下,水管部門應根據博弈論的合作博弈、零和博弈及靜態博弈思想,滿足維修企業的基本訴求,實現預期收益目標。即根據維修養護企業所在區域,采用不同的運行管理方式[2]。
2 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幾點建議
2.1 有關部門對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論證都應實行綜合管理,因地制宜地制定出較為完善的管理制度。特別是涉及取水許可的問題,關鍵在于定額管理和總量控制。同時,各地區在分配總水量時,應以流域單元為前提。各地區對用水戶應嚴格限制,對與其有關的取水許可證應定期換發。除此之外,針對水資源論證還應建立相應的論證機制,以保證全面、科學的論證,使水資源管理真正融入現階段的整體城市規劃之中。
2.2 統一調配各地現有水資源,按照現行有關規劃實施水資源管理;近幾年來,有關部門正全力推行水源管理計劃用水模式,計劃用水應包括年度預測、水量分配和水源供需長期規劃。特別是在制定上述用水規劃時,其核心宗旨是綜合平衡和統籌協調[3]。與此同時,對各時段的用戶用水總量也應納入用水監管視角,并據此建立相應的績效考核模式。一些用戶如果表現出用水過量,就會受到必要的懲罰,以強調水使用規劃所具有的嚴肅性。
2.3 實行定額管理與總量控制相結合。實際運用中,水資源定額管理必須全面推行水資源總量控制,對用水水平的某些不合理要求則注重全面遏制。這說明水資源總量控制的重點是避免對水源進行無序或過度開發,使水資源利用達到最優限度。以水資源管理和取水管理為目標,把水資源管理工作延伸到當地現有行政區,以徹底遏制過度用水。另外,各地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節水標準和定額,并采取有效措施,合理控制用水效率[4]。
2.4 抑制不合理的水資源需求。各地區要在科學規劃水資源配置方案的基礎上,明確行政區用水總量控制目標,加強政府監管,嚴厲打擊盲目開發利用水資源的行為。與此同時,完善節水標準體系,促進高耗水行業技術改造,落實管理責任制,使節水理念覆蓋所有用水企業。
2.5 在制定經濟發展規劃時,要充分考慮到用水結構的變化,既要保證整體社會經濟用水需要,又要兼顧局部特殊用水需要。城鎮化水平不高的地區,農業用水仍然占主導地位,用水結構明顯失衡,需進一步完善用水管理制度。城鎮化程度高的地區,由于農業用水比重下降,生態用水快速增長,用水結構趨于平衡。
2.6 做好污染物總量控制。按照水資源保護的有關要求,政府要在水源保護區內嚴格審批建設項目,對企業排污情況進行登記和檢查,加強相關執法部門之間的聯勤聯動,運用高新技術手段,完善水資源立體監控體系。建立水資源補償機制,按照“誰污染誰付費”的原則,根據污染情況,盡早提出水資源恢復方案,最大限度減少污染物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2.7 提高水資源重復利用水平。對工業企業污水處理設施進行升級,使部分再生水達到灌溉用水標準,彌補農業用水不足。禁止在城市綠化和公園水域使用自來水,一方面要以較低的價格補充因蒸發和滲漏流失的景觀用水,另一方面要促進再生水業的發展,確保市區污水處理設施的配套發展。
結束語
總而言之,當前我國水資源嚴重短缺,水利工程的運行管理模式以及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十分重要,影響水資源有效利用的主要因素決定了各國經濟發展的方向和速度。因此,要合理提高水利工程運行管理效率,科學利用水資源,就必須對傳統的水利工程運行管理模式進行調整,有效建立相應的運行管理機制,同時還要優化各部門水資源的使用與配置,確保水利工程及其在社會經濟生活中所取得的效益得到穩定的發揮。
參考文獻
[1]孔令清.水閘規范化管理中的難點與思路[J].江淮水利科技,2020(01):12-13.
[2]王麗梅.水利工程運行管理中遠程監控技術的有效應用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12):142+172.
[3]王桂平.水利工程自動化綜合系統運用簡述[J].治淮,2019(12):27-28.
[4]范文娟.試論水利大壩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J].四川水泥,2019(1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