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瑰婷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 廣東 廣州 510000)
肛周膿腫屬于臨床高發的肛腸疾病,目前切開引流術是對此類患者治療的常用措施,與此同時還需配合局部填塞換藥來促進創面愈合。隨著近年來醫療技術的迅速發展,負壓封閉引流術在臨床創面治療中具有廣泛應用,能夠清除壞死組織并促進肉芽生長,有利于創面愈合[1]。為了進一步提升患者的創面愈合效果,還需做好科學的護理服務,以下將分析對于肛周膿腫術后患者在應用負壓引流行創面治療中提供個性化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
抽取2018 年12 月—2020 年4 月本院74 例肛周膿腫手術患者,依據護理干預方案分組,觀察組:37 例,男20 例/女17 例:年齡26 ~75 歲,均值為(45.9±1.2)歲。對照組:37 例,男19 例/女18 例:年齡24 ~76 歲,均值為(45.7±1.5)歲。兩組各項基礎資料具備可比性P >0.05。
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護理,如口頭健康知識宣教,生命體征指標監測,結合身體狀況給予對癥處理,同時嚴格遵循醫囑完成負壓引流治療等;觀察組患者運用個性化護理干預,方法如下:(1)術前基礎護理:患者入院后向其介紹院內醫護人員環境、設施、注意事項以及作息時間等相關情況,并簡要介紹院內相關的規章制度,幫助維持患者良好的個人衛生狀況同時加強安全管理。詳細了解患者的患病情況和既往病史,并協助其完善相關的術前檢查,加強體溫、體重、脈搏以及血壓等指標的測量。叮囑患者確保良好充足的睡眠,為其營造溫馨舒適的病房環境,從而確保患者術前的休息和睡眠狀況;(2)術前心理護理:手術前由于患者存在的疼痛和發熱等癥狀,容易出現緊張、擔憂和煩躁等負面情緒。所以需要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并耐心的向其介紹疾病特點和手術治療情況等,消除患者的緊張感以及孤獨感。在術日清晨協助患者完成灌腸準備和肛周皮膚準備,同時更換手術衣褲并排空小便,通過運用鼓勵、引導和暗示等語言溝通技巧來幫助緩解術前的負面心理;(3)術前飲食護理:患者手術前可給予正常的一日三餐飲食,然而應叮囑患者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等具有刺激性的食物,手術中選擇骶麻或局麻的患者可于術前給予疙瘩湯或面湯等半流質食物,手術前避免食用豆漿和牛奶等容易產氣的食物,同時也應適當的限制蔬菜及水果等易通便食物的攝入;(4)術日清晨護理:手術當日清晨應加強患者的科學護理服務,如手術前協助患者完成清潔灌腸準備,同時做好肛周皮膚的清潔護理和備皮工作。協助患者更換棉質寬松衣物,并佩戴手術腕帶直到患者出院,從而便于患者治療期間核對相關信息,確保各項治療檢查的順利完成。幫助患者摘掉假牙、項鏈、手表和戒指等相關物品。指導患者排空小便;(5)術后飲食護理:為了確保患者術后傷口愈合需要強化術后營養,給予高蛋白飲食幫助改善機體營養狀況,并嚴格戒煙戒酒,避免食用生冷和辛辣的食物。同時在患者服藥治療期間,叮囑其避免食用海鮮、牛羊肉、韭菜以及香菜等食物,可鼓勵患者食用綠豆粥、雞蛋面以及素菜粥等食物,從而促進潤腸通便,可增加新鮮果蔬攝入;(6)術后疼痛護理:在手術后的護理操作中需要確保動作的精準和輕柔,以緩解患者的疼痛感受。引導患者表達術后疼痛的部位持續時間以及程度和性質等,通過語言溝通來分散其注意力,同時運用音樂療法幫助放松身心,改善由于精神緊張而造成的疼痛加重。對于無法耐受疼痛的患者,需要給予語言支持和鼓勵,并嚴格遵循醫囑給予鎮痛泵進行鎮痛。除此之外,可配合按摩等方式來改善身體舒適度,幫助緩解疼痛感受;(7)術后排便護理:患者手術后由于受到麻醉、心理因素、傷口敷料填塞以及傷口疼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可能出現小便排出不暢的情況,甚至需要分為數次才能夠徹底排盡小便,對于此需要加強患者的小便護理,例如通過進行腹部按摩并對腹部進行熱敷,以及在患者小便時播放流水聲來進行誘導小便,也可在必要情況下為患者提供導尿護理,從而促進小便的順利排出。患者手術后24 小時內需要進行大便的控制,同時還需加強保暖,預防感冒的發生,并避免發生腹瀉,防止對手術傷口形成不良刺激。手術24 小時之后可鼓勵患者培養定時排便的良好習慣,同時叮囑患者注意術后的排便感,在如廁的過程中應該專心進行排便,避免同時從事其他事情,防止分散注意力而影響排便效果。
(1)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創面愈合時間和住院時間;(2)對兩組患者護理干預1 周后的創面愈合效果進行評估和對比,分為顯效:患者的癥狀、體征消失,同時創面愈合良好;有效:患者的癥狀、體征均得到改善,并且創面面積顯著縮小;無效:患者癥狀、體征無變化,同時創面未愈合。
文中數據利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計量資料數據行t 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組間計數資料數據行χ2檢驗,P <0.0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創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兩組的創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創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對比(±s,d)

表1 兩組術后創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對比(±s,d)
觀察組的創面愈合總有效率為94.59%,對照組為81.08%,組間創面愈合總有效率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創面愈合效果對比[n(%)]
肛周膿腫屬于化膿性的感染疾病,近年來負壓引流技術的應用可有效減少傳統治療方式中的換藥次數,并降低患者感染風險,有利于促進創面恢復,在治療期間配合科學的護理,有利于加快患者的創面愈合并縮短住院時間。個性化護理干預的運用可充分結合患者手術后的心理和生理狀況,給予全面的支持和護理,分別從患者的疼痛、飲食心理等多個層面給予護理幫助[2-4]。例如在患者的術前護理中加強患者的生命體征監測,同時做好科學的環境護理,改善患者手術前的睡眠狀態和食欲,確保良好的身體機能,從而為手術的順利進行奠定良好基礎。手術前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提高患者對于疾病以及手術的了解與認知,使患者能夠消除負面心理情緒,更好的做足心理準備,這對于手術的順利進行和促進術后康復等均具有重要作用。手術后分別從飲食、疼痛、心理等多個維度給予患者護理幫助,更有利于患者度過術后康復期,特別是向患者講解負壓吸引治療的基本原理以及配合要點,更有利于取得患者的理解及配合,從而確保負壓吸引治療的效果。為了提升患者的創面愈合效果并縮短住院時間等,還需關注患者手術后的心理狀態[5],對于患者存在的擔憂、恐懼和焦慮等負面情緒,通過密切的護患溝通、親情關懷與支持等給予患者護理幫助,改善其術后治療期間的依從性。充分結合患者術后治療情況和創面愈合狀況為其制定科學合理的膳食方案,通過加強日常膳食干預,為患者術后創面的愈合和恢復提供良好的營養支持與保障。從本次的對比結果可知,觀察組患者術后的創面愈合時間以及住院時間與對照組相比明顯縮短,同時觀察組患者創面愈合效果優于對照組。這也表明,個性化護理干預的應用可有效提高肛周膿腫患者的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對于肛周膿腫術后負壓引流創面治療患者運用個性化護理,可有效加快患者創面愈合并提升愈合效果。