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江
【摘要】本文以具體的課文為例,提出讓學生借助旁批、故事情節、課文留白、聯系原著等進行預測的教學建議,從而達到利用預測閱讀策略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統編語文 閱讀教學 預測 閱讀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37-0084-02
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單元導語中提到“猜測與推想,使我們的閱讀之旅充滿了樂趣”。在這個單元中,教材主要通過語文學習要素、課后練習、交流平臺板塊等對預測閱讀的方法進行了梳理。那么,是否意味著只有在這個單元中需要運用預測閱讀策略呢?答案是否定的,教材只是個例子,也就是說讓學生在習得預測閱讀策略的基礎上,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自覺運用預測的閱讀策略,以提升閱讀能力,并且享受到預測閱讀帶來的樂趣。
一、通過批注進行預測
邊閱讀邊批注是預測閱讀策略的一種。在《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課中,教材為學生提供了閱讀旁批的范例。教學該課時,教師應該通過旁批的范例引導學生仿照該課的形式把自己對課文的預測寫下來,并且讓學生掌握一邊閱讀一邊預測的閱讀方法。這樣對學生進行預測閱讀指導,可以促使學生在今后有意識地運用預測策略開展閱讀。
比如,在教學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一課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運用《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課中學習過的在課文旁邊做批注的方法進行預測閱讀,邊閱讀邊預測。這樣做,既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故事中人物的認識,又使學生的預測、批注閱讀能力得到提升。在教師的引領下,有學生在課文題目旁邊這樣批注:“我從題目預測慢性子裁縫干活非常慢,急性子顧客干什么都很快,都是風風火火的。”有學生讀到顧客“噌”地一下子跳起來這句話時,在旁邊寫道:“果然跟我預測的一樣,干什么都很急。”有學生讀了“顧客滿意地走了……”這句話就在旁邊寫道:“我預測他過不了兩天還會再來,果然在第三天他又來了。”有學生在慢性子裁縫說“……我還沒開始裁料呢”這句話旁邊寫道:“果然是奇慢無比,慢性子裁縫真是名副其實啊!”由此可見,在教師的提示和指導下,學生很快就掌握了邊閱讀邊預測的方法,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他們真正靜下來閱讀課文中的每一句,并就自己對故事的預測進行了批注。在這個學習過程中,他們時而憂,時而喜,時而樂,收獲了語文學習的無限快樂。
二、借助情節進行預測
統編語文教材在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預測閱讀單元導讀中提出了“一邊讀一邊預測,順著故事情節去猜想”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關注文本情節進行預測是預測閱讀的好方法。情節預測的方法適用于一些故事類文本教學。教師引導學生從故事情節入手對故事的經過和結果進行預測,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使學生在閱讀文本內容的過程中提升預測閱讀的能力。因此,在故事類課文教學中,遇到有情節變化、轉折的內容時,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進行預測,以逐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在教學統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獵人海力布》這篇課文時,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對于海力布是否得到寶石、得到寶石之后他的生活有什么改變等問題,已經成為故事發展的關鍵內容,對此,教師可以讓學生放慢閱讀的腳步,先停下來,根據自己對文本內容的了解進行預測,再讀課文后面的情節來印證自己的預測是否正確;當學生讀了海力布把自己聽到的消息告訴村里的老百姓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預測海力布的結局。這樣從故事的開端到故事高潮、結局,學生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進行預測,不僅真正走進文本內心,想主人公之所想,急主人公之所急,而且可以在“預測—猜想—印證”的過程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又如,在教學《牛郎織女》這篇課文時,由于其是一則民間故事,教師同樣可以讓學生從故事情節入手,預測牛郎織女成親以后會發生什么事情,當織女被王母娘娘帶走之后又會發生什么事情。這樣,學生一邊讀民間故事一邊對故事的后續進行預測,就會不由自主地心系課文,關注牛郎織女的命運,進而對故事內容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三、利用留白進行預測
統編語文教材中有不少課文常常會有作者的有意留白,教師鼓勵學生就這些留白處進行猜想、預測與補充,不僅可以豐富文本內容,而且可以使學生的預測閱讀能力得到極大提升。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文本空白展開預測,以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以及從整體上提升預測閱讀能力。
統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盤古開天地》是一篇神話故事,對學生來說有著很大的吸引力。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一邊讀一邊預測,預測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故事內容與自己預測的是否一樣。在讀到課文的留白部分:“盤古倒下以后,他的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的汗水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這一段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就課文的留白處進行預測,預測在盤古倒下之后他身體的其他部分又會變成什么。通過想象和預測,有的學生預測盤古長長的頭發變成了茂密的森林,他的鼻子變成了高聳的山崖,他的鼻孔變成了山谷里的隧道,他臉上的皺紋變成了黃土高原,他頭上的旋變成了龍卷風和臺風……在學生的預測中,盤古死后身體化成了大地上的一切。這樣對課文的留白處進行補白,既激活了課堂,又提升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預測閱讀能力。再如,四年級語文上冊《普羅米修斯》一課中有這樣一句話:“許多年來,普羅米修斯一直被鎖在那個可怕的山頭上。”在這許多年里,普羅米修斯被鎖在山頭上又會發生哪些事情課文中并沒有交代,這就是作者有意的留白。讀到這個留白處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預測普羅米修斯在這許多年中又會遭受些什么。在學生的預測中,春寒料峭,普羅米修斯睜開雙眼,看了看鎖住他的鐵鏈,冷哼一聲;炎炎夏日,普羅米修斯雖然被曬得渾身滾燙,可他還是眉頭都沒有皺一下;秋雨綿綿,他身上的傷口被雨水一浸,更疼了,可是他還是緊咬牙關;寒風呼嘯,吹在臉上像刀割一樣,普羅米修斯仍然沒有屈服……從學生的預測中可以發現,學生憑借著自己的想象使文本內容得到了豐富,而且想象能力和預測能力都得到了發展。
四、聯系原著進行預測
在語文教材中有不少課文屬于節選文,在教學這些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按照自己的理解對課文進行預測,再把原著中的內容展示給學生看,使學生得以印證自己的預測是否正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產生一種成就感和好奇心,享受預測閱讀帶給自己的快樂,進而激發其閱讀原著的興趣,促進其主動去閱讀原著,最終達到拓寬閱讀視野、提升閱讀能力的教學目的。
在教學統編語文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一課的時候,教師同樣可以把預測閱讀策略運用于教學中。如當諸葛亮立了三天完成十萬之箭的任務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預測諸葛亮是否能夠完成任務。在讀了課文最后周瑜說的“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這句話之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預測從此之后周瑜是否還會為難諸葛亮,他們今后是否還會發生較量,結果又會如何。在學生預測之后,教師再把原著《三國演義》中周瑜與諸葛亮之間發生的事情展示給學生看。學生為了印證自己的預測,會不由自主地產生閱讀興趣。課后,很多學生都主動找原著來閱讀,可見,這樣的預測閱讀策略用得非常恰當。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課文都適合采用預測閱讀策略,這就要求教師研讀教材,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合理運用。只有這樣,才能使預測閱讀策略真正豐富學生的閱讀過程,使學生在預測閱讀過程中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進而提升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欒華.借助預測策略深化閱讀效果[N].江蘇教育報,2021-05-21.
[2]張貽秀.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方法摭談[J].陜西教育(教學版),2021(5).
[3]劉新紅.讓學生做一個積極的閱讀者[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0(10).
[4]顧曉梅.提升學生預測能力的有效策略[J].小學語文教學,2020(26).
[5]利宏光,朱優德.“預測”,讓閱讀妙不可言[J].新課程,2020(34).
【作者簡介】黎 江(1977— ),男,漢族,廣西玉林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現就職于玉林市福綿區新橋鎮下山小學,研究方向為班主任工作、農村家庭教育現狀。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