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 盧娜娜
【摘要】人是環境的產物,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教師應當結合相應的思政主題進行環境創設,這樣不僅會讓幼兒在學習中得到良好的發展,還能夠使幼兒在環境的作用下形成良好的三觀,從而讓學生的能力可以得到良好的鍛煉,此文就相關的教學主題,探究環境創設與思政相結合的教學價值。
【關鍵詞】思政教育;幼兒園;融合策略
一、引言
幼兒階段的教育實際上是教學人員對幼兒教學行為習慣、思維能力以及語言能力的培養。教師還應當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通過引導學生從思想到行為上的轉變,從而讓學生的認知可以得到轉換,形成一種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將思政融入到幼兒園環境創設方面,教師應當在幼兒園區角的設置的基礎上,實現共同的環境創設,通過相應的環境主題,實現對幼兒成長與發展的引導,所以教師將思政融入到幼兒園環境創設是提升學前教育質量的核心,也是促進幼兒健康教育發展的根基,是未來發展中培養高素質教育人才的根本。
(一)思政教育與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有效結合
重視環境創設,更好體現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
要想讓思政融入到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中,教師需要讓幼兒積極地參與到環境創設的過程中。同時,教師以思政教育為核心教學學目標,通過設定相應的教學主題,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能夠在活動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比如,在環境創設中,教師應以結合幼兒年齡開展不同主題的教學,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二)定期開展主題活動,使得思政的教育更加的具有全面性
在主題活動開展環節,教師充分考慮到孩子的主動性,以支持者的角色協助,引導幼兒的學習。常言道,三歲看老,所說的就是幼兒教育的重要性,這一時期幼兒行為與思想尚且處于初始化的階段,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進行啟迪教育則會讓幼兒具備良好的思想認知,比如,可以對幼兒開展愛國主題教育,在音樂教學中引導唱國歌,在繪畫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畫國旗,同時也要在環保教學中,讓學生不亂扔國旗等,通過這種策略性的教學與引導,讓幼兒的思維因思政教學得到良好發展,體現教師教學價值。并且在環境創設方面,教師可以將國旗、傳統文化等具有鮮明民族文化特色的材料進行呈現,讓學生的思政教學活動可以開展得更積極,有效,教學的效果更為突出。
(三)開展民族團結教學活動
部分幼兒園有不同民族的學生,部分學校都是同一民族的學生,因此,在教學活動研究方面,教師應當以民族融合為主要主題,對學生培養良好的民族團結意識,有些幼兒的年齡比較小,具有愛心,教師抓住幼兒特征開展教育活動,有助于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實現優質化的思政教育效果。例如在環境創設方面,教師可以讓幼兒認識各民族不同的特色,然后在文化墻壁創設方面,也能夠做到以不同民族團結學生手牽手活動作為相應的教學點,開展有效的思政教育,讓班級的環境創設可以更積極,具有策略性與實效性。
二、感恩主題創設
感恩是人類的基本情感。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幼兒進行感恩意識培養,并創設相應的環境。同時,幼兒園可以利用感恩節日,讓幼兒進行相關的語言表達,可以是感恩同學、感恩父母、感恩教師,可以更好促進幼兒教學活動的開展,讓幼兒的感恩教育活動開展得更積極,使教學更具有實效性,并且在環境創設方面,教師也可創設類似擁抱、牽手、等的場景,讓幼兒能夠在良好的環境氛圍中形成一種優秀的感恩意識。
例如,在每月環境主題創設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上的內容與知識點,進行相應的教學滲透,多制作以小朋友比較喜歡的卡通圖片,同時要選出作品感恩主題比較突出的幼兒作為感恩教育的優秀人物,通過環境布置,讓幼兒籠罩在濃厚的感恩環境教育中,讓環境創設更積極,具有實效性。
總結:
關于幼兒思政教育的方式和內容比較多,在幼兒教育中,過教師應當通過環境創設,活動組織,專題教育等培養幼兒方方面面的意識。使幼兒將學到的理論轉化為實踐,在生活中,可以通過表達感謝、感恩等話題,樹立感恩意識,讓思政教育成為幼兒思想發展的引領。
參考文獻
[1] 馬文慧.提升幼兒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的思考[J].才智,2019:10-11.
[2] 陳孟增;.免費男幼兒師范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