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美純
【摘要】進一步加強實施具備實效性的初中數學教學,對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并且學生的學習是連貫和持續的,數學知識的學習與掌握,對學生在后期學習以及發展過程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積極探索多種高效的教學手段,有助于提升初中數學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其中,借助先進的現代科學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相融合,能夠促進學生數學學習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數學;整合策略
新課改下,初中數學與信息技術之間的有效整合,可以在促進教學變革進程的同時,實現教學方式之間的轉變。特別是在信息技術下,其可以反映不斷變化課堂的實踐情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可以讓學生通過對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更好地解決數學中的問題,從而實現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之間的改變。
一、微課堂教學,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的知識儲備、學習能力各有差異,在理解部分函數知識時,經常會出現理解困難、理解偏差等情況,以至他們在面對問題時,不知如何下手。在以往課堂,教師更傾向于采用“理論+教材+練習”模式授課,先帶領學生通過教材理解三角函數概念,而后使其進行大量練習。這樣雖有一定教學效果,但學生的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效率較為低下。鑒于此,教師可嘗試利用微課幫學生進行重點知識突破,在較短時間內幫助學生從更深層次理解所學內容,提升教學效率。在制作微課時,教師應該盡可能將其控制在3-5分鐘,以此確保學生能將注意力集中在微課中。此外,在微課結尾,教師可插入幾個探究性問題,彌補微課時長較短,學生思考不足的缺陷,促使學生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
比如,在設計函數微課時,教師可將其定義、圖像、表達式整合到同一微課中,并借一兩個案例,幫助學生理解此部分內容,提升學生的理解水平,增強實際教學效果。此外,教師還可制作系列微課,將不同函數進行對比,促使學生從不同角度、方向理解所學知識,完善其函數知識體系,提升學習質量。
二、開展整合教學,揭示數形關系
對初中階段的數學教育來說,數字和形狀是最為重要的兩個教學焦點。而所謂的數形結合,指的是通過數字來解決圖形問題,或使用圖形解決數學問題,這也是整個初中數學的教學難點、重點,而借助信息技術的作用,能夠將這一相對較為抽象的知識點轉化為更為簡單、直接的內容,激發學生的思考與判斷,這樣的方式能夠極大程度上幫助學生更好地展開學習。
例如,在“反比例函數”的課堂教學中,有兩個難點需要突破:一是雙曲線是如何形成的,二是如何讓學生理解雙曲線與兩坐標軸是無限逼近的。傳統教學往往采用“教師示范—學生模仿—師生討論”的教學模式,教學效果不佳。通過信息化技術的使用,能夠將傳統相對較為刻板的圖形,在計算機上使用繪圖軟件,將其函數所相對應的雙曲線展露出來,學生通過操作、體驗和觀察的方式,歸納出反比例函數的特點與性質。這樣的數形結合教學不僅更為直觀,以動態化的方式展開學習,也能夠更進一步加深學生的理解,學習效果也更強。
三、借助信息技術增加課堂知識容量,控制課堂節奏
在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采用更加先進的手段集中教材知識,以更形象地方式為學生展現課程知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能更好地控制教學課堂,把握講課速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初中數學“幾何圖形”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具有動態效果的優勢展開教學活動。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找到這節課程最主要的教學內容,把這些幾何圖形的理論知識整理在教學課件中。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在大屏幕上擺放各種幾何圖形整合在一起的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大家可以在大屏幕中看到哪些幾何圖形?”這就會讓學生仔細觀察,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目標。借助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整合教材中的幾個圖形,以更加直觀的形式為學生展現幾何圖形的類別。把立體圖形以更加形象地方式展現出來,克服傳統板書教學的不足,幫助學生更透徹理解課程的相關知識點,讓教師更科學的把握教學課堂,讓學生更專注地學習課程知識,確保“教”與“學”的共同推進。
四、把握課堂節奏,信息技術與傳統教育相結合
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育工作中的應用不代表完善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手段彌補傳統教育的不足,促使教學形式更加系統化和全面化。對此,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應該保障信息技術的應用與傳統教育相結合,兩者做到相互補充、相互兼容,以此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教師在講解那些抽象性較強的知識與技能時,為了有效的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計算能力,就應該借助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育相結合的手段。首先,教師應該把握課堂節奏,適當的借助多媒體的手段講解抽象性較強的知識。其次,教師還應該適當插入灌輸式的習題講解或練習,從而幫助初中生更加全面的掌握數學知識。
以《勾股定理》一課為例,教師應該把握課堂節奏,做到信息技術與傳統教育相結合。首先,教師應該借助多媒體課件的手段,畢達哥拉斯去朋友家做客時,發現朋友家用磚鋪成的地面反應了直角三角形三條邊的數量關系,從而將這個“地面”以圖片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讓他們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的手段,更加直觀的感受直角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其次,教師還應該借助傳統教學的模式,讓初中生進行實際的繪畫,引導他們畫出一個直角三角形,從而測量三條邊的長度,以此在繪畫的過程中,明確勾股定理的含義和原理。
結語: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育工作中的應用是相對靈活、科學與系統的,它不僅可以調動初中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還可以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和信息技術水平,從而促進學生與教師的共同發展。對此,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應該認識到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制定有效的融合策略,例如提高信息技術水平,靈活使用媒體教學手段;把握課堂節奏,信息技術與傳統教育相結合等等,以此培養初中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游應洪. 核心素養下初中數學信息技術課堂的構建研究[J].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019, 000(001):127.
[2]劉虎. 談初中數學信息技術的整合教學[J]. 數理化解題研究, 2019, 000(029):P.34-35.
[3]何志光. 初中數學信息技術在課題教學中的運用[J]. 新課程(中學), 2019, No.500(11):356-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