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謀高
【摘要】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是影響學生價值觀念形成的重要科目,然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受多種因素影響,目前在教學過程當中還存在著很大的不足之處,對于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目標不相符合。首先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合理在教學中單純注重分數,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興趣。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現實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學生學習興趣低,學不會,越學不會越不想學習,長此以往學生進入了惡性循環之中。
【關鍵詞】道德與法制;生活化教學
所謂的生活化教學,即為在教學的過程之中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內容有機融合起來。通過將生活的相關內容融入教學,能夠切實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讓學生快速上手相關的知識點。同時,生活化的教學也能夠在潛移默化間,驅動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所用,真正意義上做到“學以致用”。而初中階段,道德法制教學是最貼合生活化教學的課程,具備非常明顯的突出作用與價值。而為了更好落實生活化教學的要求,作為教師的首要任務即為調整自己的教學理念,主動在自身以及學生的平日學習生活之中,挖掘與學習內容有關聯的點,從而更好助力教師在課程之中做到學習與生活有機融合,為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提供更多元化的指導和幫助,加強學習的深度。
通過以往的經驗表明,諸多學生針對道德與法制的課程相對較為陌生,因此為了后續的教學順暢,教師利用生活化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幫助學生有機結合實際生活,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生活高度結合。尤其是針對法治教學的內容,其中高度概括性、理論性的語言文字,會使得學生理解起來存在明顯的困難,而通過生活化的教學內容能夠切實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讓學生更快、更好理解系統性的知識。盡管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對道德法治教學有諸多的價值意義,但教師也不能一味選擇相關的例子,而是要充分對其篩選,既要保證其內容高度貼合教材,又需要具備一定的價值作用。
面對道德與法治課出現的問題,筆者認為應該采取一些措施進行改正。首先,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與生活化教學相適應。在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中,教師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師不僅要在入職前通過學習獲取豐富的人文知識,而且要在走上教師崗位后,通過各種各樣的在職培訓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結合社會生活實際,不斷反省、感悟。教師要不斷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不斷積累專業知識,豐富生活閱歷,為實施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奠定牢固的知識與經驗基礎。教師還要不斷加強自身的理論素養,將以往簡單的師生關系轉變為平等友好的朋友關系,將傳統的灌輸教法轉變為多元開放且靈活的教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然后以開發和利用生活化的課程資源為中介,關注重大時事和新聞,將學生關心的熱點引入課堂;充分利用教育對象身邊的材料和人生體驗,將其作為生活化教學的資源。其次,作為道德與法治課的教育者,在教學工作中應以教育對象為主體,不能只是填鴨式地灌輸,應組織他們經常走上講臺,多參與到課堂中來,使道德與法治課教學過程中成為教育對象親身經歷體驗的歷程。而實踐活動的主要模式有學生互助合作、角色扮演、情景式和社會實踐。最后,實施生活化教學就要改變傳統課堂教學的評價方式,應建立全面的評價體系:既要有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又要有相對性評價、絕對性評價和個體內差異評價;既要有定量評價,又要有定性評價。而且,在具體的評價中,我們應該體現教育對象在評價中的主人翁地位,重視教育對象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評價,還要體現評價方式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道德與法治教學旨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觀念,以應對生活中出現事物種種狀況,可以說與生活是緊密相關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巧設問題時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不僅可以幫助初中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而且可以幫助初中生進行觀念的改變、知識的更新。在提問與回答的過程中激發出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其積極的去學習相關知識,這樣的學習對他將會更有意義。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借助生活的情境來結合教學內容,進而掌握相關道德與法治知識。因此,我們可以根據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心理喜好提出一些他們所感興趣的事例來引出所要學的道德與法治問題。這樣可以通過初中生的日常生活都會碰到的場景,拉近道德與法治與學生的距離。如講《公民義務》時,教師可以舉范冰冰偷稅漏稅的事實,讓學生樹立依法納稅的意識,知道其重要性。與此同時,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將課堂內容延伸到課外中去。結合時政熱點進行分析,讓學生對本課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
在學習政治的過程中,把有相同興趣愛好的學生分成一組,然后把全班分成若干個小組,學生除了能夠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討論之外,還應該響應教師組織的活動。例如在學習《身邊的侵害與保護》一課,教師除了提供最近的新聞報道,還需要讓學生提前準備材料,以情景再現的形式進行演繹。把學生分成兩大組,一組同學對身邊的侵害進行表演,另一組學生針對上一組出現的情況進行保護的表演,然后通過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表演做評判,讓學生能夠親身體驗,明確是非對錯。同時教師在這次課程中一定要做好總結工作,對違法的行為給予批判,對身邊保護的情況提出贊同,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學會保護自我。
政治教育中應該有更豐富的教育模式,當今是網絡時代,互聯網技術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在教育領域,互聯網教育同樣被搬上教育舞臺。互聯網是人們的思想交流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大家交流得更加直觀,觀點更加鮮明,能夠更便捷地傳遞一些政治觀點和思想覺悟,教師在教育中可以直接把互聯網平臺借用到政治教育課堂,利用網絡產生的創新思想引領學生的學習激情,但是要做好總結工作,避免學生斷章取義。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科研小組,利用身邊事制作政治教學的微課,通過微課將相關知識點有機地融合在多媒體技術當中。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呂燕妮.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實踐分析[J].文理導航(上旬),2021(01):81+83.
[2]楊玲.生活化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智力,2020(28):139-140.
[3]丁鐵.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生活化[J].讀寫算,2020(2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