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允森
根據《穗黔協作黔南教育質量提升工程—“領航校長”培養項目培訓實施方案》安排,在廣州第二師范學院的精心部署下,與第九組5位學員于4月6日—4月10日參訪了深圳市龍崗區龍城高級中學(集團),短短的4天,領略了特區濃濃的新教育形象,親身感受高度發達的一線城市的名校的先進辦學理念、學校文化,通過聽、看、問、議、思、寫等方式圍繞規劃學校發展、營造育人環境、領導課堂教學、引領教師成長、優化學校管理、促進學生發展等方面加強學習。
深圳市龍崗區龍城高級中學創建于2002年,是廣東省一級學校,是廣東省首批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是龍崗區的龍頭學校。學校目前有60個教學班、3000多名學生、450多名教職員工,占地約15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7.8萬平方米,是深圳市校園面積最大的公立高中。四天的龍城高中教育集團,滿滿 的收獲和感悟。
一.睿智、崇真、實干、情懷 ?+ ?學者型、引領型校長馬銳雄,帶領龍城高中教育集團航母揚帆起航。
馬銳雄校長,學科:數學,龍城高中教育集團黨委書記、總校長,龍城高中黨委書記、校長,教育部國培專家、廣東省名校長、廣東省師德標兵、深圳市十佳校長、廣東省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全國優秀科研校長
現任深圳市龍崗區龍城高中教育集團總校長、龍城高級中學校長、黨總支書記。倡導并大力推進“揚長教育,特色發展”,大力推進課程改革和學生分類分層培養,2020年高考重本率提升至61%,本科率提升至97.3%.
近年來,他擔任全國中小學校長培訓國家級培訓專家、廣東省中小學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名校長工作室專家指導小組成員,龍崗區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馬校長治校理念、育人方法、集團化辦學目標明確,提出了很多先進寶貴的經驗:
1.馬銳雄校長提出校長必須要有敏銳的洞察力,捕捉到最先進的、微宏發展學校的機會,是校長必備的能力。龍城高中教育集團和未來學校--寶龍外國語學校的建立就是馬校長抓住了發展壯大教育集團、新建特區新區未來學校的機遇的真實寫照。
2.逐步改革創新,借用大學小班化教學理念植入中小學校,帶來先進課程的實驗班。
3.集團化辦學,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找準突破口,不宜多,比別人比不了的項目,找準項目一定要做強做大,成就特色。
二.立足于對未來人才培養的目標來思考和布局新課程改革
關于課程改革,馬銳雄校長這樣思考和布局:
1.人才選拔的模式,決定課改的方向。現在的高考題,沒有見過的,沒有從課本上來的,沒有陳舊的東西。整個命題體現:新、非標準化、生活化、與現實環境有非常大的關聯,考察學生用學科知識去引領和解決生活和現實問題。導向非常的清晰,2020—2035年的人會怎么做事?非常快,比現在要快若干。校長要跳出課改的字面去思考和理清路徑,不提前思考就會出現“培養落后的人和不會干未來事的人”,所以必須要提前思考和培養人。
2.新高考不會憑空而來,是國家立足于未來的安排。新高考不會給你標準化的情景去解決問題。信息時代要求,很快的去讀懂問題,差異在于深度和寬度,思維的是不挖深度,會考寬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必須弄清楚這個問題,否則一切都是空談。龍城新高考的思考:備考指導思考一定要對路,讓教師變得更加聰明,所以校長要學習、提前學、學最前沿和未來的東西。讓學生對學科產生興趣,讓學生掌握更多能力去解決變化非常快的問題。
三.職業倦怠是教育的共同問題:
馬校長及團隊認為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既是認識問題,也是能力問題。
1.只有評價來推動個人發展,讓教師有幸福感,讓教師變得更加聰明,為教師量身定做,伸出援助之手。
2.學校要營造讓教師有歸屬感、認同感,把改善教師的工作、生活條件,優化環境,讓教師對學校有主人翁的感覺。
四.做領先的“未來教育”:
龍城高級中學(教育集團)寶龍外國語學校,坐落于龍崗區寶龍街道高新產業園,為公辦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校占地面積4.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8.6萬平方米,辦學規模72個班,可提供優質學位3360個。作為龍崗區第一所“未來學校”,學校以“崇真尚本,為創造賦能”為辦學理念,以“培養面向未來的建設者,美好生活的創造者”為育人目標,以外語、科技作為辦學特色,積極打造科創、閱讀、健身、生活、藝術、社區六大體驗空間,并依托集團的辦學優勢,與集團內成員學校形成名師互聯、課程互通、平臺共建、成果共享的名校發展共同體。學校將發揮毗鄰國際大學園的優勢,邀請院士、教授進學校授課,同時讓學生走進大學校園感受國際名校的教育氛圍。學校還將充分利用處于寶龍科技園之地利,讓高科技企業成為科創教育的開放實驗室。
學校的釘釘管理平臺,把學校的管理串聯起來!
2.未來學校的文化建設與傳統文化的設想:把學校建成龍崗區未來教育體驗中心,讓學生在學法上體驗未來學校的魅力。用科學的精神指引學校文化的植入,有利于學生未來成長,注入到信息化的管理中,最有用的校園文化是學生學習的場景;
3.課堂教學的轉變:基于教育大數據庫下的課堂教學,家校信息化溝通課堂課外的教學管理模式;一體化的作業批改、糾錯強化功能;教學共享最前沿的數據教育資源作為教科研支撐手段保障。
4.教師培養模式:信息化模式下的成長訓練營,階梯式漸進的培養新教師。每周都有新教師的見面課和師傅傳幫帶。
5.閱讀:每年給學生推薦課外閱讀圖書,開展以班級和年級為主體的閱讀分享活動。教師閱讀采取搖號分享體會,促進教師閱讀風氣的形成。
短短的跟崗參訪,領略了龍城高中教育集團作為特區新教育的形象。感受到公辦學校教育集團的高大上,更加感受到了特區教育的崇真務實,不斷自加壓力,力求卓越的科學精神、奮斗精神、團隊精神是龍城高中教育集團三大立校治校法寶。龍城高中教育集團這艘航空母艦建造和揚帆遠航,離不開艦長馬銳雄校長濃濃的特區教育情懷、睿智的管理理念、大膽創建未來教育的思維模式、管思維培養人的干部管理思想、崇真務實的課改理念、學者型引領型專家型的高瞻遠矚。教育需要情懷,更需要未來教育的管理和育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