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摘要】作為一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深知教學育人,立德樹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更是本學科教學的必然要求。那什么樣的課堂教育方式更利于塑造學生的精神品格,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培養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呢?我想,就是要追求教育的“大德”。《尚書》中寫到“有容,德乃大”,“大德”即“有容”。“有容課堂”在這里指的是容“時代之變”,容“學生之靈”,容“學生之誤”,容“學生之異”。在“有容”之義的引領下,教師可以從四“容”上面來構建“有容課堂”,使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煥發魅力。
【關鍵詞】有容課堂;容“時代之變”;容“學生之靈”;容“學生之誤”;容“學生之異”。
一、容時代之變 ?“復出漣漪不染泥,濃妝淡抹總相宜”——加強基礎內容教學,設計學習活動方式。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強調時效性,每年教材都有改動,但無論時代發生何事件,判斷評價該事件的價值取向,精神內涵是不變的,也就是說道德與法治課里基礎內容是普遍適用于一定時代的。但教師在組織教學時,要充分結合時代的發展與資訊的生成來進行必要的拓展與補充,使之符合講授教材中的基本內容,也更加切合時代之變。
以七年級上冊第五課第二框“網上交友新空間”為例,這一節引用學生經驗介紹了網上交友的利弊,提出了一些網上交友應注意事項。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及通信設備的普及,網友、網上朋友圈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針對初中生普遍辨別能力不高,渴望被認可的心理特點,網絡欺騙的可能性相對成年人更高。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教材中的知識做班級調查,獲得有無網友的數據,與網友交往的內容、時間長短、聯系與活動頻率等,來分析網上交友的便利性、風險性等問題,將其與傳統交往進行對比。在課堂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設計學生表演“網友變現實朋友”情景劇,與學生一起討論可能發生的幾種情況。教師根據學習內容設計多樣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獲得正確的判斷標準,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同時課堂內容的飽和度和深度都有增加。
二、容學生之靈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關注思維生成角度,促進學習靈動發展。
從某種意義上說,思維是知識生產的過程。學生對一件事物、一項內容、一個種類、一個版塊、一個領域的認識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粗淺到復雜、從單一到多元的過程,這是學生思維生成的過程,是一個講究思考質量的變化過程。因此,在“有容”課堂中,教師應努力延長學生在課堂內外、學科之間的有效思考時間,讓學生的大腦真正靈動起來。
以八下第一課《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統一》的第一框“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例,這一內容學生在歷史學科中是有涉及的。“為什么要堅持黨的領導”,學生最容易想到的是只有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才能走向勝利和富強。教師可以選擇“五四運動”分析工人階級成為領導力量的重要性,舉出“五四運動”中后期發起的“六三罷工”獲得成功的原因,引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先鋒隊。再從當下抗疫,與國外對比,中國共產黨的執行力的強大說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這個思考分析過程涉及歷史知識和時政知識,從國內事件為軸,橫向觀察分析,從國際縱向對比分析,以這種方式將學生的注意力聚焦到關鍵內容上,以分析綜合,理性概括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思維質量。
三、容學生之誤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包容學習偏差失誤,促成糾錯學習習慣。
學習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任何科目都不例外。因此,“有容課堂”應當是面對錯誤“包容有雅量”,即教師應允許學生犯錯并包容學生的錯誤,巧妙地借助學生的錯誤來打造糾錯學習環境,在“容誤”的氛圍中強化學生“敢學”的勇氣。
初中法律常識板塊“法不可違”“公民的基本權利”、“公民的基本義務”,國情國策部分“我國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我國國家機構”等很多名稱是屬于識記類知識,需要學生牢牢記憶,尤其是一些專業性較強的名詞。在教學中我發現,部分學生在識記時,因“偷懶”會“偷工減料”甚至“囫圇吞棗”。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先與學生一起討論被刪減掉的內容是什么,是否具有現實意義和專業性,假如漏掉這部分內容,對整個版塊內容的理解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只有讓學生明白每一個知識點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才能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讓學生反思自己的錯誤及影響。教師可以利用這類錯誤進行二次教學設計,強化教學效果。
四、容學生之異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鼓勵學習有效互動,提倡互助共同成長
“有容課堂”應當是“多贏包容”的課堂,每一個人的學習狀態各異,學習基礎各異,都應相互學習、包容、欣賞并最終實現共贏。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學習上相互促進。以政治生活為例,教師可以邀請學習比較好的學生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與心得,比如,如何高效地識記內容。有的學生分享了思維導圖記憶法,即如何將每一課的內容繪制成一張思維導圖,借助思維導圖來掌握所學內容;有的學生分享了零碎時間記憶法,即將識記內容切割成一小塊一小塊,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片刻時間來進行碎片化記憶。前一位學生從識記方法入手,后一位學生從時間管理入手,兩種方法都具有可借鑒性與可模仿性,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有選擇性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好的學習方法被傳播與借鑒,學生在相互學習中獲得成長,這就是一個多贏的成長環境。
結語:為了更好地發揮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價值,教師可以在“有容課堂”教學理念的引領下,從時代性、生成性、試誤性、學習性這四個方面來打造容量大、內涵深的道德與法治課堂,煥發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魅力,助力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陸艷.“有容課堂”,分擔教學——以高中音樂鑒賞“音樂與影視”課堂教學為例[J].科幻畫報,2020(08):233.
[2]富寅娟.有容乃大 和生萬物——蘇南小學生源多樣化背景下構建英語“融和課堂”的嘗試[J].求知導刊,2019(45):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