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蘭花


摘要:目的:觀察腸內營養在胃腸外科手術后的護理效果。方法:本文主要選取2016年5月份至2017年6月份本院收治的胃腸外科手術患者92例,使用腸內營養支持治療方法,并實施了一系列的人性化護理。結果:腸內營養治療后,轉鐵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等營養指標均優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腸內營養治療后,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及住院時間均優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腸內營養應用于胃腸外科術后護理中,優化了術后營養指標,提升了患者病情恢復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營養不良狀況,降低了術后并發癥,值得大力推廣使用。
關鍵詞:腸內營養;胃腸外科手術;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6?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7--01
腸內營養主要是指經過胃腸道來為患者提供新陳代謝所需的營養物質,以不同的方式給患者提供營養上的支持,能夠從患者的腸道功能恢復及精神狀態上看出腸內營養的改善情況。同時,腸內營養還有助于改善胃腸患者的腸道粘膜細胞結構,確保腸道內部功能的完善性,展現出了患者腸道內的免疫屏障、腸內機械屏障功能,避免了細菌發生移位,加速胃腸蠕動,減少了術后并發癥。本文將我院胃腸外科手術后接受腸內營養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主要選取2016年5月份至2017年6月份本院收治的胃腸外科手術患者92例,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47例,年齡為35~68歲,平均年齡(52.45±2.65)歲。27例為重癥胰腺炎患者,24例為胃癌患者,23例為食管癌患者,18例為結腸癌患者。對92例患者全部使用腸內營養支持治療方法,對其中46例患者實施經鼻胃管,對另外46例患者實施經空腸造痿管治療方法。納入標準:①排除炎性腸病、糖尿病、肝硬化患者、心腦血管疾病及肝腎功能不良者。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
置管方法:①經鼻胃管置管方法。在患者手術前,將十二指腸營養管從患者的胃管前端位置插入,經過鼻腔插入到患者的胃部。結合插管情況,對胃管位置進行不斷調整,之后將營養管插入到十二指腸降部之下,固定在患者的鼻翼部位置。②經空腸造痿管置管方法。在手術前,醫護人員運用屈氏韌帶側空腸對患者的系膜緣進行穿刺,將無菌硅膠管置入到患者體內,并從腹壁穿孔處引出來,做好固定,縫合皮膚。
(2)腸內營養治療方法
在患者手術前1天,通過營養管為患者注入500ml的生理鹽水。如果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沒有出現任何的不良反應,需在術后2天給患者提供當日所需營養液的1/2。在手術第三天,給腸內所需營養液的2/3。在術后第4天,給正常標準的營養液。術后第5天,在標準營養的基礎上,增加營養值。
1.2.2護理方法
(1)營養護理:醫護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在術后是否出現胃腸減壓及腹脹癥狀,如出現應立即停止腸內營養治療。對于采用經鼻胃管置管的患者,應保證在每隔2h抽吸一次胃液,當胃液多于15mL時,應減少營養劑的攝入。營養劑在輸入時,要注意溫度、輸液量、輸注速度的合理性,避免引發患者出現嘔吐癥狀[1]。
(2)并發癥護理:營養制劑自身的粘稠度較高,在長時間的輸注過程中,會黏在管壁上,導致管道出現堵塞,輸液泵會持續報警。因此,在輸注前,為了確保管道的暢通性,需要用0.9%的氯化鈉對導管進行清洗。
(3)心理護理:胃腸外科手術后,患者會感受到疼痛,無法立即恢復正常的生活,給患者的心理造成了較大的壓力。因此,護理人員要及時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和交流,給予患者戰勝病痛的信心,提供良好的護理服務。
1.3觀察指標
(1)觀察轉鐵蛋白、前白蛋白及白蛋白營養指標。(2)治療前后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及住院時間。
1.4統計學處理
研究得出數據通過SPSS18.0軟件統計處理,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腸內營養治療前后營養指標對比
腸內營養治療后,轉鐵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等營養指標均優于治療前,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治療前后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及住院時間對比
腸內營養治療后,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及住院時間均優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3? 討論
胃腸外科手術在治療后,常伴有營養不良等癥狀,對患者術后的快速康復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因此,需要將腸內營養運用到胃腸外科手術中,護理人員需要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制定出有針對性的營養措施,緩解患者術后的不良癥狀,提升營養水平。在本次研究中,對胃腸外科手術后實施腸內營養治療的92例患者實施腸內營養治療,患者的轉鐵蛋白、前白蛋白及白蛋白指標均優于治療前,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及住院時間降低,(P<0.05)。但是該種治療方法患者容易出現焦慮及恐懼感,不利于病情恢復。護理人員要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解答患者心中的疑惑,在置管前,對患者講解置管的方法及作用,消除患者的緊張感,配合醫護人員順利完成手術。在置管后,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營養管是否出現移位及脫落現象。鼓勵患者戰勝病魔,幫助患者樹立治療疾病的信心[2]。
綜上所述,將腸內營養應用于胃腸外科術后護理中,優化了術后營養指標,提升了患者病情恢復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營養不良狀況,降低了術后并發癥,值得大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丁悅.胃腸外科術后腸內營養的早期應用及護理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44):284+7.
[2]張運萍.胃腸外科手術后腸內營養治療的護理體會[J].基層醫學論壇,2014,18(36):5014-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